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芝麻趣闻(都是芝麻大的事)

bj0012023-10-07奇闻异事0

可以赚钱的软件都有哪些

可以赚钱的软件很多啊,给你举例。

1、腾讯搜活帮(这是一个腾讯旗下的任务平台,主要是做一些简单的任务,现在比较赚钱的只能报名抢名额那些。)

2、蚂蚁微客(分为线上线下任务,线下任务比较赚钱,在支付宝搜索蚂蚁微客就可以找到了。)

3、地图淘金

这个是百度旗下的任务平台,如果你有空没事做可以出门逛逛顺便拍拍商店门]脸就可以赚到报酬。

再附带上任务类的兼职平台

1)、高德淘金(和第四点类似)

2)、美团拍店(也是长传照片赚钱)

3)、UU跑腿(这个就看谁送的送的多,赚的也多

4)、点我达(和UU跑腿类似)

5)、Picas(卖 照片赚钱)

4、任务平台

这是一个我最近做的,被人带进去的,平时任务就刷刷视频,建立邀请关系好像会有特殊奖励,具体就不多说了。

5、平台

1)、知乎

2)、悟空问答(用你知道的知识回答上面的问题赚取报酬。)

3)、百度知道合伙人(也是答题赚钱的平台,看答案质量和数量计算收益)

4)、芝麻问答(和悟空问答差不多就不多介绍了)

6、设计任务类

1)、主题设计师站(设计主题并.上传,设置好价格有人下载就有报酬)

2)、斗米兼职(工作很多,选择性丰富)

3)、一品威客(需要技能够硬,做任务赚钱)

4)、微差事(手机也能做)

5)、手工客(设计diy作品.上传,价格还是可以的)

6)、时间财富网

差不多就这样了,希望有你合适的。

有什么赚钱的软件吗?

可以赚钱的软件:百度极速版、好看视频、看多多、掉钱眼儿、火箭试玩。

1、百度极速版

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百度APP,可以换成“百度极速版”,因为这个APP就可以赚钱的。不但每天完成签到、分享等任务能赚钱,看一些新闻和资讯也是能赚钱的。

2、好看视频

这也是百度推出的一个专门看视频的APP,每天都可以通过签到、开宝箱、看推送的内容来获得金币,看得越多得的越多,而且还可以通过分享和收徒得到更多的金币。比较容易操作,兑换比例还挺高的。

3、看多多

这个也是百度推出的APP,不过知道的人很少,所以也是通过可以获得现金为亮点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方法和百度极速版基本一致,通过看视频和资讯来获得金币,每天兑换成现金,还可以签到、分享等。

4、掉钱眼儿

稳定经典老平台,掉钱眼儿很稳定,也是可以长久做任务的老平台,大家注意:试玩平台基本都在下午三四点这个时间段发布新任务,掉钱眼儿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因此,把握好这段时间才能赚得最多。掉钱眼儿很少出现封号、提现不到账这种情况,大家可以放心去做,10元起提现。

5、火箭试玩

火箭试玩是去年上线的新平台,比较有潜力,目前奖励很高,任务多,单价0.9-1元,满10元就可以提现,2个工作日内到账,也不需要手续费,不支持ipad。

注意事项:

1、有很多打着可以赚钱的APP,玩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身边的朋友是否真的可以提现,这样比较有保障。

2、这些可以赚钱的APP都是空余时间玩,想赚大钱还是得靠正经工作。

芝麻馅怎么制作才流沙?

芝麻馅香味浓郁,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又好吃,芝麻馅用来做馅饼、汤圆、包子等都非常的好吃,想要做出来的芝麻馅流沙 做馅的时候加入猪肉或者黄油,比例掌握好 ,这样做出来的芝麻馅喷香流沙,香甜可口。

芝麻营养丰富,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吃的食材,用芝麻来做馅,香甜可口,香味浓郁,非常好吃,芝麻馅可以做成包子、汤圆、馅饼等等,都非常的好吃,舀上一口喷香流沙,香甜可口,做法也是很简单,很多人自己在家做的芝麻馅不流沙,那是没有掌握好技巧,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芝麻馅怎么制作才流沙。

一、流沙芝麻馅制作步骤

1、准备食材:黑芝麻180克、花生50克、黄油50克、绵白糖40克、水90克

2、把花生洗干净,放锅里用小火炒制,不停地翻炒,把花生炒干炒到花生皮爆开,盛出来稍微晾凉一下把皮去掉。

3、黑芝麻洗干净,沥干水分,放进锅里炒制,中小火炒制,先把水分炒干,水分炒干后转小火炒制,要不停地翻炒,防止炒糊,炒制芝麻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时就可以了。

4、把炒好的花生和黑芝麻放进料理机中,加入绵白糖搅碎,尽量打的碎一点,打好后倒进碗中,把黄油融化好倒进去,搅拌均匀。

5、再慢慢加入水,搅拌均匀,搅拌成可以流动的芝麻糊,倒进保鲜袋中,放冰箱里冷冻一个小时,冷冻好后拿出来切成块,揉圆就可以了, 留沙芝麻馅就做好了。

二、流沙芝麻馅小技巧

1、做流沙芝麻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花生来做,做出来口感更好,炒制芝麻和花生的时候,要用小火炒制,要不停地翻炒,防止炒糊影响口感。

2、绵白糖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来放,想要做出来的芝麻馅流沙,打的时候尽量打的碎一点,打得越细腻后面流沙效果就会越好。

3、想要做出来的芝麻馅流沙,一定要加入猪油或者黄油,这也是流沙的关键,猪油或者黄油可以使馅料冷却时凝固成团,加热后又具有流动性,做出来的芝麻馅喷香流沙。

总结:芝麻馅就做好了,可以用来制作月饼、汤圆、包子、馅饼等,个个喷香流沙,香甜可口,非常的好吃,想要做出来的芝麻馅流沙也不难,只要掌握还技巧,按照我上面的方法来做,保准做出来的芝麻馅又香又流沙,喜欢的可以试试。

要制作一款会流沙的芝麻馅

首先我们要买新鲜的芝麻 千万不要用已经打磨好的芝麻粉 因为新鲜的芝麻油性好 香气足

成品不管是做汤圆还是做馅饼口感上都会比较好

其实芝麻馅流沙的原理是白糖的融化还有猪油的融化导致的

知道了原理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了

原料:黑芝麻100克 绵白糖60克 花生20克 猪油80克

第一步 100克芝麻清洗干净,晾晒一晚,然后放入不粘锅,小火炒制黑芝麻一粒粒变得圆鼓鼓的,不沾锅铲即可。

第二步 把花生放烤盘上150度烤15分钟左右 取出放凉 轻轻用手指头把花生的种皮弹去

第三步 把花生跟黑芝麻放入料理机 如果想增加香味也可以加点干桂花 然后把食材打成粉末

第四步 加入绵白糖 然后把猪油小火熬化一起加入料理机 启动搅拌功能 把馅料们全部搅拌均匀

第五步 由于我们的制作过程食材带点温度会有点绵软 所以我们要把成品倒出来放冰箱冷藏一个小时

然后就可以取出使用了。不管是包汤圆还是包馅饼都很不错。又香又 健康

我们有着非常多的节日食物,芝麻馅汤圆就是其中之一,会流沙的芝麻馅香浓、顺滑,算是所有汤圆中我比较喜欢的种类。所以这次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会流沙的芝麻馅做法,大家可以学会了之后自己制作芝麻汤圆或者芝麻馅包子,这个馅料是可以做好之后冷冻保存的,需要的时候现吃现包。

那么咱们先了解下【芝麻馅流沙的关键是什么?】

芝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黑芝麻为例,每100克含有大约19克的蛋白质,以及高达46克左右的脂肪,按理说有这么高的油脂含量,芝麻应该被磨碎之后就具有一定的油脂流动性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芝麻在高脂肪的同时,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含量接近14%左右,所以芝麻自身的脂肪是被“禁锢”着的,能提供香醇味道但是不足以使其在研磨后流动起来。

所以芝麻馅要想香甜流沙,那么额外的糖和油脂添加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油脂比较推荐的是动物性油脂,比如猪油或者天然黄油都可以,风味会更醇厚浓郁,糖的选择就可以随意一些,绵白糖、糖粉或者砂糖都行,却别就在于砂糖的口感稍微特别一点。

解释完了其中关键,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下制作流程,顺便还有一点小细节一起说了。

——会流沙的芝麻馅——

【准备材料】 :黑芝麻1斤、猪板油1斤3两、白糖1斤。

【制作步骤】 :

1、首先将黑芝麻漂洗一下去除浮尘沙土,然后放入锅中不加油小火焙香,炒至锅中芝麻噼啪作响、飘出香味,用手指可以碾碎的程度,盛出摊开降温,然后料理机打碎;

2、接下来将买回来的猪板油仔细的剥去残留的筋膜,清洗干净,如果有沾染到血污的地方要用刀片下去,然后切成细碎小丁备用;

3、把所有的猪油丁、白糖和打碎的黑芝麻在大点的容器里混合,然后就是揉制的过程,就像我们蒸馒头和面一样。充分的利用手劲和手的温度,将三者完全揉合在一起,要揉到完全看不到猪油的存在痕迹。

4、这个揉好的混合物就是芝麻馅了,可以分成小份放冰箱冷冻保存,包在糯米面团里煮熟就是香浓顺滑的流沙芝麻馅汤圆,包在发好的面团里捏紧蒸好就是流沙芝麻馅包子了。(如果只要是为了做包子的话,建议调整芝麻、猪油和糖的比例,改成10:3:5就够了)

【流沙芝麻馅的重点和解疑内容】:

⑴:“芝麻要漂洗、要煸炒”

芝麻这个东西的晾晒、脱粒过程还是会接触到一些灰尘沙土之类的,所以虽然看上去挺干净的,还是简单漂洗一下比较好。

制作芝麻馅的时候干锅煸炒是不可少的步骤,这个操作的作用不只是去掉漂洗之后带来的多余水分,也是为了通过这个加热来激发芝麻自身油脂的香气,这样磨出来的芝麻馅味道更香更浓郁。

⑵:“为什么直接用猪板油?”

答: 芝麻馅要得到流沙的效果就需要额外添加一些油脂,一般还是推荐更加香浓醇厚的动物油脂,也就是猪油或者天然黄油。

如果参考价格成本和 健康 因素的话,那还是猪油略胜一筹。有鉴于油脂在加热熬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点不太好的东西,这也是高温油炸或反复油炸的食物不利于 健康 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选择用上等的猪板油,只要清洗干净、剥去上面的筋膜之类的东西就可以了,最后通过揉馅就能将其完全与芝麻和白糖融合在一起,更香浓的同时也 相对的 更 健康 一点。

⑶:“流沙芝麻馅不要多吃”

虽然流沙芝麻馅的糕点小吃都很香甜美味,但是也不可多吃,主要是营养有些过于丰富,热量实在太高了。光是黑芝麻本身的热量就有531千卡/100克,再加上为了香甜味道而添加的猪油和糖,这个热量就更高的离谱了,所以芝麻馅的糕点虽然香浓美味、营养丰富,但还是不建议吃的太频繁,至少这很容易长胖啊。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对于 美食 、 健康 饮食和 美食 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芝麻馅?做汤圆用吗?如果是汤圆里的芝麻馅,主要原料一般是黑芝麻粉、细砂糖、猪油,搅拌在一起后翻入冰箱冷藏,知道变得比较硬就可以包包子或汤圆皮了,加热的时候猪油和糖会融化,所以会有流心的效果。

大家好,我是乐家享食的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喜欢吃汤圆的我,芝麻馅的汤圆更是最爱。

宁波的汤圆非常有名,前年去宁波,几乎每顿饭都会点一道汤圆,软糯香甜,非常好吃。

跟宁波的一个喜欢做 美食 的好朋友取经,她把宁波汤圆的做法教给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芝麻馅怎么制作才流沙?

要想有流沙的效果,馅料中的油脂含量必不可少,而且量也大,如果是想减肥的朋友,管住嘴,流沙馅的热量是非常高的。

大家知道芝麻本身的含油量是非常高的,即使打成粉,芝麻的油脂也只是出来一部分,大部分还是被芝麻包裹着,所以想要芝麻馅有流沙的效果,需要添加的一个重要食材:猪板油

很多人不知道猪板油是什么,猪板油是猪肚子里的肥油,是一大片状,表面有网膜包裹,平时熬猪油用猪板油最好,出油率高,色泽好,味道好。

做芝麻流沙馅,猪板油是用生的,和芝麻混合打碎后,煮的时候,猪板油遇热融化,就出现了流沙的效果。

流沙芝麻馅的做法:

炒香黑芝麻150克,糖80克,猪板油80克

做法:

芝麻不能用生的,生芝麻没有香味,苦涩。所以芝麻一定要炒熟。

炒芝麻最重要的是火候,火候不够,芝麻没有香气,火候过了,芝麻发苦。

炒芝麻时,中小火,勤翻动,没有经验的可以通过品尝来掌控,注意一点:芝麻炒好后,马上倒出来散热,不要继续放在锅里,否则会被继续加热,导致过熟。

炒好的芝麻先用料理机打磨。

喜欢细腻的口感,可以打磨细一点,喜欢有点颗粒口感的,就不需要打磨的太细。

加热切块的猪板油,我的这个配方里,猪板油的量已经减少了,不能再少了,否则没有流沙的效果。糖用糖粉的效果会更好。

打磨到出油,芝麻和猪板油混合在一起,猪板油被打的很碎了。

取出打磨好的芝麻馅,放入冰箱冷藏几个小时,凝固后取出来。

分成小份,搓成小球。

取一份汤圆皮,放入芝麻馅,包好

煮好的汤圆,猪板油和芝麻已经混为一体,咬一口,芝麻馅缓缓流出来,这就是流沙的效果了。

总结

芝麻馅要有流沙的效果,添加重要的食材:猪板油

猪板油的量多,流沙效果更好。猪板油要用生的,不是熬好的猪油!

生的猪板油切块和炒熟的芝麻一起打磨到出油的状态,冷藏到凝固后,分成小份,包入汤圆中,煮熟后,猪板油遇热融化,吃的时候就有流沙的效果了。

我是乐家享食的作者-爱 美食 的乐乐。用自己的 美食 经验和技能,认真分享每一篇问答。

感谢阅读和关注。

咬满口的香甜— —黑芝麻流沙包(馅做法)的用料

面粉 300克

水 150克

酵母 3克

黑芝麻 100克

黄油 80克

炼奶

一咬满口的香甜— —黑芝麻流沙包(馅做法)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黑芝麻洗净,沥干水分入炒锅炒香,将炒熟的黑芝麻用料理机打成粉末状

步骤 2

黄油加热熔化,倒入打好的黑芝麻粉搅拌均匀,根据自己口味加入炼奶,调拌均匀即成黑芝麻馅

用猪油

农谚的趣闻

论农谚

作者:游修龄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3-9-30 0:53:19发布)

一、农谚的起源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例如,现今流行的“秧好半年稻”,“麦要浇芽,菜要浇花”,“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稻如莺色红,全得水来供”等农谚,见之于明末的《沈氏农书》:“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见之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无灰不种麦”,“收麦如救火”见之于16世纪初的《便民图纂》;“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六月盖了被,田里不生米”等见之于14世纪初的《田家五行》;“若要麦,见三白”,“正月三白,田公笑赫赫”,见之于8世纪初唐朝的《朝野佥载》;“欲知五谷,但视五木”,“耕而不劳,不如作暴”,见之于6世纪的《齐民要术》。古书中引用的农谚,还往往冠以“谚云”或“古人云”字样,说明被引用的该句农谚起源更早,到底早在何时,就不一定都能在文献上找到。至少目前所知,有些农谚可以远溯至数千年前,如浙江农谚:“大树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一句,同样见之于西汉(公元前1世纪桓宽的《盐铁论》轻重第十四:“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骤雨不终日,飓风不终朝”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三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相似。由于农谚的来源可以不断地追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农谚的起源是与农业起源一致的。而农业的起源远早于文字记载,所以农谚的起源也一定在有文字以前了。如果说,音乐、舞蹈、歌谣都起源于劳动,那么,农谚实在是农业劳动中从歌谣分化出来的一支重要分支。歌谣与农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倾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即着重社会关系方面的;而农谚则描写劳动人民与自然斗争,即着重生产方面的。这种区分是后来逐渐发展的结果,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截然划分的界限。因为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本来也可以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再说农谚的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也难与歌谣截然划分。古代农业社会更是如此。例如《诗经》的“七月”、“甫田”、“大田”、“臣工”等等,既是歌唱农事操作的,又是农民抒发感情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谚才从歌谣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同时,属于纯粹生产经验的农谚,也不断增加、丰富起来,成为指导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农谚在生产上的作用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例如,在封建社会时期,还没有同代的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拿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树木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的农谚。在指导播种期方面,有许多反映物候学的谚语,如“梨花白,种大豆”;“樟树落叶桃花红,白豆种子好出瓮”;以及“青蛙叫,落谷子”等等。更多的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指出各种作物的适宜播种时期:如“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白露白,正好种荞麦”等。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能掌握适时播种。另外如“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等谚语,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如果我们把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分成几个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农谚。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囡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项来说,浙江就有500条左右农谚。农民有了这些农谚,就好象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曾经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老农民中都还保留有这种习惯。1959年我们在丽水县向一位老农了解当地播种粟的经验,他就举出“红粟头上一枚针,只怕浅来不怕深”的农谚,并且拿粟和芝麻相比,说:“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我们在平阳县总结当地种植龙爪稷(当地称粟)的经验时,农民又举出“稻倒收一半,麦倒没得看,粟倒一箩收箩半”的农谚,说明龙爪稷的特点是不怕倒伏。诸如此类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足以证明农谚对指导农业生产起着很大的作用。

三、农谚内容的特点

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解放前费洁心所收集的《中国农谚》,是由时令、气象、作物、饲养、箴言等五大部分组成的,虽然不很理想,但可以从这个分类中看出农谚内容的几个特点。据笔者对该书5953条农谚的统计。[1] 属于时令之部的为2961条,占全部的40.45%;气象之部1556条,占26.22%,作物之部1020条,占17.18%;饲养之部251条,占4.23%;箴言之部707条,占11.91%。从个分配的百分率可以看出两点:其一,气象与时令的农谚共占2/3,反映了农业生产发展过程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的机器耕种,农业技术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只有适时播种是不能任意改变的。为了正确掌握农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总结了丰富的经验,经受了足够的教训,因而以时令为中心的农谚竟占到40%左右。旱、涝、风、寒等自然灾害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时期,更是无法克服的莫大威胁,因此企图掌握自然灾害规律的农谚也占到1/4。

费洁心所收的农谚,限于他个人的条件,共只5953条。建国以后,农业出版社以吕平为主,进行了有计划的全国农谚收集工作,共得10万余条,经过归并整理分类,共得31400余条,分成《中国农谚》上下两册出版。上册是农作物部分,包括大田作物、棉麻、果蔬、蚕桑、豆类、油料直至花卉为止,据笔者统计,共约16200余条;下册为总论及畜牧、渔业、林业等部分,总论包括土、肥、种、田间管理、水利及气象等,共约15200余条。又将该书上下两册按类分别统计结果,大体上同上述费洁心的统计结果类似。但所见的规律性更为明显。即全部农谚中,以气象农谚最占多数,共得7903条,占全部的25.16%。其次就是水稻,共4573条,占全部的14.56%;第三是麦类,共3596条,占全部的11.45%。其余的分散到各种作物上,条数有多有少,都远不及稻麦那样多。稻麦及粟黍类农谚条数的比例,很像笔者对《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谷部文献所作统计的结果,在《集成》中,也是以稻的文献量占首位,各种麦合起来居次位,粟黍又次之,三者所占比重超过其他任何的作物。[2] 文字记载量的比重同农民口头谚语的比重如此一致,是客观事物规律的如实反映。将果树和蔬菜类供不应求也只得1571条,占全部的5.00%。粮食方面,像玉米和甘薯是迟至明末才引进普及的。玉米很快积累起222条,当然比重不高,仅占0.70%;甘薯积累起366条,占1.16%。自古农桑衣食并举,棉花较之蚕桑是后起的,但推广极快,积累的农谚超过了蚕桑,棉花有1243条,占3.95%;蚕桑只355条,占1.13%,蚕桑的农谚不应这样少,其原因待查。农作物和畜牧这粮畜两条腿中,畜牧部分的农谚远少于作物,只有1433条,占全部的4.56%,这是中国农区食物结构的特点,农区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农区拿不出更多的土地饲养家畜。在家畜的农谚中,以猪最多,猪在南方是舍饲杂食,不需草场牧地。家畜农谚一个突出之点,是对家畜的鉴别农谚较多,且很生动有据,很像汉代以来的《相马经》、《相牛经》之类,只是句子短少而已。

下面再就农谚内容的特点试作分析,归纳为三点六性:

地域性和普遍性。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等。浙江农谚:“麦黄种麻,麻黄种麦”,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华北农谚“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很少休闲,更没有七月八月就耕地准备过冬的。地域性差别最大的是播种期,华北种麦的适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浙江则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种芝麻和小米,华北是:“小满芝麻芒种谷”,浙江则是“头伏芝麻二伏粟”。

但在许多农谚里,尽管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却都有类似的说法。如大豆的“干花湿荚,亩收石八”,南北各地都这样说;浙江农谚“割麦如救火”和华北农谚“麦收如救火”一样;“寸麦不怕尽水,尺麦但怕寸水”在浙江、苏北等地都有同样农谚:“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有钱难买大肚黄”……等等都是普遍性的农谚。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它本身遗传性的表现,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栽培原理往往是具有共同性的,还有一些基本原理相同的栽培环节如深耕、增施肥料、中耕培土等,反映在农谚上也大体一样。如华北、陕西农谚“种田不上粪,等于瞎糊混”;苏北农谚“不施粪,瞎胡混”,浙江农谚“种田无师叔,只要肥料足”;以及华北农谚“锄头有三分水”和浙江农谚“旱来锄头会生水”等等,意思都一样。

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随着传播开去,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如作物的、耕作制的、季节的、口语习惯等)予以变通,最明显的如播种期,几乎“××早,××迟,××××正当时”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

概括性和科学性。概括性和科学性是农谚的最重要特点,由于农谚是口头相传的,必须简短流畅,便于记诵。但它的内容又很丰富,所以必须精练深刻,发人深思。许多农谚看来似属简单浅显,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需要我们予以分析说明。例如种植绿肥的农谚:“若要草子好,经常三分燥。”一般地说,草子是喜欢湿润土壤的,但欢喜湿润并不等于不需要空气,农民特别指出“经常三分燥”。据科学研究证明,草子田土壤的湿度以70%左右最好,由于地下水位降低,增加了氧化层的厚度,缩短了还原层的厚度,可使根系及根瘤发展良好,这就是农谚的概括性和科学性所在。其他如“麦浇芽,菜浇花”6个字就概括了两种冬作的施肥关键;“山园直插,荡园斜插”,指出甘薯要根据不同水分条件,采取不同的扦插方式。“牛粪冷,马粪热”,在牛马粪中还分冷热,似乎没有道理,实际上由于牛、马的饮料不同,粪中微生物的活动也不同,发酵发热的能力是大有差别的。有些栽培措施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如农谚指出:“九耘谷无毛,三削麦无糟”,是很有道理的,应该如何解释透彻,还值得深入考虑。有些农谚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揭发其理论意义,例如“种稻难种三黄稻”,“有钱难买大肚黄”。农民水稻专家陈永康提出的三黄三黑问题,几年来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和陈永康同志一起搞科学实验,初步明确了“黄是代表晚稻个体发育过程中在转折点上的一种生理状态,每次落黄后,植株即转向另一新的阶段”。这才算初步阐释了三黄问题,但是,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农谚中像这种概括性强,富有深刻科学原理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用现代科学知识或通过具体试验研究,予以分析提高。

群众性和通俗性。农谚极大部分作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这就决定了农谚的思想、感情以至于表达形式必然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泥土气息的,并且便于记诵,相互传播。其中最常用的是把生产技术措施与人的关系联系起来说明,最易为群众所接受。如说明拔秧以前要略施起身肥,以利发根,但又不必太多,农谚就说:“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在我们继承农谚遗产、总结农谚的特点时,必须把握农谚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这一特色。

四、农谚结构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总结农谚,有必要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其句法结构和表达方法作些剖视,以便从中学习一些对发展新农谚、创造新农谚有益的经验。

(一)农谚的句法 农谚的句子比较精炼朴素,但是把大量的农谚加以排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农谚的句子也相当错综复杂。先就每句的字数看,据笔者就全国农谚15823条(约36万字)的分类统计,[3] 最少的是3字一条,最多的是196字一条。如将字数不同的各条称为一个“句类”,则从3字一条顺次到58字一条,共有56种不同句类:从60字到196字,共有34句类,总计从3字条到196字条共有90句类。值得注意的是,这90种句类中各类所拥有的句子数是不平衡的,绝大部分集中于10、8、14、12、7、6、13、5、16、20、9和11等12种句类中,共有14524条,占总数的91.79%;而这12句类中,又以10、8、14、12、7、6等6句类为最多,共11857条,占总数的74.93%。另就浙江农谚农作物部分的统计来看,也存在同样的分配情况(表17)。

从下表可以看出很重要的几点:

1、农谚是人们口头流传的谚语,除个别情况外(如九九歌之类),一般每句类字数不宜太多,否则不便于口头传诵。尽管有些农谚可达100多字,而实际上占绝大多数的不超过20字,更多的是不超过14字。又因为农谚的内容很丰富,太短了就无法表达较多的内容,所以6字以下的5字、4字、3字句也不太多,在全部15823句农谚中,5字句只出现468句,占2.95%;4字句只出现150句,占0.94%;3字句更少,仅出现6句(因限于篇幅,这里没有将各句类所占分配情况一一列表)。

全国农谚及浙江农谚句类的分配

句类|全国农谚90句类出现次数|占总数%|浙江农谚24句类出现次数|占总数%

10字句|3899|26.64|324|30.00

8字句|2185|13.80|151|13.96

14字句|2149|13.58|113|10.45

12字句|1335|8.43|12|10.36

7字句|1182|7.47|111|10.26

6字句|1107|6.99|92|8.51

以上6句类共计|11857|74.93|903|83.54

13、15、16、20、9、11句类共计|2667|16.86|127|11.74

以上12句类共计|14524|91.79|1030|95.28

其余句类共计|1299|8.21|51|4.72

总 计|15823|100.00|1081|100.00

附注:全国农谚包括农作物、果蔬、畜牧、气象、时令等各方面,浙江农谚仅为农作物栽培方面。

2由20字构成或由28字构成的句类(类似旧诗中的五绝、七绝)在农谚中不占优势(20字句共出现373句,28字句共出现132句),反之,却以20字和28字的半数即10字句和14字句占绝对优势,也是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3在占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6、7、8、10、12、14字等6个句类中,偶数句占5种,奇数句仅7字一种,这也符合于我国人民口语或书写中常以成双表达的习惯。

在字数相同的每一句类中,其表达的方式还有好几种,例如同属10字句类,表达方式可以是5字加5字的(以5+5代表之,下同),也可以是3+7的,4+6的,6+4的等等。兹就常见的8字、9字、10字、11字、12字等5种句类的句式举例说明如下(表18)。

农谚各句类所包含的句式示例

8字句

句式|例句

4+4|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3+5|立了秋,在小一齐揪

2+2+2+2|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9字句

句式|例句

4+5|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5+4|七十天荞麦,八十天雨

3+3+3|六月到,卖棉被,买灰料

10字句

句式|例句

5+5|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4+6|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3+7|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3+3+4|一季草,两季稻,草好稻好

4+3+3|夏至后压,一担苗,一担薯

11字句

句式|例句

5+6|会种种一丘,不会种种千丘

6+5|花草田种白稻,丘丘有谷挑

4+7|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

7+4|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3+3+5|破粪缸,不用甩,壅田多餐饭

5+3+3|种田不施肥,你骗它,它骗你

12字句

句式|例句

6+6|荞不见霜不老,麦不吃风不黄

5+7|要想多打粮,包谷绿豆种两样

7+5|种种甘薯种种稻,产量年年高

4+4+4|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3+3+3+3|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根据上表举例,笔者曾试将浙江农谚农作物之部1081条24句类排比分类,结果共得64种句式。如果就全国农谚来分类,句式当然还要多些。需要指出的是,常见的句式基本上都集中在常见的句类中,其余是比较次要的。而且由于口头传诵或文字记录上的差误,只要有一字、一音的出入,即会引起句式的改变。例如上表11字句类中4+7式“千处粪田,不如一处来粪秧”中,如果去掉“来”字,便属于10字句的4+6式了。因此,从继承遗产创造新农谚的角度看,值得注意的不是问到底农谚有多少句类句式,倒是要注意这许多句类句式中那些最为常用、易记易诵。例如9字句的“扒根的稻子培根的谷”,“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10字句的“立了秋,不论大小一齐揪”,“立了冬,只有梳头吃饭工”,13字句的“立了秋,雨水收,有塘有坝赶快修”,“打了春,立了夏,先种黍子后种麻”,14字句的“头锄皮,二锄泥,三锄四锄花花离离”等都是以短长相配取胜,容易朗诵上口的好句式,值得我们继承学习。

(二)农谚的修辞方法 农谚除了句法结构的错综复杂变化以外,就其表达内容的修辞方法来看,也是丰富多采的。农民群众知道通过各式各样的修辞方法来表达其生产技术经验,兹试举例说明如次:

比喻:农谚善用比喻,因而容易使人理解、接受。农谚中的比喻有两种,一种是明喻,一种是暗喻。以明喻较多,如“人无力,桂圆荔枝;地无力,河泥草子”,“熟土加生土,好比病人吃猪肚”,“冬雪是麦被,越压会越长”,“蚕豆盖层泥,好比三九盖棉衣”。暗喻如:“秧草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隐指起身肥。不论明喻暗喻都是常用人的生活来相比,显得更加亲切易晓。

借代:农谚中常多借代手法,以局部代表全体,以具体代表抽象,这样就更其生动。例如“没有泥腿,饿死油嘴”,这里以“泥腿”代表劳动人民,以“油嘴”代表剥削者。又如“隔重山,多一担,隔条河,多一箩”,这是指异地换种可以增产,换种的距离、原则很难具体说明,农谚就用“一座山”、“一条河”来代表。

婉曲:这是农谚中应用得相当多的手法。农民喜欢用婉曲含蓄的话把本意烘托出来,例如“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其他如“麦田舞龙灯,小麦同样生”是指小麦苗期镇压作用的;“小暑不见底,有谷没有米”是指不烤田会引起倒伏及秕谷的;“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是指天旱有利于芝麻丰收的;“立冬种豆一筷长,两粒豆子换一双”是警告不要失时播种的;“田头地角出黄金”是鼓励人们充分利用隙地种植各种作物的;“伤心割菜子,洒泪收芝麻”是指芝麻和油菜两种作物成熟时极易脱粒,遗失很多的。

铺张:这也是农谚中常见的手法,往往用于强调某种措施或某一环节的重要性。例如强调油菜腊肥的重要说:“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强调处暑前后稻子灌水的重要,就用“千车万车,不及处暑一车”;强调秧田施肥的重要,说:“会施施一丘,不会施施千丘,施千丘不如施一丘。”遇到这种铺张的农谚,就不可照字面直解,要认识它是文字夸张的手法。

比拟:大抵是将物比拟作人,富有感染力。例如:“大豆耳聋,越锄越通”;实际是指大豆需要中耕,根系及根瘤才能生长良好。“麦子屁股痒,越圧越肯长”是指镇压促进了分蘖的。

叠字:是农谚中屡见的表达手法。例如:“多掼掼,割稻饭;多抖抖,割稻酒”;“头耘堆堆平,二耘挖挖根,三耘捧捧圆”,“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种种甘薯种种稻,一年两头好”;“玉米结婚,子子孙孙”;“麦岭狭窄窄,一亩还无半亩麦,麦甽宽荡荡,一亩抵当半亩用”;“立夏播种,摘来棉花胖朵朵,小满播种,摘来棉花瘪塌塌”;“白露白迷迷,秋分稻头齐”……等等都是。

省略:为便于口头背诵,省略是农谚的重要手法之一。以省去作主词用的名词为最多。例如:“千箩万箩,不如根头一箩”,这是指草子施灰肥的,省去草子和草木灰两个名词。“早瘟迟冻,不瘟不冻,霜降立冬”,是指油菜播种和毒素病、冻害的关系的,省去油菜播种四字。“天花不嫁自家婆”省玉米两字。也有省去动词的,如“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头,冻死牛”,是指冬至逢月中或逢月初之意。

对比:有的把两种作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放在一起对比。例如“麦粟燥,稻要泡;麦怕浸,稻怕晒”,“红粟田三日落,回家好换锅;芝麻田三日晴,回家洗油瓶”,“稻倒一半麦倒无”,“烂冬油菜旱冬麦”等;有的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技术要求加以对比,例如“早稻搭一搭,晚稻插到塥”,“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有的把不同操作技术要求加以对比,如“清水下种,浑水插秧”,“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等。

农谚中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主语和宾语的互调位置或定语的互调位置体现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田不等秧,秧不等田”,“麦不离豆,豆不离麦”,“麦黄种麻,麻黄种麦”,“苗多欺草,草多欺苗”等等,都是通过主语与宾语互调位置收到效果的。又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九成黄老十成收,十成黄老九成收”等则是借定语互调收到效果的。

从以上对农谚的句法和修辞方法的初步分析来看,可以体会到农谚不但内容丰富,切于实用,就是在表达内容的句法和修辞方法方面也有同样丰富的创造。这对我们以后如何总结农谚,分析农谚,创造新农谚无疑有很多启发。

五、怎样正确理解农谚

前面谈到农谚的特点之一是群众性和通俗性,似乎农谚的易晓易懂是不成问题的,事实并不尽然。由于农谚的地域性、概括性加上历史因素,有些情况已经时过境迁,有时要完全正确理解一句农谚倒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例如笔者在某次油菜丰产座谈会上,听到平湖县一位农民说到一句农谚:“冬至月中,香菜打一盅”,他表示不明确是什么意思要求大家解释。另一次,听到一位河南农民介绍孬地小麦克风农谚“参不落,只管种”,也是不明其意。对于农业科学工作者来说,具有现代的农业科学知识,理解农谚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也不尽然。如果不充分熟悉农谚的各种特点,很容易“以今套古”,理解得过了头。例如“小暑不见底,白露枉费心”,原是指单季晚稻排水烤田的,有的同志联系到水稻的群体结构,以为小暑不见底,指此时应该封行了,小暑不封行,到白露就太迟,叶面积系数太小,没有充分利用光能……这是过头之例。“千浇万浇,不及腊粪一浇”,原是强调腊肥重要的意思,可是有的同志偏偏理解这句农谚只主张施一次腊肥就够了,显然是没有从农谚的特点出发,理解过死了。我们在整理过程中,也曾发生自作聪明,把原来对的改成错的例子。如“三月清明你莫慌,二月清明早下秧”,在整理中把“三”“二”对调了一下,变成“二月清明你莫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却反而弄错了。怎样正确理解农谚,据我们初步的体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天文、气象、历法、节气方面的常识 在农谚内容分类一节中已经指出,农谚中三分之二是属于气象、时令的东西,因此,要正确理解农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包括常见的星宿,计算年月日时辰的天干地支以及“九九”、“三伏”、春社、秋社之类。这些东西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关系愈来愈疏远了,如果不具备这些常识,遇到这一类农谚就不容易理解。例如“参不落,只管种”,参是古代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这是以参星不落为标准,来定小麦播种期的农谚。“箕与风,毕与雨”,“月丽于箕,风扬沙”等,箕和毕也都是星座的名称。“分了社,满天熟,社了分,没得啃”,这是指春社和春分之前或在春分之后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的,“分后社,晚稻无上下;社后分,晚稻大株根”,这里的社是指秋社,分指秋分,这种说法本身是无稽的,可是不了解分与社的所指,就无从取舍抉择。这类农谚还是不少的。[4]

(二)是要注意注意农谚的省略手法 农谚由于口语的限制,常常需要简略,而且所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主词。这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对于收集、整理、注释者来说,数量

赞美蚂蚁精神的诗句和意思

1. 关于蚂蚁的精神的诗句

关于蚂蚁的精神的诗句 1.描写蚂蚁的诗句

独酌

杜甫

步屦深林晚,开樽独酌迟.

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

迁居临皋亭

苏轼

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虽云走仁义,未免违寒饿.剑米有危炊,针毡无稳坐.

岂无佳山水,借眼风雨过.归田不待老,勇决凡几个.

幸兹废弃余,疲马解鞍驮.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

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澹然无忧乐,苦语不成些.

2.关于蚂蚁顽强 的诗句不要那么好理解的

蚂蚁虽小但它那无私付出的高尚品德却是普通人所不能相比的.啊!蚂蚁,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动物! 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 也许因为我的顽皮,竟然和那么善良、那么弱小的蚂蚁发动什么“战争”,这对它显然是不公平的. 但自从我看了一则有关蚂蚁的趣闻之后,就不禁对这小生灵产生一种敬仰的情感.这则趣闻就是:世界上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答案是蚂蚁,因为蚂蚁可以背动比自身重量重6倍的物体.即使比蚂蚁重100倍的重物对于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就是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了.小生灵啊小生灵,没想到你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 随遇而安,辽阔而肥沃的大地就是蚂蚁舒适的家.一个个小生灵结合成了蚂蚁这个强大的家族.工蚁、蚁王,各尽所能,但并不“按劳分配”.工蚁成年累月辛苦劳作,侍奉蚁王,喂养幼蚁,直到心衰力竭地死去,而蚁王却作威作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真是太不公平了.我不免为工蚁的命运鸣不平,真希望有一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黑暗的蚁穴. 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 蚂蚁,它不像蝴蝶一样有五彩绚丽的外表和优美动人的舞姿;也不像知了、蟋蟀一样有着嘹亮动人的歌喉.但我却唯独对它有着一股深深地敬意. 在夏天,知了在悠闲地唱歌,蝴蝶在花丛中跳舞.可在这一片烈日之中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群微小的身影在忙碌着,啊,是它——蚂蚁!它们似乎感受不到炎热,靠着它那小巧的身子在小石子堆中穿梭着,它们是多么勤劳啊!不但如此,蚂蚁还能撑起比自己重得多的担子,它们的负担是多么沉重啊!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像蚂蚁一样默默无闻但又勤劳付出的人,例如:清洁工他们天天不分昼夜地打扫着街道小巷.还有消防员叔叔,如果半夜有哪个地方失火了,他们还得强忍着困意拖着疲惫的身子迅速赶到现场救援,如果遇到了突发情况还得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过年了也不能回家团圆反而要更加打起精神确保家家户户平平安安的过新年. 火神如此肆虐,形势这样危急,可作为区区弱者的小蚂蚁并没有束手待毙,相反它们采取了结团逃生的方法.多机智的小蚂蚁呀!多勇敢的小生灵呀!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由衷赞叹,再次好好地读读这个感人的句子吧!(有感情地齐读出示的句子.) (2)结合交流出示:“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接触了博客,知道了一种叫做“新闻蚂蚁”的聚合软件,经常上网的人,对“网络蚂蚁”这种下载软件想必也不陌生,可惜这两种软件我都没有用过,然而这形象化的命名却让我每每想到了那芝麻般大的小生灵——蚂蚁. 从小到大,蚂蚁搬食的场面自己也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但是惟独那一次,给我留下了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感触.那还是我的学生时代,一个酷热难熬的苦夏的一天中午,我独自一人躲在湖畔的柳树下看书.知了在一个劲的嘶鸣,书是看不进了,索性拿它遮着脸,在树荫下睡上一觉.然而,就在我垂下脸的时候,不经意间,眼光瞥见了旁边地上有什么东西在蠕动,定睛一看,竟是一条足有一寸多长的绿色毛虫,像是失去了爬行能力,在地上不停的翻卷伸缩. 慵慵欲睡的我,对那条毛虫并没有太在意,懒懒的闭上了眼睛.也不知过了多久,在知了的嘶鸣声中,我又睁开了眼,可是眼前的情景却让我有些吃惊了. 毛虫的身体不知什么时候聚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就像一根糖条粘满了芝麻.毛虫还在动,可是已经变成了拼命的挣扎,想徒劳地地摆脱蚂蚁的嘶咬和吞噬.我循着蚂蚁的路径看去,结队而行的蚂蚁来来往往的,一直延伸到了湖岸坡地我眼睛望不到的地方.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我知道,那数不清的生命为了它们的生存,正在从事着一项极其艰巨而又伟大的使命,它们要靠集体的力量,把它们的猎物搬回它们的巢穴,而那毛虫就是它们的牺牲品. 我无法准确的测知那条毛虫的身体是蚂蚁的多少倍,但我想象得到人在庞然大物前的渺小.我曾经站在博物馆里那几层楼高的恐龙化石骨架前叹为观止,我想我们的祖先在侏罗纪时代遇到它们时,逃避恐怕是最好的选择了. 蚂蚁仍在结队的来来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毛虫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那种挣扎,被蚂蚁慢慢的挪动着.面对庞然大物,蚂蚁没有选择逃避,它们依靠的是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义无返顾,前赴后继,去获得它们所需要的一切.这是一种什么壮举?一种移山的壮举,我不由对它们油然而产生了一种敬意,多么执著的小生灵啊,你们用顽强的信念向人类展示了你们的伟大!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忘不了那个。

3.赞美蚂蚁精神的句子感慨

蚂蚁虽小但它那无私付出的高尚品德却是普通人所不能相比的。

啊!蚂蚁,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动物! 蚂蚁,从外观上看是一种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动物,外形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六足.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 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

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

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

4.关于赞美蚂蚁的名句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

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奥地利小说家 卡夫卡

老生常谈中蕴含的无限的深刻的思想,是由蚂蚁世世代代掘成的洞穴。—— 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 波德莱尔

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蜂蜜来。——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老人们最后的和高尚的过错就是妄想把他们的深思熟虑、谨慎小心的美德遗赠给被生活逗得如醉如痴,被享乐引得像热锅上蚂蚁似的小辈们。——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5.描写蚂蚁的句子

描写蚂蚁的句子

1、这种求生欲望,我们会说话、会流泪、会欢笑的人类求生欲望竟不如渺小的三只小蚂蚁。它们的坚持、顽强,正是它们的命运;它们的求生欲望,正是它们的寿命。那只死去的小蚂蚁,它的那种“坚持”,等待它的永远不是存活在这个世界里。

2、蚂蚁虽小,但是心里却时时想着别人,有好东西能够大家一起分享,还有它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对比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向小蚂蚁学点什么吗?

3、当蚂蚁爬了很远时,我终于明白是求生的力量使蚂蚁一次又一次地站起向前爬。在生与死的紧要关头,蚂蚁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坚韧不拔地一步一步向前爬。即使那一步是那样的小。

6.写一篇赞扬蚂蚁精神的文章

蚂蚁精神

关于蚂蚁,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非洲丛林的一次大火将一群蚂蚁团团围困。眼看包围圈越来越小,无数小生灵的性命危在旦夕。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蚂蚁迅速聚集,转眼变成了一个蚂蚁球,迎着大火快速滚出火海。滚出火海的蚂蚁球,外层的蚂蚁被烧死,而大部分蚂蚁逃过了劫难。目睹这一壮丽的场景,人类对什么是大智大勇和牺牲自我、什么是顾全大局和团队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

追求团队精神,蚂蚁就是这么一种昆虫,他们深信:只有完美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

纪律感强,他们的组织严密、分工精细,每个人责任明确,尽职尽责。

吃苦耐劳,谁都不能否认蚂蚁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可以承载比自己身体重几倍的重物,不畏艰辛,毫无怨言。

无私奉献,蚂蚁的奉献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当他们找到食物时,决不会一人独享,他们会分享成功、分享喜悦。我们的员工一定要懂得奉献,当然有付出定会有回报。

有前瞻性、预见性,我们的员工需要这种能力,防患于未然,利用自己的远见,在灾难来临前,做好一切准备。

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这是蚂蚁有的,更是我们应该有的,我们应时刻充满激情,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始终斗志昂扬,信心百倍。

我们是一群蚂蚁

我们坚强

我们执着

我们默默无闻

我们低调行事

我们讲贡献

我们讲奉献

我们讲团队精神

我们讲成功分享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是一群蚂蚁

充满激情

充满自信

超越自我

挑战极限

是我们共同的理念

严肃而活泼

紧张而有序

是我们工作的写照

即使身负重担,也要从从容容

即使满眼泪水,也不忘给别人喝彩

这是作为蚂蚁的骄傲

我们是一群蚂蚁

7.写一篇赞扬蚂蚁精神的文章

1985年,法国科学家曾发现蚂蚁能救火。后来,英国一位动物学家的实验证实了法国科学家的发现。

英国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了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险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能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它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着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

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这群蚂蚁却已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

蚂蚁面临灭顶之灾时的非凡表现,尤其令震惊。

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哩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

在那年洪水暴虐的时候,聚在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像人头的黑点顺着波浪漂了过来,大家正准备再靠近些时营救。“那是蚁球。”一位老者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1969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落水中。但只要蚁球能靠岸,或能碰到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不长时间,蚁球靠岸了,蚁群像靠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蚁球。那是蚁球里层英勇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岸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

中国有句老话:“驼负千斤,蚁负一粒。”讲的是从自身重量来看负重的力量,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过骆驼的力量。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在了解蚂蚁面临灾难时的无私和智勇之后,这些原本是对蚂蚁深刻、精彩的赞美,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小小的蚂蚁,能给人多少启示?

2.

蚂蚁的启示

蚂蚁,一种最常见的微小动物,很多人不喜欢,我也一样。因为,它总是那么脏又叫人恶心,整天在那些发霉的菜旁边转悠,寻找食物。但是,在有一天,有件事情让我改变了对蚂蚁的看法。

那天,我正在一边啃面包一边上网,很多的面包屑掉在地板上.我刚想拿纸巾去擦的时候,发现一颗小面包屑旁边正有一只小蚂蚁在四处“徘徊”。我刚想顺手用手拈死它,可是突然停手了,因为我想看看这只蚂蚁到底在策划什么行动方案!只见它走到面包屑旁边,使劲地去拖它,可是没拖多少路,就把小蚂蚁给累趴下了,小蚂蚁盯着那块美味看了很久,转身就爬走了。这个时候,我在想,它大概是放弃了吧!没过几分钟,小蚂蚁回来,可是这次回来的不是一只,而是一群.它们慢慢地爬到面包屑旁边,艰难地将它抬起了,可是每走一段路,它们都会停下来,歇一下,换一批搬运的蚂蚁,然后,又开始艰难的搬运工作。这期间,它们从来没有泄气过,我看着它们一直到消失到洞口,而这次,我没有了想到出手去灭它们的冲动,被小蚂蚁的这种齐心协力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联想到一个故事,那是个关于蚂蚁决斗的故事.故事里一只红蚂蚁和黑蚂蚁为了一颗红枣展开了争夺,起先,黑蚂蚁被红蚂蚁打败了,红蚂蚁站在红枣上看着黑蚂蚁垂头丧气地走开显得得意洋洋.正当它想要去找助手来一起搬运战利品的时候,黑蚂蚁带了一群救兵回来了,最后,红蚂蚁轻易被打败了,黑蚂蚁和它的救兵一起扛着比它们自身体积大几百倍的红枣开开心心的离开了。

这些故事都大大改变了我对蚂蚁的看法,蚂蚁其实也并不是那么讨人厌,原来他们的身上也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它们的那种齐心协力的精神不正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吗?

牛肉丸子汤怎么做好吃?

喜欢牛肉,但外面买的成品熟牛肉是真真的不敢吃的。好在还有卖生牛肉的,那就自己做来吃,还是自己做的吃起来放心,再者说我也没有那些革新和创新的本事。

牛肉如果单纯的做成卤牛肉或烤肉也是很鲜美的吃法,但那样吃几次也就腻歪了,把牛肉做成肉丸吃是不错的一种吃法。做肉丸我喜欢自己剁肉,自己剁制的比买搅好的肉馅吃起来口感好很多。今天就做牛肉丸子吃,可惜的是冰箱罢工很多年了,不然就可以做“撒尿牛肉丸”了。”

食材明细

主料

牛里脊肉适量

辅料

精盐适量

生姜适量

花椒适量

料酒适量

鸡蛋适量

淀粉适量

微辣口味

烧工艺

三刻钟耗时

简单难度

牛肉丸子汤的做法步骤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

牛里脊肉片去筋膜,切成长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用刀把牛肉细细的剁成肉糜,剁的过程中可一边剁边加少许清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3

把剁好的牛肉糜盛到小盆内,磕入一个蛋清,搅匀上劲。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

倒入料酒,去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

加入少许精盐、淀粉搅拌上劲,饧半小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6

锅里坐水,开小火,等水冒小泡时候,用小勺把牛肉糜做成肉丸,轻轻的下到锅里。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7

把全部的牛肉糜都做成肉丸,大火煮开。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8

把煮过成型的牛肉丸捞到备用的清水盆里,备用。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9

另起锅,倒入少许食油,油热后放入生姜片,花椒爆香。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0

添入适量的清水,水开后倒入牛肉丸大火煮开,打去浮沫。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1

撒入适量精盐,大火煮开。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12

散入适量胡椒粉即可出锅。

小窍门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本草纲目》指出,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

来自 美食天下狼之舞的作品

使用的厨具:煮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