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陶谦的儿子(陶谦儿子的三国小说)

bj0012023-12-22奇闻异事0

陶谦的儿子是刘备毒死的么?

三国演义中未提到过陶谦儿子的结局。

陶谦在让徐州时,曾提到他的儿子性格懦弱,难成大事。因此才让刘备担任徐州牧。

另外,当时刘备已经得到了徐州大族---陈氏、糜氏的全力支持,并娶了糜夫人。可以说已经基本掌控了徐州的局势。没有必要害死应经对自己没有威胁的陶谦之子。

东汉末年时期陶谦的儿子有几个?

一共2个

陶谦,也可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人了,原因就是在《三国演义》他沾了刘备的一点光,“三让徐州”给刘备,使得刘备一夜成名,从一个小小的平原相爬到了徐州牧。在《三国演义》中的徐州刺史陶谦是一个“温厚纯笃”的人。为人比较忠厚,头脑也比较简单。曹操老爹经过时,不敢得罪,派人去讨好他,结果弄巧成拙。引来曹操大军,打也打不过曹操,就发出SOS,等别人来救他,是个十足的文官,不晓军事。基本上那么历史上的陶谦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历史上的陶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流氓、朝廷命官

陶谦,祖籍扬州丹扬郡,他的老爹曾任余姚县长。但很早就去世了。这对他以后的仕途产生了较大的不利,他的仕途根本没有背景可言。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孤儿一样,比较早熟。由于父亲的逝世,家庭比较贫困,他要不肯去干点活,也没人看理,他就四处游荡,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是个十足的流氓,他也“以不羁闻于县中”(《吴书》),无赖的事肯定干过不少。而到了十四岁(古代的十四岁已经很成熟了),他还跟一群小孩子混在一起,还“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好不快活,成了孩子王。在别人眼中他根本是个废物,已经被社会所遗弃,这种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但此时发生了一件足以改变他人生的事,一个天大的喜讯降临了。曾任苍梧太守的同县人甘公在路上碰见他,看到他时,被他的容貌给惊呆了(帅)(在那时,人与人之间以貌取人,长得帅也是一个优点)。马上就看上他了,停下车来,要把女儿许配给他。他当然答应了。甘公夫人得知后,大怒,说:“妾闻陶家儿敖戏无度,如何以女许之?” 甘公坚持到:“彼有奇表,长必大成。”在甘公的坚持下,陶谦幸运得娶到了甘公的女儿。

有了个好岳父,陶谦的命运当然也改变了。也许是在岳父或在妻子的调教下,他痛改前非,变得“好学”起来。一学起来就不得了了。不久,他就“为诸生,仕州邵。”之后又“举茂才,除卢令。”(当然少不了岳父的功劳了)。也许是他身上有流氓的气息,他当官时“性刚直,有大节”,做人比较直,有点老子认为他是他就是,老子认为他行他就行的感觉,他在当县令期间,严格实施了一些好的措施,政绩倒是不错。据《吴书》记载:“令舒及卢,遗爱于民”,可见其政绩很好。当然像他这样人也得罪了不少人。在当舒县县令时(曾一度任舒县县令)。郡守张盘,也是丹扬郡人,与他死去的父亲是朋友,属他的先辈,就刻意对他亲密一点,关照关照他,但陶谦不领情,“耻为之屈”,不理就是不理,故意回避他。一次把他给惹火了,他想报复陶谦,结果“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

乱世

有了这位好岳父,加上自己的努力,陶谦的仕途也越来越发达。此时陶谦又发生了人生的另外一个大转变,从武。当时西羌侵犯边界,朝廷命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讨伐,陶谦也被皇甫嵩“表请武将”。于是朝廷“召拜谦扬武都尉”而后他与皇甫嵩征羌,“大破之”。(可见陶谦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文官,应该是个文武全才的大将,而且“武”方面应该不错,不然堂堂征西将军皇甫嵩会“表请武将”,大破羌敌。)

后来,韩遂的帮忙(造反),把他提升到人生的另外一个高峰,而后“迁幽州剌史,征拜议郎,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西讨韩遂。”终于当上了幽州刺史,成为座镇一方的朝廷大员。陶谦每到一次,总是有人看好他。这次张温“衔命征讨”,他“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但陶谦还是不给面子,陶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等到战争胜利时,开庆功会,他张温“属谦行酒”,陶谦不肯,当众侮辱了张温。张温可没有那么仁慈,他大怒,要把陶谦放逐到边疆地区。后来,要是哪个不知名的人帮了他一把,当了个和事佬,劝说张温说:“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一朝以醉饮过失,不蒙容贷,远弃不毛,厚德不终,四方人士安所归望!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张温也可能比较看重陶谦的才能,同意了。那个和事佬找来了陶谦,劝他说:“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辞以谢之。”陶谦满口应承。他个不劳辛苦当合事佬的人要跑去找张温,对他“陶恭祖今深自罪责,思在变革。谢天子礼毕,必诣公门。公宜见之,以慰其意。”可结果陶谦一到,也不道歉,仰天说:“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张温倒也是大度,也没有跟他计较,半开玩笑说了一句:“恭祖痴病尚未除邪?”两人和好如初。

此时陶谦当了不久的官,可少年时那种流氓气息仍未改掉,狂放不羁,但却在仕途一路高升,可见陶谦军事能力、政治能力都有真才实学,方能如此。

称霸一方

这时陶谦本应该规规具具当他的太平刺史。但时机不允许,大汉王朝已经开始崩塌了,这时又爆发了另外一场大地震。黄巾起义爆发了。一时间,天下动乱。黄巾军遍布四方,徐州也没有例外。由于他有作战经验,也有可能别人推荐,朝廷立即任命他为徐州剌史,亲自挂帅出征,奉命讨贼。这也是陶谦人生一件大事,第一次亲自挂帅出征,他也没有什么好的将领,但此时好运再次降临了,有个流亡于东海的泰山人臧霸来投靠他,可是个大猛将。结果是大破黄巾军,“破走之”。就此平定了徐州。从此,他坐镇徐州,再也没有离开过。

黄巾败走后,“境内晏然”。陶谦开始了他的割据生涯,他先表臧霸为都尉,派他屯守琅琊郡治开阳,驻守徐州北大门(这是个极其正确的大决定,后来曹操来了,被攻打的只有他一个城池没有陷落)。当时的徐州经历过战乱“世荒民饥”,陶谦知道,要管理好徐州,就先得解决粮食问题,于是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陶谦表陈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繥稻丰积”广开农田,储蓄粮食。在陶谦的有效治理下,使得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是东汉末年极少军阀能解决的问题,除了曹操(比曹操还先),可见他的政治远见。于是“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陶谦的统治基础也稳定下来。

由于陶谦不是本地徐州人,属于外来的统治者,他于是任用了一些徐州的名人,赵昱(琊邪人,陶谦刚开始想把他任命为别驾从事,他却以病推辞。陶谦又重新派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前去宣布旨意,赵昱还是不肯,陶谦以刑罚相避,他才同意。后来举茂才,迁为广陵太守),王朗(东海人,因为老师太尉杨赐的死而弃官。后来被举为孝廉,被“辟公府”,不要,但陶谦一来,举他为茂才,他立刻就答应了,担任“治中”。)、糜竺(东海朐人。“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也是个徐州豪强,被陶谦任命为“别驾从事”)、陈登(广陵人,在本地有威名,被陶谦任命为“典农校尉”是陶谦一个得力助手)等人,使得徐州士大夫阶级归顺,进一步稳定统治。为了求得一个人才,不惜用刑逼他出仕,可谓是求才心切,但他也不是把他们架空,而是有真正地用。据《三国志》记载:“时汉帝在长安,关东兵起,朗为谦治中,与别驾赵昱等说谦曰:‘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可见他们的意见他还是有听的。

他还曾经举张昭为茂才,虽然张昭不答应,但在陶谦死后,张昭哀叹到:“猗欤使君,君侯将军,膺秉懿德,允武允文,体足刚直,守以温仁。令舒及卢,遗爱于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憬憬夷、貊,赖侯以清;蠢蠢妖寇,匪侯不宁。唯帝念绩,爵命以章,既牧且侯,启土溧阳。遂升上将,受号安东,将平世难,社稷是崇。降年不永,奄忽殂薨,丧覆失恃,民知困穷。曾不旬日,五郡溃崩,哀我人斯,将谁仰凭?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呜呼哀哉!”。

在陶谦担任徐州刺史年间,邻近的青州、兖州战乱不断,而徐州在陶谦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不能不说是陶谦的大功劳,也是陶谦有大的政治才能的体现。

战火

陶谦治理下的徐州一片太平盛世,而中原大地却已经烧起了狼烟。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之乱爆发了,关东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陶谦没有参加,这是明智的,关东联军不过是一群无用之徒,不久关东联军就爆发了内乱,自相残杀,什么大义,什么讨伐逆贼,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但陶谦也没有视而不见,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朱儁“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卓”。只有徐州刺史陶谦派遣精兵三千,表朱儁为车骑将军,其他州郡也只是给他补充点军粮物质什么。在朱儁被董卓打败后,也销声匿迹了。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吕布杀董卓,而后李傕、郭汜作乱,占据长安。此时朱儁还在中牟。当时陶谦认为朱儁是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于是就联合了前杨州刺史周干、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公推他为“太师”,许诺派兵派粮支援他,请他讨伐李傕、郭汜等逆贼。李傕害怕了,太尉周忠、尚书贾诩劝他说以献帝名义征召朱儁入朝为官,李傕同意了。朱儁部下都害怕入关,想要响应陶谦。但朱儁坚持说“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且傕、汜小竖,樊稠庸儿,无他远略,又埶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闲,大事可济。”入朝当了个太仆,陶谦只好回到他的徐州。

自保

董卓之乱后,中原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各个势力不断发生战争,而徐州却是太平盛世。而且徐州人多兵多粮多,对于各路诸侯来说,徐州是块必争之地。当时竞争最激烈的是公孙瓒和袁绍,公孙瓒下辖:单经(屯平原)刘备(屯高唐)田楷(屯青州),同盟军团有袁术,袁绍同盟军团有:曹操,刘表,在中原大地上处处相争。

为了求和平,他投靠了公孙瓒,公孙瓒派他驻守发干。做出这样的决定,陶谦也是有考虑的,公孙瓒与他是朋友,同在张温手下当官,讨伐边章等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公孙瓒比较强大,公孙瓒大败袁绍,公孙瓒带兵南下,攻占了袁绍许多地盘,势力扩张到青州一带。

但是,陶谦这次打错了算盘,不久袁绍、曹操等相继打败了刘备、单经。陶谦也不例外,公孙瓒被袁绍赶回幽州。陶谦被孤立了。

徐州牧

陶谦后来他能为汉末割据一方的诸侯,还跟董卓离不开关系。董卓作乱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陶谦没有参加,而是“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被朝廷嘉奖,“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三国志》)。当时的朝廷被董卓所控制,加封陶谦的也是董卓,为什么董卓要加封陶谦呢?难道只是因为陶谦没有参加反董卓联盟吗?我认为不是,当时何止陶谦一人没有参加反董卓联盟,为什么只封陶谦一个人,陶谦如果没有跟董卓有一定关系,陶谦的使节能在那样紧张的战争时期进入长安吗?当然是不能的,答案只有一个,陶谦与董卓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密切的关系又从哪里来呢?这还得从他当张温手下说起,当时的董卓也在张温手下当将军。难免见面,而且陶谦对张温“心怀不服”,而董卓更不用说了,对张温态度也不好,两人都对张温这人不服,志同道合,两人走到一起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我推测陶谦与董卓有着很大的联系,不管怎么样,此后的陶谦与关东各军划清界限,占地为王,割据一方。

而《后汉书》的记载是:“时,董卓虽诛,而李傕郭汜作乱关中。是时,四方断绝,谦每遣使间行,奉贡西京。诏迁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如果是这样的话,当时李傕郭汜的中央政府没有人愿意去理,李傕郭汜被完全孤立了,他们正需要有人来与他搞好关系。而且陶谦的名气大,以前曾经组织多路诸侯来讨伐他,不可小视,最后还是朱儁主动劝解才了事,要是再来一次的话,他们可受不了,于是就给他个徐州牧,可以说也是讨好他。而陶谦此时也是处于困境,公孙缵大败退回幽州,他被袁绍和曹操给保围了,形势危急,与中央搞好关系,使得他们无理由攻打自己。我个人认为还是《后汉书》比较正确,因为在此期间,陶谦曾要讨伐过董卓,跟董卓应该不会有太好的关系。

《三国志》《后汉书》都有贬低陶谦的部分,这可信吗?我是答案是否定的,有证据吗?有。《后汉书》的《陶谦传》基本是从《三国志》里抄的。而《三国志》成书时间较早,他比较倾向于魏国,以魏国为正统,有刻意维护曹操、贬低曹操敌人陶谦的成分。《三国志》的《陶谦传》属于《三国志》的《魏书》部分。而陈寿的《魏书》是抄魏国史官写的《魏书》,当然不大可信,因为陶谦是曹操的敌人。

《三国志》中贬低陶谦的还有五条:“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琊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众。”第一条,按照他的说法,徐州渐乱,是在陶谦担任了徐州牧之后,可是“是时”时,陶谦在此之前已经是徐州刺史了,“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也是他的功劳。第二条,陶谦把赵昱任命为太守,怎么说他“忠直见疏”要知道太守的官是比刺史还大。第三条:宠信小人曹宏,曹宏是谁?不知道。但这位曹宏究竟害了那些“良善”,没说。而说徐州“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我就不同意了,陶谦治理下的徐州真的是怎么遭吗?答案是否定的,从上面的讲述可得知,所谓的“刑政失和”不存在,“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更不用说了,他重用徐州名士,开阔农田,安抚百姓,这难道是“乱”吗?而第三条更是可笑,下邳阙宣是谁?不知道,但肯定的是一个无名小人物,造反的时势力也应该比较小,不然历史是会记载的。陶谦堂堂徐州牧,兵多钱也多,对待这样的小人物,还得与他“合从寇钞”,去刚偷鸡摸狗的事,那也太可笑了。其实古人司马光早在《资治通鉴考异》中提出“按谦据有徐州,托义勤王,何籍宣数千之众,而与之合从?”。《三国志》贬低陶谦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曹操的敌人,因为他的“无能”,所以曹操才出“义兵”去“为国杀贼”,这叫师出有名。

曹操他爹

曹操起兵时,把他父亲留在琅邪避难,曹操发达后,想要把他父亲接过去,结果不幸遇难。

对于此事,《三国志》,《后汉书》,《世语》,《韦曜吴书》等书记载不一,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陶谦杀的。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相同的有《后汉书·曹腾传》:“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随,乃与少子疾避乱琅邪,为徐州刺史陶谦所杀。”《后汉书·应劭传》:“兴平元年,前大尉曹嵩及子德从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谦素怨嵩子操数击之,乃使轻骑追嵩、德,并杀之于郡界。”

另一种说法是陶谦部将杀的,陶谦是好意的。有《吴书》:“太祖迎嵩,辎重百余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后汉书·陶谦传》:“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我还是否定《三国志》和《后汉书》,理由一样,这两本书都刻意维护曹操。有证据吗?有。第一,《应劭传》的说法,就是曹操打他陶谦的徐州,陶谦报仇,但据有关史料记载,曹操在曹嵩遇害以前,不曾攻打过徐州一次(有人认为曹嵩是在曹操打徐州后的事,这是不对的,曹操打徐州时,大开杀戒,他可从来没有这样过,明显的是报复行为)。陶谦也没有理由恨曹操。退一步说曹操如果真的攻打过,陶谦也不会傻到去杀曹操的父亲,只会更加激怒曹操而已,让他非打你不可。

第二,《吴书》的记载比较可靠。《吴书》是吴国人韦昭所著。他的利益关系只与吴国有关,而陶谦并无与吴国有利益关系,出于史学家的严谨,他会如实记载。有人说,《吴书》是在故意贬低曹操。其实如果真想贬低草草,他可以不记载曹操他爹的死因,让曹操师出无名,不是更好吗?有人说陶谦与公孙缵,袁术有结盟,而吴国开山鼻主孙坚是袁术的部下,有利益关系,所以《吴书》故意抬高陶谦、排斥曹操等。这是不成立的,这种多年前的旧事也算是利益关系,何况当时的孙坚只不过是袁术手下一将,袁术的决定怎么可以算是孙坚的呢,更何况他的儿子孙策已经彻底断绝了和袁术的关系,与袁术敌对。

陶谦只是想讨好曹操,当时的陶谦是腹背受敌,他的盟主公孙缵逃回老家幽州,袁术也跟他不和,袁术公开称“徐州牧”,摆明要替代他。而自己近无援军,而且还被袁曹联军给打败,形势危机,刚好曹操的父亲的经过,就派几个人去送送,讨好曹操,也不是不可能。我这样说又有人反对了,既然他陶谦想讨好曹操,干吗派一个贪财的人去呢?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第一,陶谦派人保护曹操,当然不会叫臧霸等大将,他们得镇守一方,只能派一个小将领,陶谦当然不会亲自指派,那些小将领们他不一定都认识,即便是认识,也了解不深,对他的品格(如贪不贪材)也不会太了解了。第二,陶谦派的人也不一定是张闿,《后汉书·陶谦传》的记载是:“初,曹操父嵩避难琅邪,时谦别将守阴平,士卒利嵩财宝,遂袭杀之。”

综上所述,曹操他爹的死完全是个意外事件。但这一时间却是曹操攻打徐州的导火线,曹操想打下徐州的愿望也师出有名了。

曹操来了

曹嵩死了,护送的应劭,逃了。曹操把所有的责任归咎到陶谦的身上。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起兵攻打陶谦,袁绍也派朱灵前去助阵,曹军势力强大。一时间,陶谦被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吓呆了,本来是好意,却换来大军临境,他可是事先没有准备(也说明了曹操他爹的死是意外事件,不然陶谦是会有准备的,要不然曹操怎么会前进得如此之快)。此时的曹操十分气愤,下令曹军猛攻,曹军势如破竹,一连拿下彭城、傅阳、取虑、睢陵、夏丘,陶谦退保东海郯城。此时的曹操已经快疯了,他下令屠城,五个城的上上下下,男女老少,数十万人,都被杀光了,“睢水为之不流”了。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等求救,田楷与平原相刘备带兵救援徐州,陶谦拨给刘备丹杨兵四千人,被曹操打败。幸好老天开眼,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二月,曹操兵粮断绝了,只好退兵。刘备留下来了,陶谦把他表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经过此次大难,徐州的琅琊、东海、下邳、彭城等五郡均遭到曹军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可惜祸不单行,唯一没有遭到曹军洗劫的广陵,广陵太守赵昱被他的好同乡下邳相笮融杀了,笮融纵容士兵抢劫,杀人。陶谦辛辛苦苦经营的徐州,此时已经不再是太平盛世,留下的只是个残局。陶谦的心已经冷了。

没等陶谦反映过来,四月,曹操又来了,曹军再一次蹂躏了徐州的土地,陶谦眼看自己就要完了,他已经没有希望,他这时想的是回到老家去,颐养天年。他已经老了。可这时,老天再帮了他一个忙,曹操的大后方乱了,张邈迎来吕布占据了兖州,曹操只好退兵。

后事与“三让徐州”

也在这一年,陶谦因忧郁而得病,不久逝世,享年六十三。在他死前的一段日子里,有“三让徐州”的典故,当然历史没有这件事,那么到底陶谦有没有意思把徐州的主子让给刘备。《三国志》没有明确的记载,但陶谦在死前曾对别驾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这似乎是暗示他有意传位给刘备。那么陶谦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毕竟当时只有麋竺一个人在现场。有两种推测:第一,陶谦的确说过这样的话,想把位子让给刘备。第二,陶谦没有说过,麋竺篡改了,麋竺等人认为只有刘备能保好徐州。

我认为陶谦有明确暗示传位给刘备。理由有三点:第一,刘备在陶谦给他补充丹阳兵四千人后,刘备就投靠了陶谦,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驻守徐州东大门。陶谦很少“表”谁为官,特别象刺史这样的大官,他可从来没有过。可见他对刘备的信任。让他看好小沛,更是防守曹操的第一线,陶谦敢交给他,可见他对刘备的信任和对刘备能力的肯定。

第二,陶谦在此前未培养接班人,两个儿子都不怎么样,他只有选一个能干的人,才能保护好徐州,刘备也是一世枭雄,有这个能力。第三,人将要死了,最先考虑到的是什么,金钱?荣耀?不是,是自己的亲人,陶谦也没见剩下什么亲人,就只有这两个儿子,如何保全他的两个儿子是他要考虑的事,而刘备为人也没有那么奸诈、多疑,对待他两个儿子应该不会太过分。这才是他考虑的重点。

后来,在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平平安安过完一生,他也了结了自己最后的心愿。

陶谦这个人是乱世造就了他,也是乱世毁了他。他若生在的不是乱世,他跟刘表一样,可以当一方大员,但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不为人知。是乱世造就了他,死他得以闻名天下,也是乱世毁了他,他是没有太大的政治理想的人,这种人只有被乱世淘汰。陈寿在《三国志》最后说他:“昏乱而忧死”,“昏乱”倒不见得,“忧死”倒是真实。他生在乱世

三国演义里刘备接陶谦的徐州后,陶谦儿子是什么下场?

陶谦有两子,陶商、陶应。

公元193年,曹操怒而兴兵讨伐陶谦,陶谦不敌,请刘备率军救援徐州。

陶谦在这是已经由于惊吓和疾病不能理事,而自己的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又没什么大本事,如果强行接位,无非是难逃一死,故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以一州之地换取两个儿子及家族的平安和延续。

陶商和陶应听从了父亲陶谦临终前的嘱咐,不再当官,隐姓埋名生活去了。

原文在史书三国志中:「谦二子:商、应,皆不仕。」

三国徐州太守陶谦的儿子

陶谦有两个儿子,长子陶商,次子陶应。陶商和陶应没什么大本事,所以陶谦将徐州托付给刘备。陶商和陶应听从了父亲陶谦临终前的嘱咐,不再当官,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去了。至于最终的结局历史并没有确切记载。

陶谦死后,陶谦儿子后来在谁的部下?最后怎么死的?

陶谦有两子,陶商、陶应。

初始,陶谦为东汉帝国徐州刺史,执掌一方政权,陶商和陶应作为其事业接班人,按道理应该荣华富贵,但是因为东汉末年战乱,这两个年轻人没有经历该经历的一切,就随着父亲的去世消失在世人的眼中。

时,陶谦年老色衰,对立自己两个儿子中的哪一个来接班犹豫不决,其部下的曹豹,陈登等一众文武各自拥立一子,导致徐州争斗不休,但是随着中原地区的诸侯争霸渐渐趋于结束,曹操脱颖而出,成为中原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实力派。

这时候,陶谦为了自己身后的子孙计划,准备讨好曹操,正巧曹操的父亲曹嵩因为在董卓之乱时,带着家资家眷到泰山华县避祸,这是听闻曹操稳定下来,要到兖州去投奔曹操,途中经过徐州,陶谦趁此机会向曹操示好,派部将张闿领兵护卫,结果张闿贪财,杀死曹嵩,得罪了曹操。

公元193年,曹操怒而兴兵讨伐陶谦,陶谦不敌,请刘备率军救援徐州。

陶谦在这是已经由于惊吓和疾病不能理事,而自己的两个儿子陶商和陶应,又没什么大本事,如果强行接位,无非是难逃一死,故将徐州托付给刘备,以一州之地换取两个儿子及家族的平安和延续。

陶商和陶应听从了父亲陶谦临终前的嘱咐,不再当官,隐姓埋名生活去了。

最终结局历史没有确切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