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无人区影评(无人区影评色彩分析)
无人区影评 无人区好看吗
1、《无人区》由三个故事组成,都发生在虚拟的罪恶之城。这里,警察和暴徒已无区别,暴力摧毁一切,也保护一切。暴力,作为一种解决事情的手段,它的对立面,并不是单单持相反立场,而是着眼于它的解体。将暴力最直观地展现给我们的,是电影。暴力作为一种元素,而不是类型,各种不同的元素异态混搭起来,是导演的手段。其中透露了人性的实相,则需要观众与导演共同完成探寻。
2、《无人区》只是个载体,在这个自由到无边无际的地方,法律无法触及,于是,产生罪恶便有无数种可能。就像人生的自由,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枷锁中。当法律无法成为枷锁的时候,便变成了徐峥饰演的无良律师手中的利器。法律可以杀人,法律也可救人,也许,这属于恶的一种。于是,在看不到尽头的公路上,分道扬镳,然后在大漠的夕阳中,策马啸西风,有点虚幻的浪漫主义情怀。《无人区》,是部有强烈风格的电影,看时“紧张”,看后“过瘾”,我们还是要为一部国产电影能够赤裸裸表现人性之恶而鼓掌。
电影《无人区》到底好在哪里,又诠释了什么意义
宁浩式黑色幽默
依稀还记的09年,那是自已最早开始写影评的那一年,宁浩的《无人区》没能上映,在电影圈是个不大不小的事情,当我都已然将这部电影从我的脑海中渐渐的淡忘,13年的年底这部电影居然奇迹的上了,咋一听,还以为《无人区》又是部赶在年终圈钱的小片,但一看宁浩的名字,依稀想起了自已期待被禁的宁浩作品。
首先这部电影由于时隔太长,我们要理一下时间,今天的徐铮已然不是当年的徐铮,今天的黄渤也已然不是当年的黄渤,徐铮与黄渤在去年的《泰囧》可谓奠定了国内电影喜剧之王的地位,所以如果我们来看《无人区》可能很多的观众都会以为这两位笑星是在延续去年的组合,但我想说,如果《无人区》在09年上了,那么或许可能我们很多人都会说《泰囧》沿用了《无人区》的经典,看完《无人区》与我眼中就是这样存在,他的幽默并不同于《人在囧途》系列的直白,而是含苞待放,让人能感悟的笑点,最早接触宁浩的作品也应该是09年,他的一部作品《疯狂的石头》,散发出的就是这种独到的幽默,让我时至今日,哪怕再次的重温,也会让我由心而发暗爽不已,他的电影有着些许昆丁的风格,但又非昆丁那种独到的暴力美学,我认为更加接近与昆丁早期作品《低俗小说》讲着小人物“坏人”的故事,以时代的共鸣性从而触碰引发着观众内心的共鸣。这种宁浩式的黑色幽默,在他同年所导演的《无人区》和《疯狂的石头》尤为明显,但随后不知道是不是《无人区》当年被禁对他的打击,如他后期11年的作品《黄金大劫案》却口碑平平,实难让人满意。
《无人区》电影整体风格的暗格调,带着一种独到的沧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其实初看这部电影,过于浓厚彰显的暗调其实就一部电影而言,带入感可能并不会那么好,过于的突兀。特别是黄渤开始出场一身带点奇葩的服装,甚至让我感觉这部电影有些恶搞,但由徐铮一身正装扮演的律师这个角色开始,电影在剧情上开始引人入胜,"好人“不一定会有”好报“,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罪恶,法制社会下的阴暗,同《盲井》一样,当你真的看过这部电影,就会知道这部电影如果在09年国庆60周年上映,是多么的不合时宜,但这部电影的背后,他的艺术价值和思潮却又是如此的深刻,正义与罪恶,良知与救赎,宁浩式黑色幽默的背后,从徐铮这个极具张力的角色,一方面他是为金钱可以不折手段为他人辩护的律师,另一方面他又为了救电影中的舞女在绝境之中用自已的生命去力挽狂澜,这个转变的过程,其实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正能量,电影中没有“英雄”,律师,舞女,警察,其实每一个人都只是在追寻人性的本真,在黑色幽默下让人笑着品读着人性的沉重,这不是哪一部电影都能做到的。
我没有去过西部,旅行中也不曾有过电影中的奇遇,自然也无法评述《无人区》中的一幕幕是否真实,但作为一部中国大西部下的公路电影,宁浩所带来的这种黑色幽默,我感觉——到位!(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看了《无人区》,看了一个影评,说"我不喜欢动物,尤其是马."是精神分析典型的反话,不懂~求分析,求解答
马是人类的朋友,古时候的主要代步工具,可以帮人驮货物。
但是马又是比较顺从人类意志的动物,没有自己的意见,跟着好人就做好事,跟着坏人就帮着干坏事。他说讨厌马可能是说讨厌像马一样的、随波逐流的人。
在我看来,“无人区”就是无人性区。也就是叫人要有人性,不要为了利益而伤害别人,危害社会,而无人性的人也最终是如行尸走肉一般,不知道人生为何!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使用火(无人区)影评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用火。——看完「无人区」,映像最深的就是潘肖(徐铮饰)的这句话了。
每一次去看电影每一次从影院出来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刚刚从一个世界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感觉,格格不入,即使时间不算太晚,也总会有一种很晚了的感觉。这次看完无人区,感觉头脑一片空白,有点恍惚,一般不喜欢在豆瓣写影评的。
每一次去看电影都会不一样的心境, 我本身不是个特别喜欢看电影的人,很宅,今天实在是挣扎了很久才出去看的,还好吧,无人区还算好看,徐铮演的电影一般也不会让我太失望。这片子笑点挺多的,就是有点血腥了,对于我来说有点血腥了,个人胆小,看不了恐怖血腥的电影,这片子有点笑点,还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了。
去看无人区之前,就在北理联盟看到过一个童鞋的评论,似乎不是好评,不过他说的也确实不过分,无人区的剧情有点狗血血腥偏暴力,影院的是删减版的,偶已经觉得有点血腥了,原版的不知道是怎样的,难怪当年会被禁。片中的无人区简直就是一个野蛮地带,贩鹰黑老大、服务区老板娘、卖油的兄弟、车站的路人甲,荒凉的大沙漠,处处都看得到野蛮和粗鲁,同事看之前兴致勃勃一直嚷嚷的黄渤在片中竟然是个跑腿的,让人大跌眼镜!刚刚出场的徐铮,一个从文明地带进入无人区的悲剧人物,进入无人区就是他悲剧的开始,作为一个律师,一个想要出名想要赚大钱的律师,律师的霸道和不服输的性格是导致其悲剧的本质原因,我想也是这个原因他才进入无人区给黑老大做辩护的吧,徐铮在给黑老大做辩护之前和黑老大的对话、法庭上咄咄逼人的辩护、和黑老大讨要辩护费用夺走黑老大的爱车(车上有昂贵的鹰隼)、开车时和警察的对话、路上和运油兄弟的杠子、和同事之间通话、在油站被狠狠的宰了一把、畏惧暴力不敢救余男,徐铮的性格缺陷暴露无疑,好名利、贪婪、自私、好强、不服输不服软,这些性格缺陷是他悲剧的根本因素。徐铮演技真的不错,把撞人之后那种慌张、以为黄渤已经被撞死之后想要毁尸灭迹的恐惧演得那么逼真,真让我替他捏了把汗。黄渤的死亡倒是真的很狗血,两次被车撞都没有死,最后在手握枪威胁别人的时候竟然被傻瓜的锤子给锤死了,简直让人不禁要吐槽一下。徐铮在想要毁尸灭迹的那一刻,偶简直快要压抑死了,人性的本能太可怕了,人在绝望的时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真的是这样的吧,正如少年派里的男主吃自己的同类吃自己的母亲,为了生存为了掩盖犯罪事实不顾一切,真是可怕。
无人区电影影评
《无人区》:最好的“坏”电影
《无人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绝对是个异类。他没有走主流的路线,反而剑走偏锋,选择了中国西北部荒无人烟,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一个灰色地带,塑造了这样一波性格阴暗,充满兽性的小人物,拍出了这样一部黑色,冷酷到直击人性阴暗面的异样类型片,令人叹为观止,更发人深思。对于这样一部处处暴露出人心险恶的好作品来说,“最好的坏电影”,无疑是对其最为中肯的评价了!
首先要佩服宁浩的一点,在影片中黑色幽默的元素被他玩弄的已然是得心应手,这从本片的名称上就体现的异常鲜明:明明是《无人区》,讲述的却偏偏是这五百公里无人区里的“人与人”(此处有深意,稍后我会继续讨论)之间发生的故事,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就有够荒谬,或者说是黑色幽默的了。其次,在这样一个游离于法律范畴之外的灰色地带,竟然来了一位号称是代表法律权威性,严肃性的律师企图以一己之力赢得这场超越人类本性的战争。影片到此为止,这就可堪称是导演的最大妙招,充满了戏谑与嘲讽,令人赞不绝口。接下来,导演又拿出了他最为拿手的看家本领——一桩xx引发的恩怨纠葛。《疯狂的石头》里是那块天价翡翠,《黄金大劫案》中是那沉甸甸的金子,到了《无人区》里,变成了最能体现导演用意的象征——鹰隼,影片也是通过鹰隼来展开后续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导演摒弃了最擅长的多线叙事的方式,而是变成了一条主线贯彻到底,通过全知视角围绕主人公来将故事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在这部影片中,是完全合适的。
在影片上映前,有人说这是一部公路片,也有人说这是一部西部片,还有人说这就是一部黑色类型片...但事实上,在看过影片后,观众就会发现,这其实只是一部贴着鲜明宁浩标签的电影,但不得不说,上述几种类型在本片中均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黑色元素自不必再多说,影片的公路元素异常突出,本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公路上完成的,而且公路元素对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从那要命的一口唾沫,还是后来的撞“死”黄渤。此外,公路片的属性也限定了本片的叙事结构,若采用多线叙事恐会打乱影片的叙事逻辑,因此,刚才提到的单线叙事在公路片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至于西部元素,影片的大背景设置在了中国西北部的无人区,荒凉的戈壁,苍茫的沙丘,一个象征“正义”的律师,构成了宁浩心中独具中国特色的西部片,但不同于约翰·韦恩或是伊斯特伍德所塑造的“高大全”形象,徐峥这个律师,有点坏。而更加令人瞠目的是,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不能再简单意义上称之为好人或是坏人了...
在本片中,主人公是一位道貌岸然,唯利是图,如衣冠禽兽一般的“著名”律师,抱着图名图利的目的远赴边疆来替人消灾,可殊不知,事成之后自己险些成为了被消灾的对象,若不是一口唾沫引发的风波,或许早已成为了盗猎者的枪下鬼,随后更是整出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故事,真可谓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也难怪连盗猎者都由衷地感叹道:“你是个坏人呀!” 而黄渤饰演的盗猎者老二,可谓是典型的坏家伙的代表,他贪婪好色,骨子里没有丝毫的正义感,眼里有的只是生存与利益,他坏得让人忍俊不禁,坏得让人打心里佩服,这样一个类似于“天生杀人狂”一般的坏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至于余男饰演的为了生存而屈服于淫威不求上进的舞女,多布杰饰演的冷血残忍的盗猎者老大,两位粗俗鄙夷却又倒霉透顶的卡车司机,夜巴黎唯利是图,毫无同情心可言的一家子...大家在生活中所能想象到的人性的缺点在《无人区》里都有体现,看似小小的无人区实则反映的是大大的社会,在这样一个不受法律拘束的小社会里,人类平日里被社会体制,公众舆论所压制的本性暴露无遗,于是乎,在无人区里,也再不能用平日里大众谈论的所谓的好与坏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此时,导演对于兽性的引入就显得颇为关键了!
在宁浩导演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谈到这部影片更多是探讨人性与兽性的相互碰撞,较量,这更多的是一部反映动物本性的作品。因而导演也在影片的开头就借主人公潘肖之口呼应了他想表现的主题。此外,还可以从导演对于每一个角色的设定上就能看出来。在本片中,所有的角色其实都可以看做动物,在这样一块不适宜善良生存的土地上,只有丢弃人的社会属性,像野兽一样捕食,才可以生存。但虽然都是动物,他们的级别还不尽相同:律师潘肖以及舞女都是这个食物链里的初级消费者,他们或许在无人区外都是强者,可在这里,他们只能被任意宰割,但颇具讽刺意义的一点是,最后往往能生存下来的都是他们;黄渤饰演的盗猎者以及两位引发整个悲剧事件的卡车司机,他们充其量只能算作次级消费者,他们够坏,够狠,但离开了最高级生物的庇佑,他们往往都会死的很惨,不论是被枪杀还是被锤死;夜巴黎的老板以及多布杰饰演的盗猎者,作为处于整个食物链最顶端的最高级消费者,他们掌控着一切,在这里,他们说了算,不论是100块钱一支的打火机还是那价值100万的鹰隼。在大自然这般残酷而无情的竞争中,杀戮随处可见,杀戮无声无息,就如同在无人区里你撞死了人都不会被发现一样。在这里,人类只能像野兽一样战斗,否则,就会被比自己更无情,更残忍的同类所吞噬,于是乎,在这长达500公里的无人区内,人性与兽性长达2个小时的较量开始了。
很不幸的是,在绝大多数人身上,人性终归没有战胜兽性,这些人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一般的动物,成为了大众眼中不折不扣的坏人。可终归会有人能从兽性中挣扎出来,看到人性的光辉,尽管他之前可能也曾被兽性所蒙蔽,律师潘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他之前唯利是图,不慎撞“死”人后还试图毁尸灭迹,行为品性完全与他那神圣的职业不相符合,但在种种巧合(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定数)之下,最终没完全堕入黑暗,并在“偶然”情况下邂逅舞女,并从舞女身上得到了启示,通过舞女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同样的道理,舞女也是在与律师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人性的光辉,认识到了人性的力量,并最终带着这股力量幸存下来。律师与舞女的角色不同于导演设置的其他角色,他们来自无人区之外,他们经受了多年来的“人性”化教育,因此他们虽然在刚刚步入无人区后也曾一度迷失,但最终能够靠着后天对人性的认知与学习,完成自我救赎。虽然这救赎的过程非常痛苦,甚至还伴有牺牲,但是他们还是做到了,特别是当主人公最后领悟到动物与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会用火时,他就已经完成了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升华,他也再不是那只猴子了!
《看电影》杂志曾评价这部电影为“最好的坏电影”,这里我非常认同,因为在这部作品中,再也看不到一个过去意义上的所谓好人形象,更因为这部作品的本意应是想试图重新定义好人与坏人的标准。但可惜的是(以下仅仅是个人猜测),由于对于影片题材的限制(毕竟歌颂真善美始终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宗旨,你懂得),使得导演还是没有把自己的本意完完全全的拍出来,这就使得影片最后舞女成功融入社会的那段显得有点突兀,有点主流化了(是否是影片后期补拍也有待考证)。但毕竟瑕不掩瑜,本片还是会成为年度风格最另类最鲜明的华语电影,这样一部几乎“坏”到底的好电影,也注定会为宁浩以至于众位主演们的人生中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所谓“好做坏时坏亦好,坏做好时好亦坏”,人生那么长,一辈子是好是坏,谁又能说的清楚呢?因此,能给大家的唯一忠告是:珍爱生命,远离无人区...
《无人区》:坏人堆里,得有一个好人
无人区千里走沙,鸟不生蛋,绝不适合一般人生存,而能生存的,都不是一般人。这么说吧,除了那位因公殉职的公安,无人区里坏人扎堆。他们的食物链是这样的:小姐娇娇是小鱼,谎话连篇,苟且偷生;司机和老板一家是大鱼,坑蒙拐骗,吸血吮髓;盗鹰的大黑二黑是鲨鱼,心黑手辣,无恶不作。大鱼吃小鱼,鲨鱼通吃。男主潘肖是话术达人,一心渴望跳龙门,但在无人区这方宝地上,最多算个泥鳅。各路神佛,谁都能欺负一下,咬上一口。
好在,男主有主角光环。尽管身边群魔乱舞,他也一路担惊受怕,但不仅没嗝屁,还他娘活得挺精神。他用话术替大黑开罪,又诓了人家的小汽车,开始潇洒走一回。邂逅恶霸司机二人组,人家冲他撒尿,砸他车窗;他一个打火机,还以举火燎原。不慎撞了追杀他的二黑,他精神崩溃,慢慢黑化,琢磨着毁尸灭迹。这不,来到一家黑心旅馆,任凭老板敲诈不说,美色当前,居然不为所动,要了一缸汽油,撒丫子就跑。准备焚烧罪证时,才想起打火机之前用了,再跑回旅馆买,遇上之前的司机二人组,挨了一顿拳打脚踢,仓惶逃走,还顺带捎上了小姐娇娇。当女人发现尸体,男主杀人的心都有了。剧情到此暂告一段落。
全片剧情,乒乒乓乓,甚是热闹。男主性命无碍,在结尾有用。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司机老板对上大黑二黑,那是既分胜负,也决生死。大黑脸黑心更黑,开着大越野一路撞、撞、撞,拿人命当木桩子。二黑是杀手,副业人生导师,兴趣臭牛逼,拿着手枪打嘴炮,杀了董雷,自己被傻子反杀。等杂兵清得差不多,就剩男主和大黑正面对决。前文说了,男主是泥鳅,可就是这条泥鳅,成为钓鲨鱼的饵。一块打火机烧了卡车上的汽油,二人同归于尽。
众所周知,《无人区》四年磨一剑,三年在改片,母版剧情为何,已不可考。私揣测宁导的本意,大概是安排一伙坏人互相厮杀,最后来个大爆炸,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坏人全玩儿完,也贴合《无人区》的隐喻。
结果审片时,领导没通过。猜想当时宁导的心情一定是懵圈的,坏人都死了呀,咋就没过呢?还是领导泄露天机:咋都是坏人,没个好人呢?宁导无奈,只能补拍,最后的版本就变成以下这样:
书接上文,小姐娇娇发现尸体,男主杀人的心都有了,但没真动手,而是“嗷”一嗓子抱头痛哭。真诚的眼泪激发了女性的柔情,娇娇小姐变大姐,开始安慰男主。在彼此的互相勉励中,二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革命友谊逐渐建立。同时,男主的主角光环也赠予给大姐娇娇。精神崩溃的男主没有杀她,起死回生的二黑没有杀她,心狠手辣的大黑没有杀她。坏人团伙要活埋她,眼看沙土俱下,是男主挺身而出,吓退众人,把她又挖出来,最后舍得一身剐,换取她的活路,和大反派共赴黄泉。
回头看,以男主那场痛哭为转折,这对男女的情操突然高大上,男的不惜命了,女的不爱财了,互帮互助,其乐也融融。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恐怕是补拍之故。即使宁导全力弥补,也掩盖不了斧凿痕迹。
看网上影评,大都同情宁导,吐槽领导。依我看,就算领导水平不高,对本片的修改意见,还是有道理的。导演拍片,不能只图自己爽快,还要具备基本的普世精神,拿本片来说,坏人堆里,得有个好人。观众如果接受男主性格大变的设定,那么后续剧情会看得很舒服。尤其是骑马那场戏,真是热血沸腾。莽莽大漠,男主纵马奔驰,配上雄健激昂的BGM,颇具侠客风范。上一部如此激动人心的大漠桥段,还是27年前的《新龙门客栈》。
《无人区》有缺陷,更有优点,总体来看瑕不掩瑜,观影体验很爽。男主最后变成好人,甚至锄强扶弱,化身孤胆英雄,固然夸张,但有说教意义。毕竟邪不压正,该有的姿态还是要有的。
- 上一篇: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