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发现龙(发现龙人)

bj0012023-10-15奇闻异事0

湖北黄冈发现“龙骨”,那么龙是真的存在过吗?

据当时现场遗址勘查来看,也许龙真的存在过,但是目前尚未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所以答案仍然是未知的。在我国,龙一直是一种只存在于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经典动物。

影视剧中,也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体型庞大,而且还能呼风唤雨。龙被视作是风化雨的统治者,经常被用作辟邪、避灾和祈求好运的吉祥物。但是,在现实中,却找不到过多的龙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导致龙的形象一直都十分虚幻。

1934年,营口发现了一具龙骨。

1934年7月初,营口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许多当地人说,在田庄台的上游发现了一条活龙,但发现它的时候,这条龙已经是快要死了的状态。人们纷纷猜测是因为天气过热的原因,于是马上向它泼水给它进行降温,并建造凉棚来让它乘凉。但是,在下了几天的暴雨过后,它却消失了。

直到这年的8月初,在离辽河口1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具疑似是龙骨的尸体。发现后,骨头被移交给营口的一所学校做标本,但由于战争原因,这个龙骨也消失不见了。

1983年,在湖北省再次发现了有关于龙的东西。

这次龙骨的发现地点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白湖乡张城村。1993年7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一个考古队对这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专家们发掘出了一条卵石摆塑龙,是一条由卵石摆成的龙的图案。厉害的是,龙的形象非常生动,它昂着头,张着嘴,腹部饱满,背部有鳍,尾巴卷起,身上还有鳞片。这条摆塑龙大约7米长,非常类似于神话传说中的龙。

专家推测龙可能确实存在过,因为这个遗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应该是那个时期的人见过龙,所以才会用石头摆出了龙的样子来。然而,龙是否真的存在,现在仍然是个未知数。

龙是否存在?那张坠龙照片是哪来的?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留下了不少祥瑞的神话事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龙。龙自古以来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图腾,相传伏羲和女娲都是龙身人首的模样,与龙有关的神话事迹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通过观察龙的外在特征,我们可以发现龙的一身结合了许多动物的某个部位特征。宋代画家董羽认为龙 结合了鹿、象、牛、蛇、虾、驴、鱼、凤、人等特征,这是龙常见的形象。不过,龙的全身究竟是结合哪些特定动物的特征,至今未有定论。

那么,神话传说中的龙是从哪里来的?

古人认为,龙本是蛇,经过长时间的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蛇蜕化成蛟,再由蛟蜕化成龙。

另有观点认为,龙本是鲤鱼,在古时候大海中屹立着一道门,鲤鱼多次跳跃才从这道门一跃而过,之后鲤鱼便蜕变成了龙,这也是成语故事鱼跃龙门的由来。

龙的传说众说纷纭,是确有其事还是子虚乌有?龙是否真的存在呢?

观点一,以我国古代的十二生肖进行论证。

十二生肖是以十二地支组合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进行排列的。除了龙之外,十二生肖中的十一种动物现在都是真实存在的。如果龙不存在,那古人完全可以用其他动物来替换掉,没有必要去虚构出龙来加入到十二生肖中。

观点二,“营川坠龙事件”。

1934年,营川先后发生两次“坠龙事件”,当地不少村民声称亲眼目睹坠龙过程,相关事件还登上了当时的报纸。首次发现坠龙是在营川田庄台上游,人们声称发现了一条活龙,并为活龙搭棚浇水。过了几天,龙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同年8月,营川再次发生“坠龙事件”。人们在辽河入海口附近的一芦苇丛里,发现了一具似龙的生物尸体,该生物的外在特征与传说中的龙十分相近。据当地村民描述,曾在该生物死前,村民曾听到它发出似牛般的哀嚎。该生物死后尸体发出了阵阵腥味,并且全身布满鳞片,还长有四爪和两条长须。

仅凭村民的描述,能否证明营川坠龙事件中的主角是龙吗?

人类之所以可以发现地球上曾经存在过恐龙,是因为世界各地先后出土了恐龙化石。然而,有关龙的化石或遗骨残骸从未发现过。

因此,营川坠龙的真相到底如何,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许多人推测,营川坠龙极有可能是搁浅的须鲸,它的骨骼经过人为排列之后变得像龙骨一样。

从科学角度出发,龙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传说龙可以遨游于天际,但自然界中存在的飞禽走兽,若想要翱翔蓝天,就需要拥有像鸟类一样的翅膀和特殊的身体构造。龙的身上未有翅膀,也没有存在特殊的身体构造,无法对抗地心引力,所以龙是不可能飞起来的。

龙的存在无法证实,国外也流传着龙的传说,但与我国神话传说中的龙是不一样的。龙的存在与否或许已不重要,龙更多的是成为了吉祥的图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

重大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龙什么时候出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我们自称“龙的传人”,但是“龙”形象的出现,远比“中华民族”这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要早。最早的龙的龙的形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在考古上又有哪些重大发现呢?

“龙”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从字形来看,有头有角有大嘴巴,还有弯曲细长的身子。

先秦文献《左传》中也有关于龙的记载,说鲁昭公29年,晋国都城郊外发现龙。此外《左传》中还记载了关于训龙的各种传说,如五帝时代,董父帮帝舜驯养龙,帝舜赐给他一个氏族名,叫“豢龙氏”。夏代,刘累为孔甲驯养龙,孔甲赐给他一个氏族名,叫“御龙氏”。

甲骨文中的龙字

除了文献中的关于龙的记载,考古中也有很多关于早期龙形象重大发现。

8000年前的龙: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的石堆塑龙,用红褐色砾岩堆放而成,长19.7米,宽1.8~2米,被认为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查海遗址石堆塑龙

6000年前的龙: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龙,遗址45号墓葬中埋了一个男性,身高约1.84米 ,仰卧,头南足北。人骨的右边用蚌壳摆塑了一条龙,头朝北面朝东,昂首弓背,尾巴作摆动状。人骨的左边用蚌壳摆塑了一只老虎,头朝北面朝西,二眼圆睁,张口龇牙。

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蚌壳摆塑龙

5000年前的龙:

辽宁赤峰红山文化遗址和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中均有发现。

其中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C形龙和玉猪龙。C形龙身体蜷曲,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玉猪龙,一般为猪首龙身,龙身蜷曲,首尾相连。猪首大眼阔嘴,吻部前突,口微张,露出獠牙,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背部有一可穿绳系挂的小孔。

红山文化C形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凌家滩玉龙呈偏心穿孔的环状,首尾相接,在接近尾部的一侧有一可穿线系挂的小孔。“玉龙”长径4.4、短径3.9、厚0.2厘米。其首部圆雕呈兽面,沿环一周外侧刻一规整的弧线,表示脊背线,与脊背线相连的有17条向外放射的斜线。

凌家滩C 形玉龙

4000-3000年前的龙:

山西临汾陶寺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均发现有龙的形象。

陶寺遗址龙的形象出现在泥质的陶盘之上。陶盘具有大敞口、斜直腹、平底的特征,器表印有篮纹或绳纹,内壁多涂陶衣并磨光,陶衣上绘有红彩盘龙纹,图案的程式化程度很高,龙的躯体均由外向内盘绕,龙首位于边沿处,口中吐有一穗状物。

陶寺龙纹盘

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纹,连续分布于全身。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游动状。整条龙长64.5厘米,中部最宽处4厘米。龙首隆起于托座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的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绿松石质蒜头状鼻端硕大醒目。两侧弧切出对称的眼眶轮廓,梭形眼,轮廓线富于动感,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

盘龙城遗址发现的龙形器,由金片和绿松石镶嵌而成。于墓底发现,被整体提取而出。

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

三星堆遗址1号和2号神树下部,均有盘绕蜿蜒的龙的形象。

关于龙的形象起源,有不同的说法。如闻一多先生,在40年代即提出龙的形象源于蛇。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来源于鳄鱼,比如卫聚贤先生。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是马、蜥蜴等几种动物的综合体。但不管怎样,中国龙的形象在8000年前就开始形成,并且不断发展完善,到汉代基本定型,汉代的四神之一为“青龙”。

汉代青龙图案瓦当

探究丹东917事件发现龙 惊现诡异复制人至今未解

中国灵异事件从来没有间断,大大小小有许多,一直都让人真假难辨的。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也就是丹东917事件发现龙,和双鱼玉佩彭加木消失事件了。尤其是丹东917事件发现龙,这则事件一直在网上流传从来没有进行官方认证。

爆炸中出现被冰封的龙

其实,这件事本质上属于灵异鬼怪是人们所八卦的,人口相传的故事。但故事都是有原型的,也就是无风不起浪。虽然如今有所夸大,但是丹东917事件发现龙确实是有许多目击者的。

所谓917,并不是指的时间,而是这一事件档案的编号。这其实是发生在1979年丹东军分区的一起大型爆炸,当时死了许多军人。但是事件内情并不是这样,根据当时幸存军人描绘丹东917事件发现龙的踪迹,而且这还是一条十分诡异的龙。

当时丹东军分区九连弹药库发生爆炸,消防大队组织许多士兵冲进去灭火。当时真的是弹片飞射,爆炸不断,火虽然灭了,最后却死了许多驻守弹药库的士兵。活下来的人也是大多数神经都有问题,还会在睡梦中惊恐的大呼“龙”等等。因为事件太严重,政府恐怕引起人们恐慌只能封锁消息。

据当时冲进去的人说,虽然爆炸不断,实际上炸药库内部一点儿也不热,水蒸气十分多,甚至还非常凉快。虽然奇怪但是他们还是继续往前走,接着就看到了一块了巨大的冰块了,冰块里面还隐隐闪现了一条龙!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世界上真的有龙出现过吗?

有龙出现过。

1934年8月8日,在营口发现了一具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的骨骼,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神秘生物未死之前,当地的居民曾经两次见到它,并与其有过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肖素芹老人:当年9岁,她爸爸是给地主赶马车的,当时很多人都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于是赶到那里。爸爸就把她放在马背上,扶着她看。她所看见的“龙”方头方脑,眼睛很大,还一眨一眨的,而身体为灰白色,弯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腹部处有两个爪子伸着,而让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感觉这条“龙”有气无力,眼半睁半闭,再加上眼睛有些发红,很多人都说是天气太热的缘故,于是在龙的上面搭了个棚子为它避暑,还有人抬水往它身上浇,让它得以“解暑”。后来,下了很长时间的大雨,这条“龙”就不见了。

当时,老百姓认为天降巨龙是吉祥之物,人们有的用苇席给怪兽塔凉棚,有的挑水往怪兽身上浇,为的是避免怪物身体发干。据说,人们都非常积极,即便是平日里比较懒惰的人也都纷纷去挑水、浇水。而在寺庙里许多百姓、僧侣每天都要为其作法、超度,此举一直持续到又一次的数日暴雨过后,这只怪物神秘地消失了为止。

然而,连续二十多天大雨后,这个怪物第二次又奇异地出现了,这次出现是在距辽河入海口10公里处的芦苇丛中,此时它已不是活物,而是一具奇臭难闻的尸骸。

据杨义顺老人回忆:在发现“龙”骨之前,曾听大人们说芦苇荡里总有噼里啪啦的响声,而且还有“呜……”像牛一样的叫唤声,听起来很沉闷,还能听到挣扎的声响,后来就没有动静了。当时,营口地区已经连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街路上全都是水,一些房屋因进水太多而倒塌。雨停后,随着北风吹过,空腥臊味很大,看管苇塘的一名卢姓工人顺着怪味寻找,发现大片大片芦苇倒伏,拨开后进去一看,吓了一大跳:里面赫然躺着一个已经死去的庞大动物!该工人吓得转身就跑,回到家里大病了一场。百姓们听说之后,结伴前去观看,并且报告给了当时的政府。当时西海关附近的一家防疫医院人员穿着白大褂,给已经生蛆的动物尸体喷射了消毒水。“龙”骨被抬出来后,有人用4个船锚系上绳子将骸骨围成一圈,供大家参观。

孙正仁: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得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原营口市著名正骨医生马子臣(曾亲眼见过“龙”骨)的儿子马国祥记得父亲曾对他说过,骸骨被发现时,肉还没有完全腐烂,看上去特别像“龙”。

记者翻阅1934年8月12日《盛京时报》时惊奇地发现,此“龙”竟然有“爪”,而且还用“爪”挖了一个近17米长,6米多宽的土坑,说明“龙”后曾经挣扎过。

相关记载:“……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支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三丈余,原龙处,有被爪挖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这些特征也进一步验证了是龙的看法。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人们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

营口伪第六警察分署组织人力,将其尸骨分解后运到南岸,在西海关前空场上按原状摆放,任人参观。

探究丹东917事件发现龙 惊现诡异复制人至今未解(2)

复制人的出现引起恐慌

然而丹东917事件发现龙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时丹东负责这件事的军方突然发现,所有曾看见过那个被冰封的龙的军人都出现了分身,复制人。一模一样的相貌身高,一模一样的记忆思想。在那个年代这些人还不能接受复制人是什么,于是接受不了刺激都崩溃得精神失常了!

许多年之后这件弹药库已经被重新修建了,但是在某一天个新兵站岗时听到里面有拧东西的声音,他进去看发现弹药库灯也开着,里面有很多穿着老式军装的人在拧手榴弹,他问这些人在干什么,它们头也不回的说“如果不把手榴弹拆了,我们会被炸死的”这小伙一听,吓得马上去向班长和连长报告,连长听到后脸色一下青了,后来向上报告,最后把这个库给封掉了。不许任何人靠近。

根据丹东917事件发现龙的档案里的材料,我们还发现了记录了医生与幸存病人的对话,里面十分清楚的说到病人说在冰块里看到了龙。这条龙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为何见过他的人都会被复制?它和同样能复制人的双鱼玉佩有什么关联呢?

悬案未解无人解答

917档案最终以非常模糊的结论结束,实际上,并不需要明确的答案。解释得越多,便会引起越多人的恐慌。就算有一天发现了这件事所有的神秘解释也绝不会有机构进行公开!国家需要的,是让这件事情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