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狄青是谁(狄青是谁的名字)
狄青是哪里人?他有哪些功勋战绩?
狄青出身贫寒,来自少数吴国,精通骑马,武艺超群。 宝元之初,西夏李元昊反叛。 朝廷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的指示。
当时,前线的将军持续输给西夏,很多士兵心怀恐惧。 狄青勇敢有谋,勇敢善战,一切行军作战总是打头阵,与战士同甘共苦。 作战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次战斗,箭伤八次。
攻占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碎咄、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落,焚烧西夏储备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顶,俘虏五千七百多人。
另外还建设了桥子谷城,建设了招安、丰林、新堡、大郎等城,这些城扼住了敌人的要害。 在安远之战中,他受了重伤,听说西夏的军队来了,挺身而出。
士兵们也争先恐后地奋勇前进。 临敌作战时,斗篷理发,戴铜口罩冲锋陷阵,西夏军风驰电掣,无人敢阻拦,威名渐远。
仁宗狄青屡立战功,想传唤他问他军国大计。 西夏元昊臣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
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制观察后,又任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早年狄青在军营里担任四名骑兵,后担任散置之职。 西夏元昊起义时,狄青随军向西夏平定李元昊。 北宋军队屡战屡败,狄青率兵作战时,始终担任前锋。
狄青作战共4年左右,共参加了25场战斗。 在此期间,狄青夺取了宥州等地,杀害了尚罗、岁香等部落。 为了保障北宋边境的要地,狄青率兵修建了招安等城。
狄青冲过沙坑的时候,经常拿着铜口罩英勇杀敌,但西夏军谁也不敢对抗。 狄青在西夏之战的英勇表现,已经备受瞩目,得到了统治者和朝中大臣的认可。
狄青在当时有那么突出吗?
狄青在当时有那么突出吗?
狄青是北宋时期名将,曾让西夏军望而生畏。
一、狄青是谁?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北宋时期名将。
出身寒门,从小入伍,脸上有刺字,善于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他他有勇有谋,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卓越战功。和尹洙、韩琦、范仲淹等人是很好的朋友。
二、狄青的主要战绩是什么?
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他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导致西夏军听到狄青的名字都闻风丧胆。狄青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二十五次战争,尤其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三、敌情后来的结局怎么样?
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指着他互相夸奖。谏官多次对狄青发难,仁宗均未答复。
嘉佑元年(1056年),京师发大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判陈州。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疮。三月,抑郁而终。仁宗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 仁宗后为其神道碑额题名为"旌忠元勋"。
他一生征战无数,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却在最后下场凄惨,主要是因为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这样的国策也导致北宋自食其果,在后来的民族战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 。
宋代狄青是什么人?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将。
狄青出身贫寒,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累官延州指挥使。他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中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甚至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功升枢密副使。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皇佑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网页搜索
狄青是谁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北宋大将。 狄青出身贫寒,从小就胸怀大志,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战绩累累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立西夏。宋廷择京师卫士从边,狄青入其选,任延州指挥使,当了一名低级军官。在战争中,他骁勇善战,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烧毁西夏粮草数万,“收其帐二千三百,牲口五千七百”,并指挥士兵在战略要地桥子谷修城,筑招安、丰林、新寨、大郎诸堡,“皆扼贼要害”。 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所向披靡,在4年时间里,参加了大小25次战役,身中8箭,但从不畏怯。在一次攻打安远的战斗中,狄青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康定元年(1040年),经尹洙的推荐,狄青得到了陕西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之以《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遂发愤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由于狄青勇猛善战,屡建奇功,所以升迁很快,几年之间,历官泰州刺史、惠州团练使、马军副部指挥使等,皇祐四年(1052年)六月,推枢密副使。
受命剿匪
狄青
皇祐四年是宋朝的多事之秋,就在这一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宋朝统治者十分恐慌,几次派兵征讨,均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就在举国骚动,满朝文武惶然无措之际,仅作了不到3个月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上表请行。宋仁宗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经制广南盗贼事,并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设宴饯行。
一战而胜
当时,宋军连吃败阵,军心动摇,更有个别将领如陈曙等,心怀私利,不以国事为重,竟因害怕狄青抢功而擅自出击,结果大败而归,死伤惨重。狄青受命之后,鉴于历朝借外兵平叛后患无穷的教训,首先向皇帝建议停止借交趾兵马助战的行动。他大刀阔斧整肃军纪,处死了陈曙等不听号分之人,使军威大振,接着命令部队按兵不动,从各地调拨、屯集了大批的粮草。依智高的军队看到后,以为宋军在近期内不会进攻,放松了警惕。而狄青却乘敌不备,突然把军队分为先、中、后三军,自己亲率先军火速出击,一举夺得昆仑关,占取了有利地形,接着命令一部分军队从正面进攻。他执掌战旗率领骑兵,分左右两翼,绕道其后,前后夹攻,一战而胜。 班师还朝以后,论功行赏,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最高军事长官。然而种种祸患也就由此而生。 宋惩唐末五代武人专政,兵变频仍之弊,自开国以来,极力压低武将地位,以绝其觊觎之心,把右文抑武作为基本国策。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分割禁军统帅权力,到实行“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直至发展到凡将帅出征,要由朝廷授以阵图,训令,将帅只能按图作战的荒唐地步。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随着狄青官职的升迁,朝廷对他的猜忌,疑虑也在逐步加深。 早在皇祐四年(1052年)狄青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认为,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执政,“本朝所无,恐四方轻朝廷”。右司谏贾黯上书皇帝,论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韩贽等人亦皆附和。在依智高纵横岭南,满朝文武惊慌失措,狄青受命于危难,率兵出征之际,朝廷在欣喜之余,也仍然不忘“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要以宦官任守忠监军,监视狄青。
后因谏官李兑力言“唐失其政,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是不足法。”朝廷也迫于形势紧急才作罢。到狄青凯旋还朝作了枢密使时,这种疑忌和不安达到了顶点。臣僚百官纷纷进言,不仅始终反对狄青作官者如王举正竟以罢官威胁,就连原来屡屡称颂狄青战功,誉之为良将的庞籍、欧阳修等人也极力反对任命狄青。难道是狄青居功自傲,怀有异心而招致众议吗?恰恰相反,狄青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在他作了枢密副使之后,脸上仍保留着宋代军士低贱的标记——制字。宋仁宗曾劝他用药抹去,狄青回答说:“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首先想到的是鼓舞士气,而不是自己作官的尊严。
狄青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将。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狄青是狄仁杰什么人?
狄仁杰和狄青并无亲缘关系。只是同姓,狄仁杰是唐朝人,狄青是宋朝人,两人的年代差了400多年。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
狄青人物详情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
- 上一篇:科比鹰郡事件女孩(科比的鹰郡事件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