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南京碎尸案的简单介绍
南京碎尸案其实已经破了(南京杀妻碎尸案已判决)
半年前,南京的陈勇杀妻碎尸。如今,杀妻碎尸案已经判决:受害人丈夫被判死刑。
在感情里,不是每个人都是合适的人,有的人会在感情里走极端。那么,什么样的男人会在感情里走极端?
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
情绪容易失控的人,情绪爆发时足以摧毁一切,让身边的人唯恐躲之不及。
企图控制别人的人。
在恋爱中,一个人想要控制你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伪装自己。先是表现出对你足够好,然后侵入你的生活,不让你和外界接触,删掉你的朋友,限制你的外出。
甚至他总是表现得对你好像了如指掌,企图用这种你不易觉察的方式试图控制你的时间、资源、生活甚至人生轨迹。
有暴力倾向的人。
情绪不稳定,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过于自恋,往往异常偏执自负,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一旦无法控制别人,就可能情绪失控,转向强行控制。
他们把对你的照顾迁就,看成理所应当,对你漠不关心,考虑问题总是本末倒置,出现问题习惯于指责他人而不检讨自己,时不时提出无理要求和想法,不听取善意的劝告;易怒,情绪平时波动很大,容易为了很小的事而动怒;容易焦躁不安或小题大做过度悲观。
选择一个丈夫,就是选择一种人生,希望大家远离上面这几种人,找到一个适合的另一半,认真经营自己的婚姻。
1996年南大碎尸案,凶手变态至极,后来怎样?
有时人们觉得电影很恐怖,有时电影远不及现实可怕。1996年南京大学“1·19”碎尸案至今悬而未决,真相依旧无从得知。
1996年1月10日晚,刚考入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不到1百天的刁爱青独自走出来寝室,据称当时因为同寝室室友违规使用电器,导致身为寝室长的刁爱青也受到了处罚,所以出门散心。但这一出去,便再没有音讯。
1996年1月19日,大雪刚刚过去,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了一个包,打开之后是整整一包煮熟的肉片。
妇女将肉片带回家后打算洗洗,毕竟当时并不是多么富裕的时代,而且正赶上一大波下岗潮,说乱象丛生也不为过。结果洗着洗着,她发现包里竟然有三根人的手指头,于是吓的赶紧报了警。
接着,警方又再次接到报案,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等地相继发现尸块。因为当年并没有DNA检测技术,所以警方只能根据尸块上的体貌特征和肌肉纤维组织进行辨认,初步确认受害者为女性。进行调查之后,确认了死者正是失踪的刁爱青。
一个从农村刚刚考入南大20岁不到的女学生,为什么会突然惨遭碎尸,对于凶手的作案动机,警方和社会各界都没有头绪。凶手是谁直到现在我们也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她)是一个游走在人间的恶魔。
当年参与调查的一名警察曾表示,在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尸块超过2000块,并且切割整齐,甚至还被煮过,可以想象他(她)的心理有变态。
正因为凶手作案手法非常专业,所以当时警方也对屠夫、厨师、医生等进行了重点调查,但还是没有进展。
最后,专案组在南大驻扎调查后三个月后,只能暂时撤走,但调查依旧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2016年1月19日,网络上传言这是刁爱青案追诉期的最后一天,很快公安部刑侦局官方在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将永查到底!
说在最后:相关部门解释,“追诉期”是针对未被发现的犯罪,对于已经发现的犯罪,不受追诉期限制,对于这些案件,警方会依法追查到底。
南大碎尸案为何至今未破?
1996年,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女大学生刁爱青遭人谋杀,此后26年间,这起案件长期未被侦破。南大“1996.1.19”碎尸案也因此逐渐以“南大碎尸案”之名,成为舆论关注的一桩悬案。
对于受害者家属而言,26年的追问与等待,无疑是一场漫长的煎熬。作为至亲的亲人,不知亲人因何而死,也不知道凶手在哪里,这样的苦闷无法消解,并随着每一次“网络谣言”心生希望,又倍增失望。
那么为何“南大碎尸案”发生已经过去26年了,该案至今仍未侦破呢?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几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该案的关键证据缺失较为严重。
该案的凶手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在作案后对尸体进行了肢解和蒸煮,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对尸体进行抛尸。因为尸体进行过高温蒸煮,与凶手相关的关键指纹和DNA都没法获取。曾经轰动一时的白银案告破,就是因为后期通过DNA比对找到凶手的DNA。
因为该案的凶手不仅作案方式残忍,而且很有可能此后多年没有做过案,导致DNA库无法匹配到凶手信息。
二、目击证人的缺失。
受害人刁爱青是个性格比较孤单的女孩,案发前后几乎没有直接的目击证人。限于当时的科技环境,那个年代是没有什么天网高清晰摄像头的,很多路边单位也没有安保摄像头,警方很难从抛尸路径和受害人行走路径上发现嫌疑人画像,这也增加了破案难度。
三、第一犯罪现场难求。
第一现场通常就是我们说的案发现场,大多数刑事案件发现受害人的地方就是第一案发现场,是凶案发生的地方。即使有些刑事案件发现受害者被抛尸,转移了案发现场,但是也会根据线索找到第一犯罪现场。
南大碎尸案发现受害人尸块的现场,是后来的抛尸现场,而且还是多个,散布的抛尸现场较难梳理出一个凶手活动的时间线。
对于一个刑事案件来说,作案现场留下的痕迹会很多,再狡猾的凶手也难免有疏忽,会留下哪怕很小很小的关键证据。案发现场的分析能提供强有力的作案证据,甚至可以分析出犯罪者的犯罪心理动态。
但是遗憾的是,南大碎尸案第一现场始终没有找到,这就给案件破获又增加了难度。
有的时候正义会迟到,但是我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案件会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早晚会真相大白,还受害者和家属一个真相。
“南大碎尸案”始末:大一女生被人残忍杀害,凶手至今依旧成迷,后来怎样?
在中国的重大刑事案件中,如果立案未破,人们会首先想到哪个案件?南京大学分尸案估计大家会异口同声。
此案自事发以来一直受到各级关注。毕竟这个悬案还没破。作为悬案,其知名度非常高,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都模仿了南京大学碎尸案的拍摄和解说。
虽然大家对这个案件都很熟悉,但是本期将带大家回到南京大学碎尸案。让我们把事件追溯到1996年1月19日,故事从这里开始。
1996年1月19日,环卫工人照常清扫道路。这时,她在路边发现了一些黑色的塑料袋,她以为里面装的是猪肉,就把它们拿回家了。
当她打开塑料袋准备清理时,三根手指掉了出来,震惊了她,打破了南京的宁静。于是,南京大学碎尸案就这样开始了。
接到报告后,警察赶到犯罪现场,开始进行地毯式搜索。随后,警方在附近建筑工地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另外几个装有碎肉和内脏的黑色塑料袋。由于案件的严重性,南京警方成立了专门的犯罪单位来破案。
警察发现了大量破碎的尸体,但并不完整。于是搜查再次加强,警察在案发现场附近的体育场找到了尸体的剩余部分。
警方对这起突然肢解的案件一无所知。1996年,警察的刑侦手段远不如现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警方通过不完全肢解确认死者是女性。
尸体在NTU被发现,警方有理由怀疑这是一名在校学生。随后,警方经过调查,怀疑受害者是失踪多日的大一学生刁艾青。
因为没有头,警方只能怀疑。在随后的几天里,警方找到了剩余的尸体和头颅,并最终确认了死者的身份,即刁。
这个案子真的很难。首先,没有目击者。10日,刁艾青与室友发生一些小冲突后离开宿舍,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刁艾青最后消失在青岛路。警察挨家挨户搜查,但未能找到受害者失踪的方式和内容,也未能找到谋杀和肢解的第一现场。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给警方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头绪,警察开始转变思路,从分尸开始。刁艾青的尸体被凶手切成2000到3000多块,而且切得很均匀。
经过法医判断,凶手使用的刀是一把普通的生活刀,骨头上的肉切得干干净净,内脏也煮熟了。这样警察就断定凶手是屠夫或者医生。
除了职业之外,警方还以为凶手联系了刁,但警方也发现刁的社会关系很简单,身边没有医生、屠夫之类的朋友。警方开始扩大调查范围,与学校联合调查,但仍然一无所获,案件陷入僵局。
南京警方没有放弃,但一直在寻找线索。然而,通过各种手段,他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最终成为死胡同。这件案子也成了南京警方永久的痛。
当时网络不发达,时效性差,案件不扩散。直到2008年,南大案再次被提起,让很多网友开始分析,各种谣言出现。
如果现在放大南大的尸体,估计很难检测出来。犯罪现场证据太少,混乱,凶手信息不全。凶手对尸体进行了专业处理,没有留下任何证据或DNA。
就这样,南大的尸体成了悬案。现在刑侦手段逐渐完善,警方并没有放弃这个案子,而是一直在寻找,希望有一天能抓到这个案子的凶手。
1996年南大碎尸案破了吗 南大碎尸案为什么破不了
1996年发生的南大碎尸案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但是一直有很多人关注着。据说此案件在2008年的时候已经破案了,不过后来官方出来辟谣,南大碎尸案引起很大的轰动,因为凶手手段极其残忍,手法极其变态专业导致案件过去这么多年仍未侦破,不过有人怀疑碎尸案和情杀有关,但这也是网友的猜测而已。
1996年1月19日清晨,一名女清洁工在南京新街口捡到一个手提包,里面有几百个肉片,当时清洁工以为捡到了便宜,但是在清洗肉片的时候却发现了人的手指,简直要被吓死,随后她报了警。包中的肉片每一片都切的很小而且很整齐,从其他地方找到的碎尸发现头骨和内脏都被煮过,让人感到血腥。
案发后南京警方立即成立专案小组,警方对附近的居民进行调查取证,三个月后才从南大离开,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凶手仍旧没有找到,案件仍未破解。在南大碎尸案二十年的时候,有传说称案件过了追诉期不会再继续调查,但是公安部出面回应,南京碎尸案他们不会放弃追查,仍旧会按照相关刑法来继续追查。
网上有传言称案件已经在2008年侦破了,案件的真凶是一对夫妇,男子从小住在医院大院内,其妻子是医生。该男子和被害人相识之后迅速发展成情侣关系,在妻子知情之后让其断绝关系未果,后来准备用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毒死女主。
警方逮捕嫌犯后,但因为证据不足,加上现场被破坏,没有指纹等关键线索留下,于是这对嫌疑犯夫妇被释放,释放后的两人很快办理了出国手续出国了。
网上流传的消息就是这样,但我们从官方得到消息,案件并没有侦破,也未找到任何有力的证据或者是嫌疑人。案件的追诉期虽然已经过去,但警方仍会继续调查。
悬案96南大碎尸案:残忍的手法,稀缺的证据,销声匿迹的凶手
1996年1月18日(星期四),南京大雪纷飞。
这场雪一直下到19日(星期五),让本该在早上五点进行的环卫工作推迟到了上午。
一位清洁工在华侨路建筑工地的一个垃圾堆捡到一个塑料袋(第一件)。
袋中装有500多块肉片!
之后,她(或另一人)又在大涧银巷发现装有同样肉块的袋子(第二件)。
两袋重1.5公斤。
清洁工把袋子捡回了家,在清洗时发现里面有三根手指,大惊失色,随即报警。
1月19日上午,在接到报案后,南京市公安局与环卫部门协商,做出了在相应范围内重点搜查垃圾点的指示。
警方立刻开始对南京大学周边地区垃圾堆进行大规模搜寻。
该案遂正式立案,是为“1·19南大碎尸案”。
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尸体加热至熟或半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
如此骇人听闻的手法,是该案区别于其他案件,引起巨大关注度最重要的一点。
一、散落各处的尸块
19日上午,警方在南京大学南园小粉桥路段四个小区门口的垃圾箱里发现了两个旅行袋和两个垃圾袋。
两个旅行袋,一个印有上海旅游字样,里面装有内脏和碎尸,重5公斤(第三件)。
另一个是绿色帆布旅行袋,印有桂林山水旅游字样,装有较完整的肠体组织和肉块,重6.5公斤(第四件)。
另外两袋垃圾袋重约1公斤,都是尸块(第五、六件)。
据此,加上清洁工发现的两袋,1月19日一共发现了6袋尸块。
其中小粉桥发现的4袋距离十分接近,是罪犯最密集抛尸的地方。
1月19日或20日,在汉口路校门后发现重约0.8公斤的塑料袋(第七件)、在天津路门内计算机房中心旁树林发现袋装尸块(第八件)。
1月20日,在天津路校门口公交车站附近发现一个双肩包,内有较完整的人体骨架,近8公斤(第九件)。
1月20日或21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体育场的树洞内发现袋装尸块,重约0.6公斤,在其中发现了类似子宫的人体组织。
此处是在对南京大学校园进行排查时发现的(第十件)。
1月20日晚,在距南大3公里远的水佐岗小区某垃圾桶发现床单包裹的尸块。
一张完整的床单被撕成两半,其中一半装有头颅和零碎尸块,并有血手印,重3公斤(第十一件)。
另一半床单包裹有受害者的血衣裤,据说在内衣上发现了指纹,而且受害者的衣物和肠子一样,折叠地很整齐,重1.5公斤(第十二件)。
警方勘察表明,水佐岗的东西都是在19日案发以后抛出的。
之后几日,在水佐岗某水井盖下找到了红色外套,里面包有尸块。
同时在南大周边又再次发现零散尸块,可能是此前搜索遗漏,也可能是凶手还在陆续抛出。
二、受害人刁爱青
随着发现的线索越来越多,受害者的身份得到确认。
死者刁爱青,女,1976年3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
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
刁爱青
据称,刁爱青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复读仍差南大录取线3分。
她姐姐的公公托人找了关系,将刁爱青安排到了南京大学。
可以看到,她的学籍和南京大学本科学生有区别,是属于成人教育脱产专科,其教学与宿舍管理相比南大本科也较为松散。
但由于专业学生都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成人教育学院也属于南京大学的下属学院,所以本案称谓“南大”并无不妥。
刁爱青遇害时年仅19岁,住在鼓楼校区南园,该宿舍楼人员较复杂。
据刁爱青的好友回忆,刁身高约1米65,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
她会在书上把自己的名字文艺化写为“刁爱卿”。
刁爱青的父母都是姜堰市本地的农民,她1995年9月(据称她到校时间比规定时间迟了十几天,应该在9月底,原因不明)开学来到南京,前后不过2、3个月。
据身边人回忆,刁爱青性格内向,在异地南京社会关系简单,在当地应该没有什么熟人。
三、遇害前的轨迹
1996年1月7日星期日,刁爱青去南航参加高中好友的生日聚餐。
当晚参加聚餐的还有其他几位姜堰老乡。
那晚刁爱青并未回学校,而是与好友同住。
据同学回忆,当晚刁聚餐时像平时一样话很少。
1月8日星期一,刁爱青回到南京大学,当天做了什么不清楚。
1月9日星期二,刁当天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天,很晚才回来。
据她说是去找老乡玩。
大约在9号、10号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刁爱青的室友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因为刁爱青是寝室长,被宿管罚款。
1月10日星期三,失踪当天。
白天刁爱青在上计算机课时身体不舒服,中途回到了宿舍。
下午她躺在床上休息仍然没有去上课。据室友回忆,一直到晚上7点,她都还在寝室。
据称她当时可能是处于例假期,身体不适。
案发后警察来宿舍侦查,被子平铺地很整齐,蚊帐放下。
10日当天傍晚的温度很低,学校宿舍没有空调和暖气,室外很冷。
刁爱青出门时穿的是一件红色外套,这种外套当年很普遍,路上经常撞衫。
案发后,警察还找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带到南大开会展示,让同学们提供线索。
据南大的目击学生回忆,刁爱青从小粉桥的侧门出了学校。
关于她傍晚离开宿舍的原因,有说法是因为室友违规使用电器,她作为寝室长被罚款而心情不佳,外出散心。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
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
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
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四、警方的排查
案发后,受限于当时的监控摄像头极少,初期排查难度很大。
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
为侦破此案,警方发动人海战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广泛细致的排查,包括南京大学校内人员和附近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直到案发后三个月,由于调查没有进展,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当时南大校内先是有小道消息流传此案,随后警方正式贴出被害女生的照片。
据说南京大学的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调查,提供案发当晚的不在场证明。
在刁爱青的社交圈全部人员都被排除了嫌疑后,警方逐渐怀疑是随机作案。
当时的媒体报道了相关新闻,警方发布了悬赏通告,公布了涉案的证物,希望市民提供线索。
警方也曾把医生和屠夫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了排查,但终究毫无进展。
五、网络舆论
刁爱青案,曾经在南京轰动一时。
它真正步入公众视野,是08年网名为“黑弥撒“的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
黑弥撒在帖子里认为刁爱青和凶手因为对 打口碟这种重金属音乐 的共同爱好而相识。刁爱青死于某种宗教仪式,凶手杀死她是因为她勾起了凶手童年的“不愉快经历”。
此说法一出,给一桩碎尸案蒙上了神秘、悬疑的色彩。
这正符合网络世界猎奇的口味,瞬间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网络舆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年南京本地媒体《南都周刊》以一整版《南大碎尸案的网络与现实》报道了此事件。
之后,网名为“悼红轩主人”的网友通过走访刁爱青亲属及生前好友,将采访资料汇总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终极猜想》并发表,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多证据就是来源于此。
08年的网络舆论将南大碎尸案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年南京警方重启了此案的调查,有了一些新发现:
在旅行包里发现了少许火药残渣和火药枪印痕,在尸块里发现了微量的木屑和猪肉,此后就再无新的线索,案件又进入死胡同。
网络风浪过后,南大碎尸案也归于沉寂。
此案留下的证据很少,时至今日,每一条线索早已被人们过度解读了很多次。
警方披露的线索和各种来源的证据混杂在一起,早已不能辨别这之中哪一条是真实的线索,哪一条是博眼球的编造,各种阴谋论也误导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网络上关于此案的猜测很多,不乏有读后令人恍然大悟的“严谨推测”。
但或许警方手里的任何一条未披露的证据,就可以马上推翻数万字的长篇大论。
相信南京警方掌握的证据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多。
六、推测
在此做一些整理和个人的猜想。
由于此案的目击信息、抛尸地点、发现时间等,都是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上述关于此案情况的概述,也是混杂了多种官方线索和民间证据的综合版本,不一定完全准确。
大家可以带着看一看的态度来阅读。
将刁爱青1月10日失踪当晚出校门后的移动轨迹在地图上标注如下: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刁从(一)出来,途径(二)和(三),有人看到她在(四)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是在(三)或(四)
可以看到刁爱青的移动轨迹,在出校门后短时间内是没有远离校园的,符合警方在她的宿舍内看到的“床上的被子平铺着,没有长时间外出的打算。”
将刁爱青移动的四个点标注出来,她沿着南大南园的校园外围走了一公里多,以正常的行走速度,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刁爱青最后出现的地点是青岛路或平仓巷一带,她是买了东西准备回学校?
还是继续走去了什么地方呢?我们也无法知道了。
但就这张移动轨迹来看,个人认为她没有长期外出打算、没有去远离校园的地方的可能性比较大。
再来看抛尸的位置分布:
图片仅供参考
19日的抛尸用黄字标注,主要是华侨路、大涧银巷和小粉桥,尸块特征不明显;19日以后的抛尸用蓝字标注,主要集中在南大校园内,出现了人体骨架等人体特征较明显的信息;最特殊的是20日在水佐岗的抛尸,用绿字标注,在图中左上角,它远离南大,出现了直接指向受害者身份的头颅和衣物。
尸体的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肠子排列有序,码放多层;四肢骨架被利落地剔下。
凶手应该具有一定的解剖专业知识和超强的心理素质。
至于凶手为何将尸体切割成2000块、加热至熟,普遍说法是为了毁尸灭迹。
但尸体都能切割两千块,为何又要抛弃完整的头颅、衣物和人体骨架呢?
个人认为有可能是19日早上华侨路、大涧银巷的最初两次抛尸被提前发现,打乱了凶手的计划,他害怕警方搜查住处,被迫将来不及处理的尸体抛洒在水佐岗和南大校园。
头颅衣物等指向性最明显的东西,在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下,只能尽量抛洒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于是出现了水佐岗这一距南大有三公里远的特殊地点;其他尸块,在19日后,被凶手抛洒在南大校园附近。
侧面印证了凶手住处、第一碎尸地点应该在南大附近。
当然,也有可能是凶手认为将指向性明显的抛在远处、将切碎的尸块抛在近处,足以蒙混过关了。
刁爱青和凶手可能认识,也可能是陌生人作案。
如果刁爱青当晚没有离校很久的打算,结合她当晚没有回宿舍,那她和凶手在10日晚大概率就已相遇。
在死前,她和凶手很可能同处一个空间,刁爱青是在一家饭馆吃饭时遇到了凶手?
还是在回校路上偶遇了熟人?
或者刁爱青当晚,就是要去见某个人?就没打算回宿舍?
刁爱青9日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整天找的那个老乡,和案子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警方肯定也注意到了,但再没有更多细节。)
既然是为了毁尸灭迹,那有可能刁是与凶手发生某种接触时意外死亡的,至少凶手最初没有想要杀死她。
意外死亡让凶手震恐,他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求生欲支配他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尽最大可能毁尸灭迹,将尸体切割成2000片。再在南京暴雪的天气下抛出尸体,希望大雪能掩盖一切。
南大碎尸案孤案一枚、之后再无类似案例。这也侧面说明凶手可能并非连环杀手,刁的死可能是意外。
凶手亦可能在案发后就已经离开南京,永远消失在警方的视线外。
时间已过去二十余年,希望早日真相大白。
- 上一篇:祁可欣60多刀高清图片(南京祁可欣60多刀高清图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