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寻找外星人(寻找外星人视频)

bj0012023-10-10奇闻异事0

《寻找外星人》:一款寻物找茬闯关类游戏

《寻找外星人/Looking for Aliens》是由Yustas Games Studio制作,Alawar Entertainment发行的一款寻物找茬闯关类 游戏 。

本作的玩法和《隐藏的家伙/Hidden Folks》基本大同小异,不过整体难度倒是感觉低了不少,闲适的卡通淡色调画风不仅看上去非常舒服,趣味性同样绝对充足,还有点点点的交互反馈也很解压。

游戏 总共25个关卡,在单个关卡中需要玩家对照屏幕下方栏中对应的人或物寻找散落在大场景画面中的隐藏物品,找到达标指定数量以及带有星标的隐藏物品时即可挑战next关卡,当然仍意犹未尽的收集党也可以睁大眼睛,争取找到所有的隐藏物品以及所有外星人(成就眼疾并解决强迫症,让我们在此重新定义“一举两得”)。如果你实在不想尝试浪费时间来全方位地毯式的无脑“搜查”,还可以根据隐藏物品的描述提示进而推断出它们可能存在的大体位置。

剧情也颇有些类似《火星人玩转地球 Mars Attacks》的幽默风趣,当然大尺度的恶搞倒不至于哈(不然就锁区了),这一届的“不速之客”貌似还挺可爱?!另外本作还充斥着大量有关于外太空/外星人题材的影视、小说、及相关实际/谜团的彩蛋,其他内容的话笔者就不过多透露了,喜欢这款 游戏 的玩家可以前去体验一下。

PC 游戏 ,Steam平台, 游戏 名:Looking for Aliens

文:Suite

如何寻找外星人?最靠谱的三种方法

1、为了寻找外星人,人类都想了哪些办法?

1977年美国启动旅行者计划。旅行者一号开往蛇夫座方向,旅行者二号开往孔雀座的位置。或许你不明白,为什么要选在这一年呢?NASA可不是随便选个日子就把探测器扔出去了,因为这一年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正好在太阳系的同一侧。

旅行者飞跃这些行星,既可以观测这些行星,还可以利用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最大程度地节省燃料,可谓是一举两得。如果1977年不发射,下一次天时地利就要到2153年了。

现在旅行者的速度已经达到第三宇宙速度,理论上可以飞出太阳系,但是它目前还只是到了太阳的日球层,也就是太阳风吹得最远的地方。但是太阳系可不止这么大,在太阳系最外围包裹了一层彗星形成的尘埃云,叫奥尔特云。想要飞到奥尔特云,还要4万年。

旅行者号给外星文明捎上一份礼物,那是一张镀金唱片,上面刻写了太阳系的位置,和唱片的使用方法。唱片上记录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还有55种语言的问候语以及世界各国的经典音乐。金唱片上还有一首中国古典音乐,它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不知道外星人听到这种大气磅礴的音乐会有什么感觉。

旅行者一号和二号虽然被外星人发现的希望很渺茫,而且如果技术获得突破,很可能新的宇宙飞船几十年后就追上旅行者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寻找外星人的第二种方法,打电话给外星人。

2、如何实现跟外星人的通话?科学家们居然造出了巨大的话筒 。

1974年人类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m13星云打了个电话。用的“话筒”直径有305米,是曾经最大的天文望远镜阿雷西伯。外星人如果回电话,那也得25000年后我们才能听到。

这是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息,包括人类的外形和太阳系的信息。但我觉得这段信息注定很难被接收到了,因为他们没有对准M78星云。

除了给外星人打电话,其实科学家们更热衷接外星人的电话。早在1960年美国一家非营利性的科研机构为了搜寻地外文明成立了一个(凤凰计划)。凤凰计划联合全球各个方位的射电望远镜全方位地搜寻地外信号并从中分析出有规律的 ,可能是地外文明发出的信息。

凤凰计划不仅是专业的科学家可以参与,业余的天文爱好者也可以参与。你只要有一个3-5平米的球面观察设备,就可以通过SETI的软件进行搜索。SETI总部会给每位成员分配天区,说不定你就会收到三句话: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就算你没有球面观察设备。也可以下载SETI的软件用你的电脑帮助他们分析那些复杂的信号。1977年美国天文学家杰里·艾曼在俄亥俄州检测到一个明显的宽带无线电信号。这个信号不是太阳系的信号,它逐渐增强,然后衰减,一共持续了72秒。这是人类搜寻到的第一个不寻常的信号。

艾曼激动万分,在信号纸旁边写下了一个“WOW”,这就是著名的WOW信号。后来经过分析这个信号就来自我们的邻居人马座三星,所以三体人很可能真的存在。2016年曾经的最大射电望远镜阿雷西伯寿终正寝。而就在这一年,修建了22年的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正式运行。FAST望远镜也接手了搜寻地外文明的任务。

而接下来的第三种就复杂一些了,它甚至可以帮助人类进行星际移民。

3、外星人的老家在哪?或许他们就在这些超级地球里。

超级地球顾名思义就是和地球很相似的星球。很多人说,生命的形式肯定不仅仅限于碳基生命,像什么硅基生命、气态生命、中子生命、等离子生命都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我们寻找外星生命,肯定是先去找宇宙中已经存在的生命形式。这个道理就是你在大自然中已经找到了一只罕见的白虎,那找到另一只白虎的概率更大还是找到一只绿虎的概率更大呢?所以找到和人类相似的生命概率才是最大的。

当岩石行星绕恒星运转时,就会周期性地遮蔽恒星的一些光芒。通过望远镜观察这些现象就能知道这颗恒星到底有没有岩石行星,这就是宁日法。目前人类已经通过这个方法发现了4100颗类地行星,但是这些类地行星的质量不能比地球过大或者过小,过大就会吸引太多的气体成为类似木星的气态行星,质量过小就拉不住大气。因此这4100颗就像美女海选最后只剩下288颗身材和地球差不多的,再通过光谱分析这些行星的大气,就可以确定云层中有没有液态水,最后只剩下54颗看起来不是歪瓜裂枣。

2015年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叫k2-12b的超级星球。它的质量是地球的八倍,极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开普勒望远镜观察了10万颗恒星,筛选出50颗超级地球,按照这个0.05%概率银河系有1250万颗有生命的星球,有6万颗可能有智慧生命的星球。而宇宙中有20000亿个星系,如此算来,宇宙中的早就布满了智慧生命。或许正如《三体》中的黑暗森林设定,我们找不到他们可能是因为他们都隐藏起来了。

而地球文明只不过是一个连新手村都还没走出的婴儿文明。当然,更多的人认为,其实我们根本不用找外星文明,因为他们可能早就来到地球上了。

下期再见!

寻找外星人,瑞典科学家想出了一个新办法

近日,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科研团队发表论文探讨了外星人掌握制造引力波技术的可能性。他们称,其他先进的外星文明应该会考虑设置引力波发射器,而只要将欧洲航天局计划发射的激光干涉仪空间天线(LISA)引力波探测任务稍做调整,就可以将它变成能捕捉地外文明通信信号的探测器。

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目前尚不可知。但自激光引力波天文台(LIGO)2015年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已探测到多次引力波事件,其中包括13次由双黑洞碰撞、2次由双中子星碰撞,以及疑似由黑洞和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要通过引力波去寻找外星人,显然要对各种波源产生的引力波了然于胸才行。那么,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哪些类型的引力波源,还有哪些“隐身”波源有待 探索 ?

确认十多例事件,验证理论预言

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会在宇宙间留下踪迹。目前,已经现身的引力波源包括成对碰撞的黑洞、双中子星并合,以及疑似黑洞吞噬中子星。

LIGO于2015年9月14日第一次捕获的引力波源头正是一对相互碰撞的黑洞,“涉事”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30倍。LIGO的三位创始人也因发现引力波而荣膺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承民解释道:“这一事件证明,运动的大质量天体的确可以撼动时空并产生引力波,这正如在1915年发表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测的那样。不仅如此,这一发现还证明,地球上的高精度实验可以探测到这些引力波——而爱因斯坦曾对此持怀疑态度。”

此外,科学家此前曾预言,一对中子星相互绕转碰撞,可能产生引力波。

张承民介绍,中子星是8—25倍太阳质量的大型恒星死亡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坍缩的产物,其密度大得惊人,相当于将全球人口置于人的手心。

2017年8月,LIGO-Virgo(欧洲室女座引力波探测器)团队捕获了第一个此类事件,并于今年4月25日再次得手。而且,通过分析引力波数据,科学家还揭示了中子星相互绕转碰撞的隐藏细节,包括撞击后产生了金、银和铂等贵金属元素。

另一种可以在时空中产生引力波的合并类似于我们在冰淇淋摊上看见的巧克力香草漩涡:一个黑洞和一个中子星合并成一个新黑洞。LIGO-Virgo团队可能于4月26日看到了这种合并的“蛛丝马迹”,但鉴于信号太弱,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对其盖棺论定。

张承民解释道,如果证实该信号的确代表了一个黑洞和一颗中子星相撞,那将证明这两种天体可以“比邻而居”。在合并之前,该黑洞和中子星曾经组成了一个紧密的二元系统,相互绕轨道运行,经历“千里共婵娟”的死亡之舞,最后一起踏入坟墓。

科学家们称,研究这样一个系统有助于梳理构成中子星内部所谓“核面食”的神秘物质。天体物理学家推测,恒星变成中子星时,密集的中子会以不同方式被推移和拉动,导致其形成各种形状。它们类似于不同种类的意大利面食,因此被统称为“核面食”。

张承民说,监控黑洞—中子星合并可以向我们展示,在黑洞的极端引力作用下,附近的中子星会如何变形瓦解,这也是与“核面食”行为有关的一个谜团。

寻找“隐身”波源,期待意外惊喜

而截至目前,还有包括中等质量黑洞的碰撞、凹凸不平的中子星、超新星爆发以及宇宙大爆炸等产生的引力波未被人类捕获,科学家们“为伊消得人憔悴”。

迄今为止,LIGO和Virgo探测到的所有黑洞均为恒星级质量,这意味着它们的“体重”通常不到太阳的100倍。而超大质量黑洞的“体重”一般是太阳质量的数百万或数十亿倍,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质量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黑洞产生的引力波事件。以前的研究已经看到了这种中等质量黑洞的“蛛丝马迹”,但探测到其彼此相撞产生的引力波将是更明确的证据。

表面凹凸不平的中子星也是引力波科学家们向往的目标。2018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撰文指出,“核面食”由于强度极高、密度极大,甚至可以堆叠成“山脉”,把部分中子星的外壳顶起来,在其表面形成凸起。在中子星快速旋转的过程中,这些凸起处理论上会导致引力波辐射。因此,探测到表面有凸起的中子星也成为科学家的目标。当然,与其他大多数引力波不同,表面有凸起的中子星将产生连续的引力波辐射。

此外,LIGO和Virgo也可以从超新星爆发过程中捕获引力波,超新星爆发是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时的一种剧烈爆炸。

张承民表示,我们知道的是,在超新星爆发期间,恒星的中心会发生坍塌,由此产生的中子星从坍缩核的残余那里收集物质,中子星表面的涡流会使其像钟摆一样振动,发出引力波。

除此之外,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也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一旦探测到它就意味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了解早期宇宙的 历史 ,以及宇宙膨胀等。

当然,未来也有可能发现科学家们目前还不知道的引力波源。LIGO团队成员、美国西北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贝瑞说,每当研究人员以新的方式观察宇宙时,他们都会发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我们相信,探测引力波也是如此。

需要更好的技术,还需要点运气

为什么上述几种波源产生的引力波仍未现身呢?

张承民解释道,一方面与我们的技术本身未到位有关。比如,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可能会与其他物质产生的引力波混合在一起,“目前的探测器还无法‘揪出’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引力波信号” 。

此外,纵观科学发展史,很多重大的发明,其实都是“运气”的偶然产物。比如,X光就是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在实验室中研究阴极射线管的特性时偶然发现的。在寻找引力波源时,科学家们可能也需要更多的运气。

普林斯顿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戴维·拉迪斯及其同事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报告说:“引力波、中微子和来自星系的超新星辐射可以让我们了解恒星的结构、以及驱使恒星爆发的机制。”

但问题在于,天文学家们不知道下一颗超新星何时爆发。拉迪斯说:“根据我们的估算,在银河系大小的星系中,每100年可能只有2次超新星爆发,所以我们需要非常幸运,或者非常有耐心。”

LIGO发言人、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帕特里克·布雷迪说:“引力波天文学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全新的宇宙窗口有望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来逐一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张承民说:“引力波还有很多谜团有待我们揭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这也是全球无数引力波科学家的心声。

NASA启动对UFO新研究,你认为寻找外星人有哪些意义?

NASA启动对UFO新研究,我认为寻找外星人有很大的意义,首先,寻找外星生命能够更进一步的研究生命起源的最初形式。 其次,寻找外星生命有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另外,有助于人类寻找另外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此外,寻找外星人其实更加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一些防范措施。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将会开启对不明空中现象的新研究。这么多年以来,人们都一直热衷于寻找外星人,可是至今为止,都没有真正能够证明外星人存在的有力证据。寻找外星人零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

首先,寻找外星生命能够更进一步的研究生命起源的最初形式。目前,进化论没有办法真正揭示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最初形式,因此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人类。很多人都相信,如果找到外星生物的话,哪怕是能够证明他们确实存在,那么都将会对生命起源研究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这项发现能够证明生命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寻找外星生命有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我们在宇宙当中找到了外星人,他们的文明是否比人类更先进,他们的科学技术是否更为前卫,他们是否帮助人类,这一系列问题都将会获得答案。那么,不管寻找到的外星人是否愿意和人类友好相处,人类的科学技术将会得到空前的进步。

另外,有助于人类寻找另外一个适合生存的环境。因为现在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人类迫切需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寻找外星人对整个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新的环境意味着新的资源,新的机会和可能。如果地球终将毁灭,那么人类必须要做好先前的准备工作。

此外,寻找外星人其实更加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一些防范措施。如果是外星人真的存在的话,我们不应该过分被动,不应该等待他们发现我们。人类应该主动去寻找外星文明,这样才不至于受到外星文明的威胁。

以上就是关于人类寻找外星文明的一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