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南京碎尸案现场图(南京碎尸案真实照片)

bj0012023-10-09奇闻异事0

轰动全国的碎尸案

南大碎尸案:

又称南京“1·19”碎尸案、刁爱青案,案发于1996年1月19日,地点为江苏省南京市,受害人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受害人遗体碎片在其失踪9天后,也就是当年1月19日清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案发后,南京市公安部门内运用警力进行大规模搜查,但至今仍未找到凶手。

2016年1月19日,网传今天是“南京大学碎尸案”20年追诉期的最后一天,但很快,在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博“辟谣”:“南大碎尸案”将依照刑法规定继续追查。

案情经过:

死者刁爱青,女,生于1976年3月,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遇害时不满20岁。她住在鼓楼校区南园四舍,该宿舍楼当时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刁舍村四组。

刁爱青是一个从农村刚刚来到南京仅百日左右的年轻少女,很难说有什么仇家,亦或是情敌,也并没有多少积蓄,因此凶手的动机受到了广泛猜测。在广为流传的《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一文中,作者黑弥撒猜测死者是在重金属摇滚、甚至某种宗教仪式中被杀害的。然而,许多人表示质疑,他们认为碎尸仅仅是凶手为了毁灭可能的线索与证据,而且凶手一定是擅长屠宰、烹饪或者是医术的人。

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她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说起话来,嗓音稍哑,语速偏快。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1996年1月10日夜间,刁爱青吃完晚饭出走,据称是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电器,导致担任宿舍长的刁爱青也受到处罚后,心情不佳赌气外出散心,此后再未回到宿舍。死者离开时,铺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开始并无外出打算。目击者最后看见死者的地点是青岛路,死者当时身穿红色外套。

1996年1月19日,一场大雪之后,刁爱青的尸体被发现。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一个提包,包中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后来她在清洗肉片时发现有3根手指混在其中,随即报案。之后尸体另外的部分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被发现,均被包在提包以及一条床单之中。尸体在煮熟后,估计总共被切成了2,000多片,刀工十分精细,码放整齐,可见凶手的残忍与超强的心理素质。

碎尸案件回顾:大一女生被切碎成两千片,凶手为何如此残忍! 你怎么看?

南大碎尸案(又称1·19碎尸案),案发时间为1996年1月19日,地点在江苏省南京市。被害人南京大学成人教育一年级女学生刁爱青,受害人的遗体碎片在其失踪九天后,1月19日凌晨,被一名清洁工在南京华侨路发现。

究竟是何原因让凶手毁尸灭迹,尸体被加热至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请跟随小编走进南大碎尸案,一起探寻案件背后的真相。

1996年初,南京正在经历改革开放后的下岗热潮,各种阴暗事件频发。刁爱青的父亲做过村里的会计后,下岗在一家私人柴油机配件厂上班。

1996年,刚刚考入南京大学的刁爱青惨遭碎尸,案子至今未破。当时社交平台还算薄弱,计算机专业的并不多,一般的年轻人对电脑并没有多大兴趣。

刁爱青便是学习信息管理专业与计算机应用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的一名女学生。这样相貌平平的女孩究竟接触到了什么样的人,进入了哪一类社交圈子,才让她落得如此下场。

1976年3月,刁爱青出生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的农民家庭,其姐姐名为刁爱华。1994年,18岁的刁爱青参加高考失利,进入姜堰育英学社复读。1995年,19岁的刁爱青第二次参加高考,因差三分托关系进入了南大成教脱产班。

1995年刁爱青进入南大,担任南大鼓楼校区南园4舍宿舍长。刁爱青身高1.65米,短发,单眼皮,近视眼。嘴角的右上方有一颗痣,如同菜籽般大小,说话时嗓音稍哑,语速偏快。

刁爱青写字十分秀气,但是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写成“刁爱卿”。

1996年1月10日,刁爱青吃完晚饭出走。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规使用电器,作为宿舍长的刁爱青也一同受到了处罚。刁爱青离开前,将自己的被子铺平,心情不佳的她便赌气外出散心。

目击者称最后看见死者的地点为青岛路,死者当时身穿红色外套。1996年1月19日,一场大雪过后,刁爱青的尸体被发现,一名打扫卫生的妇女在南京路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交到了一个提包。

500多片煮熟的肉片放在其中,妇女后来清洗肉片时发现,有三根手指混在其中,便立即报案。尸体的剩余部分则被发现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被放在提包和床单之中,总共有2000多片煮熟的肉片,刀工细致,且摆放整齐。

南京市警方成立专案组,进入南京大学,对附近的所有居民进行了盘查,3个月后才离开。当时没有DNA技术,警方只能采取人海战术,逐一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人,哪怕只是倒垃圾。

警方通过碎尸手段,推测凶手是一个医生或者屠夫。刁爱青的交际并不广泛,给调查增加了很大难度。到目前为止,南大碎尸案仍旧未能侦破,公安部称,不受追诉期的限制,绝对不会放弃,要侦查到底。

1998年,作者王大进把“1·19”案写进了小说《纪念物》。2010年,作者陈九歌在《血色天都》中完美还原了碎尸案。《十宗罪》和《死亡通知单》也都引用了这个故事。

悬案96南大碎尸案:残忍的手法,稀缺的证据,销声匿迹的凶手

1996年1月18日(星期四),南京大雪纷飞。

这场雪一直下到19日(星期五),让本该在早上五点进行的环卫工作推迟到了上午。

一位清洁工在华侨路建筑工地的一个垃圾堆捡到一个塑料袋(第一件)。

袋中装有500多块肉片!

之后,她(或另一人)又在大涧银巷发现装有同样肉块的袋子(第二件)。

两袋重1.5公斤。

清洁工把袋子捡回了家,在清洗时发现里面有三根手指,大惊失色,随即报警。

1月19日上午,在接到报案后,南京市公安局与环卫部门协商,做出了在相应范围内重点搜查垃圾点的指示。

警方立刻开始对南京大学周边地区垃圾堆进行大规模搜寻。

该案遂正式立案,是为“1·19南大碎尸案”。

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尸体加热至熟或半熟,并切割成2000片以上。

如此骇人听闻的手法,是该案区别于其他案件,引起巨大关注度最重要的一点。

一、散落各处的尸块

19日上午,警方在南京大学南园小粉桥路段四个小区门口的垃圾箱里发现了两个旅行袋和两个垃圾袋。

两个旅行袋,一个印有上海旅游字样,里面装有内脏和碎尸,重5公斤(第三件)。

另一个是绿色帆布旅行袋,印有桂林山水旅游字样,装有较完整的肠体组织和肉块,重6.5公斤(第四件)。

另外两袋垃圾袋重约1公斤,都是尸块(第五、六件)。

据此,加上清洁工发现的两袋,1月19日一共发现了6袋尸块。

其中小粉桥发现的4袋距离十分接近,是罪犯最密集抛尸的地方。

1月19日或20日,在汉口路校门后发现重约0.8公斤的塑料袋(第七件)、在天津路门内计算机房中心旁树林发现袋装尸块(第八件)。

1月20日,在天津路校门口公交车站附近发现一个双肩包,内有较完整的人体骨架,近8公斤(第九件)。

1月20日或21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体育场的树洞内发现袋装尸块,重约0.6公斤,在其中发现了类似子宫的人体组织。

此处是在对南京大学校园进行排查时发现的(第十件)。

1月20日晚,在距南大3公里远的水佐岗小区某垃圾桶发现床单包裹的尸块。

一张完整的床单被撕成两半,其中一半装有头颅和零碎尸块,并有血手印,重3公斤(第十一件)。

另一半床单包裹有受害者的血衣裤,据说在内衣上发现了指纹,而且受害者的衣物和肠子一样,折叠地很整齐,重1.5公斤(第十二件)。

警方勘察表明,水佐岗的东西都是在19日案发以后抛出的。

之后几日,在水佐岗某水井盖下找到了红色外套,里面包有尸块。

同时在南大周边又再次发现零散尸块,可能是此前搜索遗漏,也可能是凶手还在陆续抛出。

二、受害人刁爱青

随着发现的线索越来越多,受害者的身份得到确认。

死者刁爱青,女,1976年3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

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

刁爱青

据称,刁爱青第一年高考落榜,第二年复读仍差南大录取线3分。

她姐姐的公公托人找了关系,将刁爱青安排到了南京大学。

可以看到,她的学籍和南京大学本科学生有区别,是属于成人教育脱产专科,其教学与宿舍管理相比南大本科也较为松散。

但由于专业学生都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成人教育学院也属于南京大学的下属学院,所以本案称谓“南大”并无不妥。

刁爱青遇害时年仅19岁,住在鼓楼校区南园,该宿舍楼人员较复杂。

据刁爱青的好友回忆,刁身高约1米65,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

她会在书上把自己的名字文艺化写为“刁爱卿”。

刁爱青的父母都是姜堰市本地的农民,她1995年9月(据称她到校时间比规定时间迟了十几天,应该在9月底,原因不明)开学来到南京,前后不过2、3个月。

据身边人回忆,刁爱青性格内向,在异地南京社会关系简单,在当地应该没有什么熟人。

三、遇害前的轨迹

1996年1月7日星期日,刁爱青去南航参加高中好友的生日聚餐。

当晚参加聚餐的还有其他几位姜堰老乡。

那晚刁爱青并未回学校,而是与好友同住。

据同学回忆,当晚刁聚餐时像平时一样话很少。

1月8日星期一,刁爱青回到南京大学,当天做了什么不清楚。

1月9日星期二,刁当天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天,很晚才回来。

据她说是去找老乡玩。

大约在9号、10号左右发生了一件事,刁爱青的室友违规使用电磁炉被发现,因为刁爱青是寝室长,被宿管罚款。

1月10日星期三,失踪当天。

白天刁爱青在上计算机课时身体不舒服,中途回到了宿舍。

下午她躺在床上休息仍然没有去上课。据室友回忆,一直到晚上7点,她都还在寝室。

据称她当时可能是处于例假期,身体不适。

案发后警察来宿舍侦查,被子平铺地很整齐,蚊帐放下。

10日当天傍晚的温度很低,学校宿舍没有空调和暖气,室外很冷。

刁爱青出门时穿的是一件红色外套,这种外套当年很普遍,路上经常撞衫。

案发后,警察还找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带到南大开会展示,让同学们提供线索。

据南大的目击学生回忆,刁爱青从小粉桥的侧门出了学校。

关于她傍晚离开宿舍的原因,有说法是因为室友违规使用电器,她作为寝室长被罚款而心情不佳,外出散心。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

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

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

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四、警方的排查

案发后,受限于当时的监控摄像头极少,初期排查难度很大。

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

为侦破此案,警方发动人海战术,进行了大规模的广泛细致的排查,包括南京大学校内人员和附近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直到案发后三个月,由于调查没有进展,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当时南大校内先是有小道消息流传此案,随后警方正式贴出被害女生的照片。

据说南京大学的所有学生都接受了调查,提供案发当晚的不在场证明。

在刁爱青的社交圈全部人员都被排除了嫌疑后,警方逐渐怀疑是随机作案。

当时的媒体报道了相关新闻,警方发布了悬赏通告,公布了涉案的证物,希望市民提供线索。

警方也曾把医生和屠夫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了排查,但终究毫无进展。

五、网络舆论

刁爱青案,曾经在南京轰动一时。

它真正步入公众视野,是08年网名为“黑弥撒“的一位网友在天涯论坛的一篇帖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

黑弥撒在帖子里认为刁爱青和凶手因为对 打口碟这种重金属音乐 的共同爱好而相识。刁爱青死于某种宗教仪式,凶手杀死她是因为她勾起了凶手童年的“不愉快经历”。

此说法一出,给一桩碎尸案蒙上了神秘、悬疑的色彩。

这正符合网络世界猎奇的口味,瞬间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网络舆论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当年南京本地媒体《南都周刊》以一整版《南大碎尸案的网络与现实》报道了此事件。

之后,网名为“悼红轩主人”的网友通过走访刁爱青亲属及生前好友,将采访资料汇总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终极猜想》并发表,现在网络上流传的很多证据就是来源于此。

08年的网络舆论将南大碎尸案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年南京警方重启了此案的调查,有了一些新发现:

在旅行包里发现了少许火药残渣和火药枪印痕,在尸块里发现了微量的木屑和猪肉,此后就再无新的线索,案件又进入死胡同。

网络风浪过后,南大碎尸案也归于沉寂。

此案留下的证据很少,时至今日,每一条线索早已被人们过度解读了很多次。

警方披露的线索和各种来源的证据混杂在一起,早已不能辨别这之中哪一条是真实的线索,哪一条是博眼球的编造,各种阴谋论也误导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网络上关于此案的猜测很多,不乏有读后令人恍然大悟的“严谨推测”。

但或许警方手里的任何一条未披露的证据,就可以马上推翻数万字的长篇大论。

相信南京警方掌握的证据远比我们所看到的多。

六、推测

在此做一些整理和个人的猜想。

由于此案的目击信息、抛尸地点、发现时间等,都是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上述关于此案情况的概述,也是混杂了多种官方线索和民间证据的综合版本,不一定完全准确。

大家可以带着看一看的态度来阅读。

将刁爱青1月10日失踪当晚出校门后的移动轨迹在地图上标注如下:

她从小粉桥侧门出去,再从广州路一直走到了青岛路、平仓巷。警方提供的目击信息显示刁爱青曾于当晚在平仓巷的文具店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青岛路上,时间大约在傍晚七点。广州路和青岛路、平仓巷都很热闹,目击者提供的信息比较准确,但此后她的行踪不再被目睹。

刁从(一)出来,途径(二)和(三),有人看到她在(四)买东西,最后的目击地点是在(三)或(四)

可以看到刁爱青的移动轨迹,在出校门后短时间内是没有远离校园的,符合警方在她的宿舍内看到的“床上的被子平铺着,没有长时间外出的打算。”

将刁爱青移动的四个点标注出来,她沿着南大南园的校园外围走了一公里多,以正常的行走速度,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刁爱青最后出现的地点是青岛路或平仓巷一带,她是买了东西准备回学校?

还是继续走去了什么地方呢?我们也无法知道了。

但就这张移动轨迹来看,个人认为她没有长期外出打算、没有去远离校园的地方的可能性比较大。

再来看抛尸的位置分布:

图片仅供参考

19日的抛尸用黄字标注,主要是华侨路、大涧银巷和小粉桥,尸块特征不明显;19日以后的抛尸用蓝字标注,主要集中在南大校园内,出现了人体骨架等人体特征较明显的信息;最特殊的是20日在水佐岗的抛尸,用绿字标注,在图中左上角,它远离南大,出现了直接指向受害者身份的头颅和衣物。

尸体的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肠子排列有序,码放多层;四肢骨架被利落地剔下。

凶手应该具有一定的解剖专业知识和超强的心理素质。

至于凶手为何将尸体切割成2000块、加热至熟,普遍说法是为了毁尸灭迹。

但尸体都能切割两千块,为何又要抛弃完整的头颅、衣物和人体骨架呢?

个人认为有可能是19日早上华侨路、大涧银巷的最初两次抛尸被提前发现,打乱了凶手的计划,他害怕警方搜查住处,被迫将来不及处理的尸体抛洒在水佐岗和南大校园。

头颅衣物等指向性最明显的东西,在来不及处理的情况下,只能尽量抛洒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于是出现了水佐岗这一距南大有三公里远的特殊地点;其他尸块,在19日后,被凶手抛洒在南大校园附近。

侧面印证了凶手住处、第一碎尸地点应该在南大附近。

当然,也有可能是凶手认为将指向性明显的抛在远处、将切碎的尸块抛在近处,足以蒙混过关了。

刁爱青和凶手可能认识,也可能是陌生人作案。

如果刁爱青当晚没有离校很久的打算,结合她当晚没有回宿舍,那她和凶手在10日晚大概率就已相遇。

在死前,她和凶手很可能同处一个空间,刁爱青是在一家饭馆吃饭时遇到了凶手?

还是在回校路上偶遇了熟人?

或者刁爱青当晚,就是要去见某个人?就没打算回宿舍?

刁爱青9日没有上课,出去玩了一整天找的那个老乡,和案子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警方肯定也注意到了,但再没有更多细节。)

既然是为了毁尸灭迹,那有可能刁是与凶手发生某种接触时意外死亡的,至少凶手最初没有想要杀死她。

意外死亡让凶手震恐,他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求生欲支配他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尽最大可能毁尸灭迹,将尸体切割成2000片。再在南京暴雪的天气下抛出尸体,希望大雪能掩盖一切。

南大碎尸案孤案一枚、之后再无类似案例。这也侧面说明凶手可能并非连环杀手,刁的死可能是意外。

凶手亦可能在案发后就已经离开南京,永远消失在警方的视线外。

时间已过去二十余年,希望早日真相大白。

96年南大碎尸案令人胆寒,最终结果如何?

没有结果,至今尚未查明真凶是谁。“南大碎尸案”是曾经轰动全国的一个影响极其恶劣的案件,死者为一名女大学生,被人将尸体切碎并且散放在闹市区几处垃圾箱中。如果不是环卫工人生活条件差,见到肉想要捡回家自己吃,从而发现了碎肉中的手指,恐怕此案就真正的成为了一件不为人知的事件了。

第一 南大碎尸案,从现在看来,几乎说仍是一起完美犯罪。没有目击者,没有作案动机,没有留下指纹DNA。作案者,进行碎尸抛尸,手法纯熟。几乎没有瑕疵。

首先先来了解一下96年南大碎尸案,心理素质差的真的不要再看下去了。

刁爱青,女,生于1976年3月,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遇害时不满20岁。她住在鼓楼校区南园四舍,该宿舍楼当时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刁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嘴角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说话时嗓音稍哑语速偏快。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1996年1月19日,一名扫雪的清洁工在南京路街口街口附近的华侨路捡到一个装满熟肉片的提包,在家中清洗的时候发现了三根手指,遂报案。案发后,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并成立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当时附近几乎所有居民都受到了盘查。

事情发生在1996年,在一天晚上死者的室友由于在寝室中使用了大功率电器,从而导致作为寝室长的死者被批评。死者心中郁闷,于是外出散心,惨案就此发生。当夜死者未归,直到尸体被发现,寝室同学和学校的老师前去认证,才勉强认出来碎尸的身份。

第二 这个案件之所以非常难以破解,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科技还不成熟,当时尚且没有生物科技手段来进行破案,没有后来所谓的DNA认证。而死者本人在学校也和他人没有仇怨,是属于一个小透明的学生,平时性格非常的内向,没有太多的朋友,也就没有和其他人太多的来往。由于交际的圈子太小了,而认识她的人,都没有作案动机,也都有不在场的证明,所以基本上就彻底的杜绝了从身边人找凶手的可能性。

第三 后来人们根据案件进行推测,凶手最起码是一个心理素质非常强悍的人,否则无法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而且凶手一定是一个经常与尸体打交道的人,可能是屠夫,或者其他人。然而警方对当时学校以及学校周围的居民进行了地毯式的搜查排除,仍然无法发现任何的与凶手有关的蛛丝马迹,这桩案件至此仍然是一件悬案。

总结

综合而言,96年南大碎尸案至今尚未找到凶手,但警方已经表明,不会放弃此案。

“南大碎尸案”始末:大一女生被人残忍杀害,凶手至今依旧成迷,后来怎样?

在中国的重大刑事案件中,如果立案未破,人们会首先想到哪个案件?南京大学分尸案估计大家会异口同声。

此案自事发以来一直受到各级关注。毕竟这个悬案还没破。作为悬案,其知名度非常高,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都模仿了南京大学碎尸案的拍摄和解说。

虽然大家对这个案件都很熟悉,但是本期将带大家回到南京大学碎尸案。让我们把事件追溯到1996年1月19日,故事从这里开始。

1996年1月19日,环卫工人照常清扫道路。这时,她在路边发现了一些黑色的塑料袋,她以为里面装的是猪肉,就把它们拿回家了。

当她打开塑料袋准备清理时,三根手指掉了出来,震惊了她,打破了南京的宁静。于是,南京大学碎尸案就这样开始了。

接到报告后,警察赶到犯罪现场,开始进行地毯式搜索。随后,警方在附近建筑工地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另外几个装有碎肉和内脏的黑色塑料袋。由于案件的严重性,南京警方成立了专门的犯罪单位来破案。

警察发现了大量破碎的尸体,但并不完整。于是搜查再次加强,警察在案发现场附近的体育场找到了尸体的剩余部分。

警方对这起突然肢解的案件一无所知。1996年,警察的刑侦手段远不如现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警方通过不完全肢解确认死者是女性。

尸体在NTU被发现,警方有理由怀疑这是一名在校学生。随后,警方经过调查,怀疑受害者是失踪多日的大一学生刁艾青。

因为没有头,警方只能怀疑。在随后的几天里,警方找到了剩余的尸体和头颅,并最终确认了死者的身份,即刁。

这个案子真的很难。首先,没有目击者。10日,刁艾青与室友发生一些小冲突后离开宿舍,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刁艾青最后消失在青岛路。警察挨家挨户搜查,但未能找到受害者失踪的方式和内容,也未能找到谋杀和肢解的第一现场。

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给警方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头绪,警察开始转变思路,从分尸开始。刁艾青的尸体被凶手切成2000到3000多块,而且切得很均匀。

经过法医判断,凶手使用的刀是一把普通的生活刀,骨头上的肉切得干干净净,内脏也煮熟了。这样警察就断定凶手是屠夫或者医生。

除了职业之外,警方还以为凶手联系了刁,但警方也发现刁的社会关系很简单,身边没有医生、屠夫之类的朋友。警方开始扩大调查范围,与学校联合调查,但仍然一无所获,案件陷入僵局。

南京警方没有放弃,但一直在寻找线索。然而,通过各种手段,他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最终成为死胡同。这件案子也成了南京警方永久的痛。

当时网络不发达,时效性差,案件不扩散。直到2008年,南大案再次被提起,让很多网友开始分析,各种谣言出现。

如果现在放大南大的尸体,估计很难检测出来。犯罪现场证据太少,混乱,凶手信息不全。凶手对尸体进行了专业处理,没有留下任何证据或DNA。

就这样,南大的尸体成了悬案。现在刑侦手段逐渐完善,警方并没有放弃这个案子,而是一直在寻找,希望有一天能抓到这个案子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