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
中国最古老澡堂关门(年前澡堂啥时候关门)
三山浴室怎么样
瓮堂关门后南京澡堂翘楚。沿升州路一路往西,走过七八个红绿灯便是三山,巷口有美术字的招牌,算是“迎合”了下时代,往里走,就是有近百年历史的三山。三山比瓮堂social一点,不那样隐藏在老巷中一定要绕来绕去走好久,面积也更大,开辟出三个大厅,围绕中央的浴室。三个大厅人都很多,十一点到都要排队,顾客大多上了年纪,也是,年轻人不爱这些的。当中的浴室内侧貌似也是瓮堂式结构,瓮堂虽然关门,设计也在很多后来者中有继承,现在新建的一些平民浴室,也有打着“瓮堂般的享受”这种招牌,只不过,他们的店员也不一定知道瓮堂是什么意思了。不是多好的浴室,但也很可贵了。
[img]新疆发现古代公共浴场遗址,古代的公共浴池是怎样的?
此番发掘的古代浴室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始建于约公元10世纪左右,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按功能可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等3个区域。
负责浴池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介绍,浴池结构由主体建筑、土坯建筑和灶址及左右两端的水井等相关遗迹构成。
浴池为半地穴结构,由上下两层建筑空间构成:下层基础部分位于原地表之下,为烟道和供热的基础建筑空间;上层建筑基本位于原地表之上,为浴池使用的活动空间。
这种结构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十书》中称之为“挑空式地板”,即利用浴池地下的供热系统,使炉灶燃烧烟火可通过支撑柱之间的烟道在浴场下层流动,形成“地热”,得以维持浴场上层洗浴温度。
浴池内出土的陶壶、陶盆、方砖等器物与唐朝墩古城遗址其他发掘区出土的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遗物基本一致。考古学家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确定浴场遗址最初营建于高昌回鹘时期,大约在公园7世纪的唐代早期,历经唐、高昌回鹘和蒙元等3个时期,至14世纪逐渐被遗弃。
唐朝墩古城地处欧亚草原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多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无霜期较短,加之此次发掘的浴池遗址规模大、建筑规格高、沿用时间长,期间又历经多次修缮,魏坚教授推测,这座浴池非常有可能是一座城市公共浴池。
古人一般将洗浴视为一种私密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人们的观念意识不断更新、开放,在宋元时期达到鼎盛,宋代浴池遍布开封城内外,除了提供洗浴,还有擦背、修指甲、按摩、茶水、点心等服务,与现在的洗浴中心不相上下。
中国最早什么时候有的公共浴池
最早见于晋人王嘉《拾遗记》中有关于汉灵帝“裸游馆”的记载,说汉灵帝在西园建立了一座“裸游馆”,规模宏大,让年轻美丽的宫女“共裸浴”,汉灵帝在逡巡观赏。《十六国春秋》记录了后赵皇帝石虎(我前几天的博客说到这个暴君)的露天“四时浴室”,他和他喜爱的妃嫔宫女们一边洗澡,一边饮酒作乐,能玩一个通宵。洗澡排出的水也被称为“温香渠”,名目中流露着暧昧。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赵飞燕外传》则说,汉成帝偷窥赵飞燕洗澡,给赵飞燕的侍女送了金饼作为贿赂。唐朝皇帝李隆基杨贵妃华清池洗澡的香艳故事也被后人一再品评,明朝冯梦龙的《情史》说,贵妃洗澡,安禄山与李隆基检阅了贵妃的乳房,两个人写打油诗,李隆基说:“软温新剥鸡头肉”,安禄山说:“润滑犹如塞上酥。”
西方历史中的洗浴也是充满了色情成分,不过不同的是,中国历史上多是帝王、妃后在暧昧地洗洗刷刷,老百姓无法享受,而西方则是面向大众的公共浴池,在公共浴池中,市民们充分享受洗浴带来的暧昧和奥妙。
我国最早的澡堂子是什么时候有的?
大致时间应该在唐朝初就已经存在。
先放两首诗,哈哈哈
(一)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二)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
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
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这可是出自折磨各位学生时代的著名诗人苏轼所著的《如梦令》
我国澡堂文化的真正兴起,已经是宋朝时期的事了。当年叫“浴肆”或“香水塘”。南宋的《都城纪胜》和《梦梁录》都有记载,如此说来,似乎杭州倒很有可能是澡堂子的发源地。
苏东坡在扬州做太守的时候就很喜欢去澡堂搓澡,他有首如梦令曾写到“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擦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就是说:搓澡师傅您轻一点吧轻一点,我身上没有那么多泥的!
当然在宋朝之前,中国也有着悠久的沐浴史,不过当年沐浴是皇室贵族的至尊体验罢了,并没发展到“公共浴室,全民皆欢”的地步。
在古人看来,洗澡应有节制。而古代一些帝王恰恰反其道而行之,把拥有良好的沐浴条件当作宣淫夸侈,炫耀政绩的资本。像秦始皇的咸阳宫就建有御用的高级浴室、室内有浴池、取暖的壁炉、大型地漏及排水管道等,此外宫中还建有供妃嫔使用的大浴室。
唐代的宫廷浴室相当豪华,特别是唐玄宗时修建的华清宫,内有一系列皇家天然温泉浴室,素有“汤殿”之称。1982年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了华清池遗址,其中包括皇帝专用的御汤“九龙殿”、杨贵妃专用的“贵妃池”以及供来此避寒的文武百官使用的“星辰汤”。
古代有没有澡堂子,没有的话古人是用什么方法在哪洗澡的?
“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洗濯,衰瘦颇有余”
意思是说:几年没洗澡,今天洗完一上称,竟然瘦了。白居易生于盛唐,官至五品,又是大文学家,怎么能几年不洗澡呢?难道是因为古代条件太艰苦,连身为朝廷官员的白居易都无法愉快的洗个澡吗?
其实不然,古人可是很爱干净的,到了宋朝,甚至还出现了公众大澡堂,洗澡文化历史悠久着呐。
洗澡的发展
早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沐”、“浴”、“澡”等相关字样记载,并且每个字都表示不同的功能。
“沐”:洗头。在甲骨文中,就像雨水淋在树杈上,有洗头的意思。
“浴”:浸湿。整个人浸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身上还有水滴,就像“铁锅煮水炖自己”。
甲骨“浴”“沐”“澡”
“澡”:冲水。一盆接着一盆水淋在身上。
沐浴对古人来说,并非只是清洁身体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件神圣的事。《礼记·内则》中记载:
“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
太子出生,国君和夫人都要沐浴更衣,穿上朝服。
在古代沐浴可是非常具有仪式感的事情,如皇帝祭祀前,僧人诵经前,朋友约会都会先沐浴一番,以表示郑重和敬畏。
《周礼·礼仪·聘礼》中还记载:
“管人为客,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家里来了客人,要可以让客人三天洗一次头发,五天洗一次澡,由此可见,即便在遥远的两汉之间,人们便已经对洗澡有了严格的规定。
汉朝时,洗澡日益得到重视,朝廷专门为大臣们设定了休沐制度,每五天会有一天休息日,也称为“休沐日”。唐朝律法也做了同样规定,“五日一休沐”,洗澡已经逐渐制度化。
古人去哪洗澡?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个名为“虢季子白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长约137.2厘米,宽39.5厘米,深39.5厘米,容量惊人。没错,这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大浴缸”。
“虢季子白盘
在三千年前的商朝,是可以用青铜浴盆泡澡的,但青铜太贵重,所以木盆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了洗澡的标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拥有一个大浴缸,而是更需要营造一个舒适的洗澡空间。
先秦时期,王宫里就有了供水、供暖、排水系统一应俱全的浴室。秦始皇还曾在咸阳宫修建了一个高级的御用浴室,浴池长三米多,宽两米多,池底还有坡度,旁边不仅设置了取暖用的壁炉,还配置了陶瓷地漏,整个浴室占地约4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小型一居室。
秦都咸阳1号宫殿遗址
到了繁荣的唐代,唐玄宗更是利用天然温泉修建了“华清池”,并为此修建了气派的华清宫,每到冬天都要到此游幸。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描绘的就是杨贵妃在华清池中沐浴的情景。
不得不说,帝王家就是会享受,洗个澡都能搞出这么多名堂。到了宋朝,浴室逐渐平民化,公共大澡堂遍地都是,普通百姓没事都可以去澡堂泡个澡。诗人黄庭坚在被贬谪到宜州时,就在日记里描述自己在小浴室里泡澡,已解心中郁闷之情。
“十七日丙戌 ,晴,从元明浴于小南门石桥上民家浴室”《乙酉家乘》黄庭坚
这些公共浴室还提供搓背服务,苏轼在泗州的浴室洗完澡后就写道: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苏轼《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在寒冷的冬天,花几个“汤钱”,舒舒服服泡个热水澡,还能享受各种服务,简直美滋滋。
古人用什么洗澡?
现在我们洗脸用洗面奶,洗澡用沐浴露,古时虽然没有这么精致,但洗澡必备清洁物品也不少。
皂荚:
皂荚就是皂角树的果荚,有去油的功能,是最原始,最天然的去污用品,《千金方》中还提到用皂角汤洗澡,有去污美肤的作用。
肥珠子:
宋朝时,人们又发明了“肥皂”。人们发现了一种比皂荚更多油的荚果,称为“肥皂”,又叫“肥珠子”。《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肥皂”的制作方法。将天然的皂荚捣烂,研磨粉碎,加入香料,揉搓成球状,专门用来洗脸浴身,这种球状肥皂也叫做“肥皂团”,南宋时,临安便有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
肥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本草纲目》李时珍
肥珠子(无患子)
澡豆:
宋代以前“肥皂”还没有被发明,人们用的便是“澡豆”。
澡豆可以说是全能型选手,不管是洗手洗脸还是洗澡,就连洗衣服,都可以用澡豆。一切污渍只要交给澡豆便可以统统搞定。
顾名思义,澡豆的主要材料就是豆子,研磨成粉,然后加入各种药材香料制成。药王孙思邈还称赞它:
“用洗手面,十日色如雪,三十日如凝脂”
在《千金方》中,孙思邈对澡豆的配方以及制作方法做了详细记载,而且澡豆的配方还可以DIY,富贵人家可以选择名贵的配方,普通人家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方子,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澡豆都是居家生活必备用品。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留有大量的澡豆制作配方。
澡豆
总结
社会不断在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讲卫生,洗澡也越来越普通,从浴盆、浴池,到公共大澡堂,再到今天的桑拿、汗蒸,洗澡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但愿人们在洗去身体上的无垢时,也不要忘了洗涤心灵,里里外外都做一个干净的人。
中国最早的公共浴池(澡堂)是什么时候有的?
中国澡堂一直有悠远历史,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源于当时气候骤冷,而“地暖”还不够普及,遂公共浴室就有了初露,在当时,公共浴池称之为“温室”,由僧人沿用,后传入上层权贵,由权贵过冬取暖享受之用。
古代公共浴堂的起源
古代佛教有种教义,名唤沐浴更衣,这的沐浴更衣是在每日早晨,古代由于僧人众多,于是就有“温室”一说,意指僧徒宽丈十余大池,在当时,佛教僧人沐浴寓意为“去七病、得七福”。
因此,此后的僧侣们就有了浴室院,以证“身心无垢”一说,这在《南海寄归内法传》、《礼记·儒行》皆有提及。
其中最颇负盛名的提及,当属唐代僧人义净,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及过印度浴堂,遂传至中土大唐,后李世民为方便取乐,还命令宫内修建过,并与武则天沐浴。
这其中的乐趣,可能也就此二人能自知吧,这也是为何唐朝时期,佛教空前盛世。
后世里,连崇宁二年的北宋僧人都提过浴堂:“入浴之法,老宿上堂,后生下堂,各具净巾浴具,不得裸露无惭,高声笑语,敲磕桶杓,涕唾污秽…。”
起初,浴堂仅限对内,由于文化的宣扬,北宋的佛教渐渐有了对外开放的先例,也渐渐走入大众,浴堂不再是权贵在某处享受的特例,而是百姓居多。
据悉,宋代的公共浴室以京师汴梁最具规模, 京城的浴堂在当时称之为“浴肆”,不仅用作洗涤身体、身心,洗后更带香薰,因此还称之为“香水行”,为何如此,因为南宋时期香水过于普遍,据《都城纪胜》谈及:“市肆谓之行,又有异名者,如七宝谓之古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宋代盛行公共浴堂,源于宋代煤的开发,在当时煤炭称之石炭,由于火力比柴草更持久、成本低,遂就让浴堂有了兴盛之相,后宋仁宗嘉祐年间全城浴堂还发展至40余家温泉公共浴堂。
历史浴堂也因宋代,开始广为普及,乃至元、明、清,皆有不同形式的公共浴堂,例如《元史·世祖本纪》记载的:“元二十二年(1285年)秋七月,忽必烈曾在京城,造温石浴室及更衣殿。”
清朝时期的《七修类稿·义理类》:“混堂,天下有之,杭最下焉。”
在当时,苏州浴堂最为知名,因此该书还曾这样提及过:“甃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榜其门则曰‘香水’。”
包括当今一些公共浴堂就是由此而来,及日本的公共澡堂(据传是唐朝时期传入日本),只是,日本的澡堂,个人感觉更污秽,但去的人最多,不似当代中国的公共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