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
最早中国最(最早中国最早的纸是货币)
中国最早,最古老的国都是哪里
洛阳在五帝时期是黄帝的密都,帝喾的都城。夏都斟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都城,故洛阳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商汤灭夏后,在斟鄩附近另立新都西亳,洛阳也是商朝的立国之都。周成王“宅兹中国”,洛阳是中国的第一座有着完整规划城市,中国的国名就源自古洛阳,故有着国之源,城之源之美誉。
[img]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哪个朝代?
中国最早的朝代是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建立,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间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天下的共主。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舜老的时候,把“王”位禅让给了禹,但禹老时却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
夏朝的巩固夏朝建立不久,太康失国,为羿所夺。羿信寒浞,为其所杀。四十余年,政局动荡。相子少康几经艰辛,在有虞等部帮助下,攻杀寒浞,使夏王朝重新复苏。此后,经几代努力,夏王朝日渐强大,以中原为中心,疆域东到大海,西到西河,北及燕山,南至长淮。
夏朝的灭亡,孔甲乱政,夏王朝江河日下。至桀时,统治阶级腐朽不堪,造倾宫、瑶台,宠妹嬉,不理政事,不听忠言,赋敛无度,民怨四起。商汤兴兵讨伐,桀逃往南巢而死。夏自禹至桀,历十四世十七王,存在了将近五百多年时间。
中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是哪一部?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编修完成。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内容。其编撰时间早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300多年,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
早期字典
《永乐大典》共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约有3.7亿字。《永乐大典》内容包含之广,成书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6亿字,甚至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而且《永乐大典》的规模更是西方同时代的典籍所不能类比的。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才3000多种。
《永乐大典》的内容编著和述录,全部是由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永乐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部使用白描手法,精丽工致。《永乐大典》的编撰和抄录是由2000多人历时5年才全部完成的,典籍成册后又进行了历时2年的定稿清抄,平均下来,每天要抄录50万字之多。
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故此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痕迹已经不复存在。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曾经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从嘉靖重录本看,《永乐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书,看起来流畅挺拔。相比较,清代的馆阁体则显得更为圆润。当然,《永乐大典》的书法中也有匠气较浓的,因此不能以一论十。
为同样运用了白描手法绘制的地藏菩萨像
《永乐大典》几经浩劫,残存于世的部分已经不多,较之整体只剩百分之一二,更多的部分则已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从仅存的书籍残本,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插画描绘的精致逼真。作为承载了历史文明与人类进步写照的“郑和宝船”,它真实地反映了所记述社会的先进程度、人文境况及自然信息等,激发了人们探秘寻宝的本能冲动。
完整的《永乐大典》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我们仍能从其他的典籍和记述中窥见其宏伟广袤的挺拔身姿以及令人赞叹的惊世成就。当然了,这也使得我们更加遗憾于它的残缺。
紫禁城
中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哪代哪位皇帝下令编写的
中国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下令编写的。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至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即《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比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300多年 。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先后由内阁首辅解缙和太子少师姚广孝主持修纂,历时五年(1403-1407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有万书之书之称,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共111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一个“宝船”,它曾经如此庞大和华丽,把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化统统装入它的仓中。道教在元朝经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元朝的统治者几乎烧毁了所有关于道教的书。到了明代,流传于世的道家经典不足宋元时候的三分之一。
而《永乐大典》则最大限度的记载了明朝以前所有的道家经典。可如今,人们只能通过露在水面上的一小段桅杆来猜测这艘沉没宝船的一切了。
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奇和赞叹,它的毁灭也带来了同样强烈的悲伤和遗憾,留给后世许多有待探寻的谜。当代许多人不知道《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书,还有许多对《永乐大典》耳熟能详的人恐怕一生也无缘见到《永乐大典》的原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