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最
中国最顶级笛子演奏家(中国十大笛子演奏家)
中国现在笛子吹得最好的是谁?
陆春玲,赵松庭,俞逊发,詹永明,冯子存,魏显忠,蒋国基,高明,简广易,宁保生。曲祥
都很不错,最好的不好分
[img]笛王陆春龄逝世,你知道世界笛子鼻祖距今多少年
2018年5月22日上午8时30分,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在中山医院去世,享年97岁。
陆老为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魔笛”,堪称笛界一代宗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等。
陆老演奏的笛子代表曲目有大家所熟悉的《鹧鸪飞》、《小放牛》、《梅花三弄》、《今昔》、《喜报》、《江南春》等等。
陆老虽然远去,但他留下的经典笛子名曲,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说起笛子,相信很多朋友会想起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的那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的那首《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更有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王之涣和高适诗中的羌笛,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羌族人创造的。
2000多年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
可是,对于笛子的历史而言,还是短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种被命名为“贾湖骨笛”的笛子。
贾湖遗址距今多少年呢?根据C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
这一时期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这一遗址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遗址。
也就是说,贾湖骨笛的历史约有9000―7500年。
羌笛的2000多年的历史与这9000多年没法比。
同时,贾湖骨笛也令世界考古界震惊,特别是国外的考古专家,贾湖骨笛的出现,让他们与中国考古专家一起,重新定义了世界笛子鼻祖。
贾湖骨笛,便是新的世界笛子鼻祖。
谁是旧的呢?这点不好说,但贾湖骨笛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早于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更早于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多年。
贾湖骨笛的出现,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那么,贾湖骨笛是否是最早的呢?目前是的,因为考古还在继续,只能等待,等到专家再发掘出更早的笛子。
贾湖骨笛,显然是用动物的骨头制成的。
根据出土的贾湖骨笛以及其他时代的骨笛来看,多用鸟禽类肢骨制作而成。
我们现在见到的竹笛从何时出现的呢?司马迁的《史记》有这样一句:“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
黄帝时期出现竹笛,这恐怕是目前关于我国竹笛起源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记载了。其中的伶伦,指的是为黄帝管理家庙、主持祭祀的乐官。
秦汉开始,关于竹笛的记载越来越多,比如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笛,七孔,竹筩也”。
贾湖骨笛的出现,不仅让其成为了世界笛子鼻祖,还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
最后,向陆老致敬,愿您一路走好。
当今的著名笛子演奏家最厉害的是谁?
水平很高的笛手很多,各有喜爱的群体 ——
真的难分高下——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请问我国有哪些竹笛和箫的演奏大师?谢谢
笛子演奏家邓邦国
“北昆笛王”田瑞亭
昆曲“笛王”顾兆琪
“笛子大王”孙学建
笛箫专业导师谭炎健
箫艺大师谭谓裕
中国竹笛大师冯子存
笛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赵松庭
笛箫演奏家王建欣
吹管乐演奏家孙永志
笛子演奏家马迪
青年笛子演奏家陈悦
笛、箫演奏家、教育家罗德栽
“蒙古笛王”李镇
“军中笛花”李晓洁
杰出的笛子演奏家简广易
“江南神笛”蒋国基
笛箫理论家、教育家、演奏家林克仁
一代笛子宗师陆春龄
笛、箫演奏家罗守诚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孙裕德
杰出的笛子演奏家唐俊乔
杰出的笛箫演奏家王次恒
著名笛、箫演奏家王铁锤
“千年玉笛第一人”曾昭斌
笛子演奏家詹永明
“圣手箫王”张维良
“江南笛王”赵松庭
著名洞箫演奏家戴树红
著名笛子演奏家戴亚
多才多艺的管乐演奏家杜冲
笛子演奏家杜如松
竹笛演奏家、作曲家胡结续
北派竹笛艺术的领军人物冯子存
笛子演奏家俞逊发
著名吹管乐演奏家伍国忠
瞎子尹明山
尹明山,中国著名的笛子演奏家。
1911年,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患病因无钱医治而双目失明。在随父逃荒要饭的途中,他投师学艺,经常用笛子模仿大自然中鸟兽的鸣叫,久而久之,他终于能熟练地掌握各种吹奏技艺,成为当时在淮北地区颇有影响力的民间艺人。其精湛的吹奏功底,更是让它赢得了“江淮大地上的阿炳”的美称。
解放后,他吹奏的《百鸟音》、《走兽音》、《凡字调》等旋律优美,令人称绝。1957年,尹先生前往北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与舞蹈汇演,他的技艺再次博得评委与观众的好评,并获得笛子演奏家的称号。1958年,他被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任笛子教师,1960年又被上海音乐学院特聘任教,并系中国音协安徽省音协分会会员,中国聋哑人协会理事。1981年,他70岁,病逝于故乡砀山。
中国谁吹的笛子好听
中国谁吹笛子好听:这个标题不好回答。
演奏水平各有所长,各有侧重。好听,还与个人喜好、欣赏水平等等有关。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也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1、南北二派:
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2、比较有名的演奏家:
近代著名的男笛子演奏家有:赵松庭、冯子存、陆春龄、刘森、刘管乐、俞逊发、蒋国基、伍国忠、简广易、李大同、江先渭、魏显忠、周林生、王铁锤、曾永清、缪宜民 (美国)、杜如松、张维良、张向华、詹永明、王次恒、戴亚、刘海成,陈涛、陈中申、马迪、孔庆宝、邓邦国、瞿同庆、高明、蔡敬民、刘凤山、郝益军、张延武、荣政、邬满栋、周波、向思义、孙晓东、易加义、郭新旺、谭炎健、刘宽忍、黄尚元、耿涛、曲祥、曲广义、李增光、李镇、许国屏、周可奇、吴良松、孔建华、梁培印、胡结续、戴树红、韩宝康、刘强、王彦、刘铁男、周丕君、刘含有、蔡拯、林斯昆、郑济民、陆金山、王键、元修和、何维清、张平、蒋宁、高纯华、鲍敖法、刘贞伶、林谷珍、李娟、赵也、曾明、杜冲等。
女笛子演奏家有:唐俊乔、曾格格、陈悦、刘贞伶、姜妍、蒋宁、蒋真、李霜壅、李娟、扬帆、郑盼、王莹莹、张莹莹、常筝、杨岚、孙楚泊、范临风、马云鹤、陈昀颖等。
3、比较优秀的演奏家介绍:
赵松庭,被称为“江南笛王”,(1924~2001年),东阳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他先后出版了《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我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
冯子存:绰号" 吹破天",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北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代表作《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黄莺亮翅》、《挂红灯》、《万年红》.....。
陆春龄: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笛子演奏家,我国一代笛子宗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被誉为“神笛”、“魔笛”和“笛王”。创作的笛曲,以《今昔》、《喜报》和《江南春》更为脍炙人口。
刘管乐:1918年1月24日刘管乐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其代表作《荫中鸟》和《卖菜》,不失为北派梆笛作品中的精品,为了进一步挖掘竹笛的表现潜力,刘先生对传统六孔笛进行了结构改良,先后开发出七孔、八孔、九孔竹笛,使竹笛在音域、调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而加强了竹笛的表现力和艺术实践上的运用范围。
俞逊发自1971年至今曾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其中有《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作曲)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琅琊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蒋国基先生的演奏,立足南派,南北相融,兼容并蓄,形成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水乡船歌》、《采桑曲》、《雁荡秋色》、《忆江南》、《西子湖畔采茶忙》、《秦川抒怀》马迪于一九八○年所创作,取材于陕北地方戏曲音乐,激扬豪放抒发对欣欣向荣的秦川由衷地赞美之情。秦川泛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川地带。
4、比较经典的笛子歌曲: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一首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该曲牌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牧民新歌》: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另有代表作《山村迎亲人》。
《帕米尔的春天》:竹笛考级常见曲目,但有不同版本,九级是刘富荣编曲,十级是李大同编曲,李大同先生编曲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采用了塔吉克族的典型节奏7/8拍子,以塔吉克族民歌为创作素材,吸取了塔吉克族民歌《美丽的塔什库尔干》主题旋律创作而成,乐曲欢快跳跃颇具歌唱性和舞蹈性。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热爱劳动的情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无比幸福喜悦心情。
《春到湘江》:创作于1976年。作者宁保生,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乐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等几部分。
《听泉》:詹永明曲,代表作品有《听泉》、《西湖春晓》、《婺江欢歌》、《断桥会》、《秋叙》、《长恨绵绵》、《春耕时节》、《兰花花》等。
《三五七》:原是浙江婺剧乱弹唱腔,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旋律流畅华丽。由赵松庭先生改编为同名笛子独奏曲。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还创作并演奏了《脚踏水车唱山歌》《水乡船歌》蒋国基作于1975年。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