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项羽范增(项羽范增鸿门宴)
项羽手下第一谋臣范增,水平到底如何?他有哪些致命的弱点呢?
范增是项羽手下第一谋臣,不仅在反秦战争中出谋划策,为了项羽的霸主事业也是鞠躬尽瘁。项羽对范增尤为倚重,拜为“亚父”。项羽手下第一谋臣范增,水平到底如何?
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能够受到项梁项羽的重用,直接成为谋主,甚至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可见当时的范增确实不是普通人。
关于范增的计谋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之后,范增投奔了项梁。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第二件事就是他在鸿门宴上,建议项羽杀了刘邦,但项羽始终没有答应,后来刘邦真的夺取了天下。所以很多人认为项羽当年要听了范增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后来的乌江自刎了。
可以说范增还是很有本事的,只不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对于范增的记载并不多。
范增有哪些致命的弱点呢?
范增有谋略,但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他这个人脾气太大了,容易将大事情绪化。在项羽不听他的话后,他竟然耍起了脾气,甚至和项羽置气。他身为谋士,没有很好的对自己有个定位,不懂帝王之术,觉得自已忠心,问心无愧可也。别说项羽这么狂妄自大的人了,就是刘邦恐怕也不能接受身边的谋士如此对待自己。
而且,身为谋士,除了自己本身的谋略外,他还得善于让领导者接受才行。不能空有一肚子谋略,却不善于让领导者接受,那么这样也是不行。
客观说,范增这样的脾气个性,与项羽是有冲突的,他显然不适合与项羽为伍。从他后来愤然出走也可以看出,他可以不一直追随。而他也早就知道项羽的个性和为人,却坚持为项羽效力,最终自讨苦吃。
范增曾是项羽身边忠心耿耿的贤臣,为什么他后来离开项羽?
范增离开项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项羽刚愎自用对范增言不听计不从,2:项羽中了刘邦的离间计怀疑起了范增。
鸿门宴是大家熟知的历史典故。在鸿门宴上范增曾数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而项羽却听信了叔父项伯的游说放过了刘邦。在鸿门宴之前,范增曾对刘邦进行了一场分析。范增认为刘邦本是市井小人且为人贪财好色,但是现在刘邦拿下了秦国的都城却对秦国的美女和财物都不感兴趣,刘邦的这一表现是十分反常的。由此范增对项羽推断刘邦的志气不小有当天子的想法。于是范增建议趁刘邦实力还未壮大之时将其势力歼灭,项羽听后也当即答应了范增。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
项羽原本是准备实施范增的计划,但谁知他被项伯游说之后立即就改变了计划。鸿门宴上,项羽错失了除去刘邦的最佳时机,范增对于项羽不能不说没有失望的情绪。
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楚卒大破汉军及其盟军五十六万。随后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展开了长久的拉锯战。刘邦面对项羽的猛攻逐渐招架不住,于是便派使者前往楚营割地求和。此时范增站出来力劝项羽一鼓作气灭了刘邦,项羽于是命令大军对荥阳发动猛烈的攻势。刘邦得于是听取陈平的计策来离间范增和项羽。
当时项羽的使者来到汉营,刘邦假装摆出丰盛的宴席进行款待。随后他对使者惊讶地说道:我以为你是范增的使者,没想到是项羽的使者。于是刘邦就撤掉美食拿恶食(恶食,可以简单理解是猪食)来给使者吃。楚国使者恼怒而归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项羽,于是项羽便认为范增在和刘邦私通夺了范增的权。
范增一向对项羽忠心耿耿,项羽的这次怀疑让他彻底地心寒了。于是范增便说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羽听后居然丝毫没有挽留之情答应了范增的请求,范增后来在离开项羽的路上发病而亡。
项羽与范增决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秦末,暴政加深,群雄逐鹿。项羽的叔叔项梁是楚国新兴贵族势力的代表,响应天下大势,反抗秦政。自己也拉起一支义军。
当时范增是项梁的谋士,他给项梁出主意,立当时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的楚怀王,号召楚民,共谋大业。
项羽投奔叔叔项梁,作战勇猛,很快占得一席,后来项梁有意让贤,把范增推荐给了项羽。
项羽本人虽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但他能计从范增打了不少胜仗,很快扩大了势力范围,更是把刘邦打的节节败退 ,毫无还手之力。
项羽对范增非常尊重,称其为“亚父”也就是干爹的意思。
项梁战死以后,范增又利用项羽杀了拥兵自重,企图废楚自立的宋义。看到刘邦势力也渐渐扩大,又想利用项羽灭了刘邦。
项羽其实早就想废掉楚怀王,自己另图霸业,只是碍于范增面子,迟迟没有动手。
后来的两件事,最终导致范增不断被项羽怀疑和猜忌,彼此不满之心日盛。
一是,鸿门宴这件事。
本来范增跟项羽密谋好了,一定要利用双方在鸿门会面的机会,除掉刘邦。
不料项羽的另一个叔叔项伯和刘邦谋士张良是故交,张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失色。
双方会面之前,刘邦赶紧让张良引荐了自己,见面以后对项伯鞠躬大礼,千恩万谢,还和项伯定为儿女亲家。
宴席上,范增多次使眼色让项羽摔杯为号,杀掉刘邦,可是项羽迟迟没反应。这时范增到帐外让项庄舞剑助兴,再伺机下手。
项伯看出了范增意图,也舞剑助兴,保护刘邦,双方就僵持那了。
张良一看事儿不好,赶紧找个托词,让樊哙进大帐保护刘邦。
樊哙站在刘邦身后,一直 盯着项羽,怒目圆睁,项羽一看樊哙知道这不是个善茬,再加上项伯舞剑助兴保护刘邦,项羽更是犹豫不决。
范增干着急,一个劲的给项羽使眼色 ,项羽还是下不了决心。这时候给刘邦机会了,他赶紧找个借口,溜之大吉。
事后把范增气的说:“唉!不能和这小子(项羽)一起共谋大业了,这天下早晚是刘邦的了。”
二是,荥阳之战这个事。
项羽把刘邦围困于荥阳。荥阳,城破易被攻取,粮草也严重不足,刘邦慌忙向项羽求和,项羽也准备答应了,可是范增死活不干,想一鼓作气,攻下城来,把刘邦赶回关中。
情急之下,刘邦采取了陈平的离间之计。
一是,陈平花重金买通了项羽身边近臣,散布谣言说,项羽手下,钟离昧,龙苴,想投奔刘邦,造成范,项两人不和。
二是,陈平宴请项羽的使者,见面以后故作吃惊的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于是命人撤去了美酒佳肴,换上了残羹剩饭 。
使者回去以后,把这事儿跟项羽说了,项羽受到很大刺激,更加怀疑,不信任范增了。
不久范增催促攻打荥阳,项羽根本不听。后来范增听说项羽一直怀疑自己,非常气愤,就告老还乡了,不久后背脓疮发作,病故。
范增死后不久,项羽再无顾忌,派九江王英布,杀掉了楚怀王熊心。没有了范增,项羽也由攻势变为守势,最后兵败乌江自刎。
范增是为楚怀王打天下,以达仕途巅峰。项羽是利用范增谋略,为自己宏图霸业打天下。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是范增一直得不到信任的根本原因,也正如此导致二人最终决裂。【原创】
- 上一篇:闹鬼的青鱼(闹鬼的青鱼有什么用)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