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乐山大佛的传说(乐山大佛的传说100字)

bj0012023-10-05奇闻异事0

乐山大佛的传说简介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赴任,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观赏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大佛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

乐山大佛的传说

乐山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他当时结茅于凌云山上,他见三江(即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江水汇聚山下,惊涛裂岸,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于是他发宏誓愿,逢岩开凿弥勒大佛,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从此,海通历尽艰辛到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於公元713年开始动工,经三代工匠精心雕刻,至公元803年历时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比例匀称,通高71米,坐身高59.96米,肩宽2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一尊巨型睡佛,且乐山大佛端坐于睡佛的心胸中,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

乐山大佛的民间故事经典传说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我整理的乐山大佛的 故事 传说 ,一起来看看吧。

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一

相传很久以前,有石匠师徒二人。师傅姓许,名高强,能做各种各样的石匠活计,尤其擅长凿刻。经他凿刻的物件,无一不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徒弟姓石,名类。10多岁就随师学艺,因天资聪慧,不到3年,样样活计拿得起,件件雕凿,做得玲珑剔透。又过了两年,他的技艺更是出类拔萃,远近闻名。由于师徒二人技艺高强,所以到处都有人来聘请他们,经常是一处活计尚未完工,另一处又等着动工。有一年,同时有两家员外要修庙刻佛,都来请他们。这下师徒二人作难了,去这家吧,那一家不愿意;去那一家吧,又要得罪这一家。怎么办?许师傅为了两家都不得罪,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试试徒弟的本事,就决定师徒二人分头前去做活。徒弟到嘉定府凌云山做活;师傅去离此100多里的井研岩洞做活,临分手时,师徒二人约定,谁先做完活,谁就要去帮助未做完活的那一方。

这天,许师傅到达目的地,见了员外施主。按照员外的意思,要在临茫溪河的石岩上凿刻1000尊佛像,每尊佛像大小相同,形态各异。许师傅一一应承。他察看了地形,画好图样,凿出底线,就开始精雕细刻起来。这就是今天的名胜千佛岩。

再说徒弟石类与师傅分手后,径直往嘉定凌云山而来,见过了员外,分宾主坐下,员外问石类道:“许师傅为啥没有来?”石类道:“师傅活计繁忙,不能分身,特命我来为员外效力。”员外一听,心里很不高兴,说道:“工程如此浩大艰苦,许师傅该来才是呀!”原来员外认为许师傅不来,对他太不尊重;并且石类学艺不过三五年,怎么赶得上他的师傅呢,因而看不起他。石类察觉后,不露声色。茶过三遍,石类问道:“不知员外要修什么庙宇?造什么佛像?”员外答道:“我打算在凌云山前沿江的石岩上,造一座弥勒佛像,定要造型庄严,雄伟壮观,不知小师傅能承担否?”石类听后暗想:从他言谈看来,好像很瞧不起我,等我着力塑造一尊高大佛像给他看看,便谦虚地答道:“小徒学艺不长,恐不能担此重任,若不嫌弃,愿尽力而为。”员外原本想把他吓走,不想他竟然答应了,也只好说道:“有劳!有劳!”

第二天,石类到陡峭险峻的凌云山前察看地形。远望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弯弯曲曲,直到天穹;近看,三水在凌云山前合成一股激流,冲击着岩壁,发出阵阵轰鸣,并形成无数漩涡。来往船只,经过这里,都靠边而行,以避过漩涡激流。尤其是下水船只来到这里,更是提心吊胆,船夫们口喊号子,撑篙摇橹,齐心协力,奋力划桨,如稍有疏忽,就会被冲进漩涡,撞在岩上,碰得船破人亡。石类见此情景,也不免暗暗担心。他慢慢踱下山来,回到住处。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他问自己:“我不能为来往船只尽点儿力吗?”这时,他忽然灵机一动惊叫起来:“有了!我何不将弥勒佛刻得又高又大。既满足了施主的心愿,又能给来往船只竖一标记,以免到岩下时手忙脚乱,被卷入漩涡激流,弄得船破人亡。”他打定了主意,第二天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就去见员外,谈了自己的打算。员外一听,石类竟然提出了这样大胆的想法,心里虽然半信半疑,但又想到:没有金刚钻,怎敢揽瓷器活?就让他试一试,看看他的手艺如何。于是他立即命人在山前石岩上扎厢搭架,作好准备。石类根据山岩的高低起伏,进行设计,定出大佛各部比例,画出草图,然后打轮廓,凿粗线,最后开始精雕细刻起来。不管是三九严寒霜雪满天,盛夏酷暑,阴雨绵绵,石类总是一个劲地刻呀,刻呀!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寒来暑往,冬去春回,不觉过了许多年。

再说许师傅已快将石佛刻完,一直不见徒弟前来帮忙,心中不禁想到,我1000尊佛像都快刻完了,难道他做的活计比我的还多、还难吗?又过了10多天,千佛已全部刻完,他仍然不见徒弟到来,便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工具,辞谢了员外,朝凌云山赶去。100多里路程,他早上出发,傍晚时刻就到了。许师傅一问员外,才知道徒弟只刻了一座弥勒佛像。于是同员外一齐来到现场观看,刚好石类已将大佛刻完,正从凌云岩下来,他一见师傅,不禁笑容满面,忙上前请安问好。许师傅问道:“你刻的佛像在哪里?带我前去看看。”徒弟抬头望了望天,答道:“今日天色将晚,师傅一路辛苦,且歇息一宿,明日再陪师傅观看就是了。”许师傅坚持说:“我远道来此,就是要看看你的技艺如何。不看到你刻的佛像,我觉也睡不安稳。”石类见劝阻无效,只好同施主一起陪师傅沿九曲栈道,来到凌云岩下,指着岩上说:“请师傅观看佛像。”许师傅抬头一望,不觉大吃一惊。只见一尊头在岩上,脚踏江边,双手护膝,依岩端坐的巨大弥勒佛像矗立在眼前。那大佛造型雄伟,姿态端庄,线条清晰匀称;为了避免 雨水 侵蚀,以便长留后世,石类还在佛像上顺着衣纹开凿了自流排水道,既不损伤佛像形体,又不露半点儿斧凿痕迹。大佛从头到脚高20多丈,肩宽7丈许,头长4丈多,每只耳朵可放一张方桌,尚能围坐8人。这时,正当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着整尊佛像,一片金光闪烁,无比壮观。许师傅看见徒弟技艺如此精湛,心里十分高兴;那员外在惊魂之余,也不禁连连赞叹道:“这真叫名师出高徒!”回想自己当初曾有小看之意,不觉满脸通红,面带愧色。

从此,在凌云岩上就留下了那流芳千载的天下第一尊大佛石像。以后,乐山大佛连同它的制作者,就一代代地被人们赞颂着。

乐山大佛的故事传说二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一说石匠石青 雕刻 了乐山大佛)。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

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的说:“我看就刻一尊象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大佛的造像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弥勒佛。

石虚的千尊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的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的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的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想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

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如今的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凌云阁”、“天宁阁”;元代称“宝鸿阁”;明代俗称“佛棚”、清代俗称“佛亭”,最终废毁……至今,仍旧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多处孔穴和屋檐痕迹,专家证实,这些正是历代建造或维修楼阁时,安置梁柱和屋檐的地方。

如今,梁柱和屋檐早已不见踪影,而雄伟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看护着在滚滚红尘中依然保有回归正念的芸芸众生。

乐山大佛的旅游信息

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门票

1、乐山大佛景区门票:9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6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2、乐山大佛优惠票:80元/人次。

A、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学本、专科,中专、初高中、小学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

B、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购买优惠票。

C、残疾人凭残疾证购买优惠票。

D、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记者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票。

3、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4、乐山大佛游江票(游船票、快艇票):50元/人次

开放时间

旺季 (4月1日~10月7日):07:30~18:30

淡季 (10月8日~3月31日):08:00~17:30

交通

旅游专线

乐山客运中心站-峨眉山市

乐山港-峨眉山报国寺

乐山客运中心站-沙湾

乐山港-乐山大佛-乌尤寺

乐山港-佛光湖

乐山港-碧山湖

猜你喜欢:

1. 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2. 颐和园的传说故事

3. 乐山大佛导游词

4. 乐山大佛导游词450字

乐山大佛的历史传说故事有哪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乐山大佛?下面是我整理的有关于乐山大佛的 传说 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乐山大佛的传说故事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个和尚,法名海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高僧。他云游四海,发愿要为百姓做善事。这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不久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下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常常掀翻船只,危害生灵。一天,他想亲自去查看一下,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山脚。忽见一个激浪打在岩上,浪头退去后,一个壮年汉子躺在水边,左手拿钻,右手拿锤,一动不动。海通和尚忙上前,把汉子背到岸上,过了好一阵,他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汉子名叫石青,是个石匠,他见凌云山下水势凶猛,来往船只常常翻沉,许多船工兄弟白白地送了性命,心里实在不忍,便决心在石壁上凿一路篙眼,好让船工们的竹篙插在篙眼中,撑住木船不碰在石壁上。不料刚打了几下,一个恶浪扑来,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石青的行动感动了海通。第二天,海通和石青相约又登上凌云山察看。他们站在百丈悬崖上,只见下面滩险水恶,江涛汹涌澎湃,如万马奔腾,直向峭壁冲来,发出惊天动地的响声。这时,正有一只木船顺江而下。突然,那船就象离弦的箭飞奔而来。眼看靠近岩石,这时,水中猛地出现一个怪物,掀起一股黑浪,把木船吞没了。海通一迭连声地口念“阿弥陀佛”,石青怒不可遏,苦于没有降妖的法力。海通道:”不如在这山岩上凿一尊弥勒大佛,一来借佛祖法力收妖镇怪,二来也可减弱水势,保护行船。”石青听了连连点头。于是,石青就在凌云山上打了个石洞,让海通和尚在洞内居住下来。

海通和石青一面察看水势,一面测量地形,分头准备 雕刻 大佛的事。海通和尚翻山越岭,行船过水,到江淮一带募化资金;石青在嘉州城乡物色能工巧匠,打造工具。经过了 三年的准备,开元六年便开始动工了。

通和石青修大佛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了开去。方圆数十里的百姓,出力的出力,出钱的出钱,纷纷前来相助。一时间,凌云山上,千人挥臂,万人呐喊,闹腾起来。从山岩上打下的石头,象下雨一样轰隆隆地掉进河里,激起无数浪花。

谁知,滚滚而下的巨石惊动了江底的那条妖龙。它是李冰当年修都江堰时,用铁链锁在江底的一条孽龙。因铁链年久锈坏,孽龙挣脱枷锁,逃到凌云山下,兴风作浪,为所欲 为。这孽龙见山上滚下许多石头,堵住了洞口,忙施起妖法,掀起狂风恶浪,把海通和尚卷入洞中。石青见妖龙卷走了海通和尚,忙带领众石匠,拿着铁钎、钻子、铁锤等工具下去寻找。不一会儿,找到了石洞,石青领头杀了进去,只见孽龙支使一群小妖正要将海通押向油锅。石青大喊一声:“哪里来的妖龙,胆敢伤我法师!”随即带领众石匠冲了过去,将孽龙团团围住。孽龙见寡不敌众,只得逃下了江底。

工匠们又继续凿岩刻佛。可是没多久,平地忽然狂风不止,飞沙定石,天昏地暗,暴雨倾盆而下,接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凌云山上洪水暴发,一股股山洪直冲大佛头顶。海通和尚发愁了:这样大的洪水,即使是铜铸铁造的佛像也会冲坏的。石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忙安慰海通说:“师父不要担忧,我自有办法。”他和众石匠商量,决定在大佛头上、身上修凿排水沟排水泄流。只见石青腰系绳索,冒着生命危险,悬空凿石。狂风和洪水一次又一次将他冲得悬空吊在半岩上,他一次又一次攀着绳索爬了上去。石青和众工匠们舍生忘死,坚持不懈,终于凿成了排水沟,消除了洪水的冲蚀。

那时,嘉州新任一个刺史,爱财如命。他打听到海通和尚募化了许多银子,就带着一群衙役来到凌云山上,气势汹汹地对海通说:“大胆和尚,你未经官府许可,私自动工兴修大佛,该当何罪?来人,给我锁走!”几个衙役冲过去就要动手,只见石青伸手挡住说:“修大佛是为了镇妖降魔,减弱水势,解除灾害,有什么罪过?你们要锁锁我吧!”海通忙对石青说:“工地上没你不行,天大的事我来承担。”那贪官见风转舵,便装模做样地说,“和尚听着,本官姑念你是出家之人,可免你牢狱之苦。不过,你等破坏我嘉州风水,得拿出白银三万两赔偿。”海通一听这贪官原是来敲竹杠的,顿时胸中升起一股怒火,说:“这银子来自千千万万的善男信女,我海通怎敢动用半文。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

狗官以为海通是说话来吓人的,就说:“那就把你的眼睛剜出来给本官看看。”

海通听了,冷然一笑,不慌不忙地将双指插入自己的眼睛。两颗跟珠落入了手中的盘子里。海通端着盘子,直向面前的贪官走去。边走边说:“拿去吧!”贪官和那些狐群狗党,见海通和尚剜下双目,毫不动容,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灰溜溜地逃回去了。

海通虽然失掉了两只眼睛,但刻佛的意志毫不动摇。对修建大佛更加关心,常常拄着拐杖,由小沙弥扶着,来到工地, 陪伴石匠们干活。大家见了,感动不已,含着眼泪劝他回去休息。海通执意不肯,说:“我虽不能看着大佛建成,也要听着你们把大佛建成啊!”

然而,海通生前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宏愿,不几年,他就圆寂归天了。以后,石青等老石匠也相继去世了。后来,西川节度使韦皋继承了海通和石青的事业,组织人力物力继续开凿,直到唐德宗贞元十九年,整整花了九十年,才修凿完工。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海通,就把他当年住过的山洞叫做“海师洞”。直到现在,洞内还有一个盘膝而坐、神情坚毅、手托盛眼珠的玉盘的海通塑像

乐山大佛的建造历史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的佛像结构

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 雨水 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