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异事
十三陵考古者全死(北京十三陵考古死了多少人)
修建十三陵的工匠们最后真的都被处死了吗?
作为一个古代人,最悲催的可能并不是吃不上饭,而是明明立了功还要被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杀死。比如封建社会,永远有那么一类人,他们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皇帝建陵寝,但是他们的宿命似乎可以一眼望到前。最终大多数逃不出一死的结果。俗话说好奇害死猫,可有时候不好奇,也会祸从天降。给皇帝修建陵寝的这些工匠可能是最悲哀的了,自从秦始皇给自己修了一个大大的陵寝之后,将工匠全部处死之后,历代给皇帝修建陵寝的工匠可谓是提心吊胆。一不小心那天就被活埋在陵墓里出不来了。
到了秦始皇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更是大兴土木修建陵墓,这其中就免不了征用民夫工匠施工,很多人会疑惑,是否这些工匠也如秦始皇的那些工匠一样,全部被处死了。答案是否定的,一来修建陵寝所需的工匠不是一两个人,在古代施工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修建一个比秦皇陵规模小的陵墓,少说也得花费二三十年,征用二三十万民夫才可以完成。有明一代,共有十六位皇帝,若是每个皇帝杀死三十万人,这几百万人的数量,即便是秦始皇也没这个胆子去杀。
所谓明十三陵是指,建于永乐七年的。历时十八年的征用民夫至少十万人的长陵。前后共计17.8万人参与的献陵。动用军民工匠大概十万人的景陵。动用民夫工匠大概8万人的裕陵……可以看出,几乎每个陵墓的修建动辄就会动用十几万人,而且贯穿于整个大明王朝的时间,都在修建陵墓,若是每次修完就杀人,那谁还敢去,估计早就揭竿而起了吧。
所以说,修建十三陵的工匠断然不会全部惨遭杀死。若是杀死,最多就是将几个重要的知情人杀死。而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去分析,也不会全部杀死。一者,明朝政府对于十三陵有非常严格的保护措施,并且有专门的法律去规定破坏陵墓的惩罚制度。对于掘挖陵墓的人,惩罚力度相当高。而且陵区有专门的军队把守,苍蝇都飞不进去。再者,负责陵墓保护的是一支力量庞大的军队,若是将这些军队处理掉,那就是自找灭亡。皇帝就算再昏庸,也不会一次把这么重要的武装全部处死,就算想处死也得掂量一下轻重。更何况,修建陵墓是国家大事,几乎人尽皆知,若是每次将这些人处死,那国家早就乱套了。
[img]对定陵进行的发掘,为何被称为是考古界的最大悲剧?
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的确非明定陵的考古发掘莫属了。其原因也并不复杂,从定陵出土的大量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在重见天日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被损毁了。这对于之后的研究工作,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明定陵是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的陵墓,同葬陵中的还有万历的两位皇后:孝端显皇后和孝靖皇太后。孝靖皇太后是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的生母。万历在世时,她并不受爱,仅追谥皇贵妃,并无皇后尊号。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登记后,才追谥了皇太后,并与万历合葬。
1950年代,当时的考古界提出了一个全面解开明十三陵所有秘密的考古计划,并最终得到了批准。原本,发掘的目标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明长陵,为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的合葬陵。因为前期工作不顺利,才将目标转到了明定陵。
1956年5月,对明定陵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很快找到通向地宫的隧道,并在1957年5月,找到了金刚墙。墙上有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正是通过这个开口,考古队进入了明定陵的地宫。
当考古人员进入地宫之时,震惊了。墓室的豪华程度,让人无法想象。只见墓室中堆满了各种珍贵的字画,色彩绚丽的织锦,以及闪闪发光的珠宝。简直跟念了芝麻开门的咒语之后,打开了藏满珍宝的宝库大门一般。
据统计,明定陵遗物共有三千余件,其中有棺椁三具,里面发现了万历皇帝的金冠,皇后镶满珍珠、宝石的凤冠,以及金银器物、首饰近600件。
不过,也就是这些普通人都知道其价值的金银、珍珠、宝石等文物,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其他的很多有机质文物,不是因为氧化损毁,就是被人为丢弃,或者被故意损毁了。
首当其冲遭到破坏的就是众多的丝织品。
明定陵共出土衣物467件,织锦165匹,数量众多。
原本在低氧恒温的环境下,这些衣物、丝绸、布匹,都还保持着艳丽的色彩。可是,随着新鲜空气的进入,其中的大多数都瞬间氧化,夺目的光彩也瞬时消失,面目全非。
之后,一些文保人员的工作态度,也让人大跌眼镜。有人建议将丝织布匹像古画一样裱糊起来,在糨糊中加入防腐剂,这样子就可以像欣赏画作一样欣赏了。说干就干,工作人员开始了裱糊工作。
结果,文保人员竟然将布匹上有精美花纹的正面全裱糊在了里面,而将背面露了出来。当被责问时,竟然还说辩解说是研究织品结构不是都要看反面么?让人尴尬呀。
实际上,织物裱糊起来可以,还是以正面为主,只有少部分将反面露出即可,以便于之后的研究。可见,当时除了少数考古大家之外,基层工作人员的文保知识,少得可怜,失误、错漏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袍服的处理更是惊人,直接拿加了软化剂的塑料涂抹在已经开始腐烂的衣物之上。时间一久,全部发黑,变硬,无法展开。最后,只能依靠照片,参考已经无法复原的原物,制作复制品。
接着,放置帝后遗体的棺椁也惨遭厄运。
1959年9月底,明定陵博物馆成立。当时的博物馆负责人为了在开馆时迎接领导参观,就让人清理、打扫地宫。这位主任觉得盛放帝后遗体的三副棺椁,已经全部有了复制品,旧的棺椁比较晦气,没用了,就扔掉吧。
于是乎,原本出土之时,还散发着阵阵金丝楠木淡淡香味的棺椁,在几名员工的斧砍镐劈之下,成了一对烂木头。随后,被数十名警卫搬出地宫,扔到了博物馆墙外的山沟中。
当人们想要寻回三具丢入山沟的棺椁时,早已经被附近的村民捡去了。据传说,那些捡到棺椁的村民,后来也都纷纷离奇死亡。
到了1960年代,一场轰轰烈的大运动展开,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也惨遭厄运。
三具遗骨被人们拖出了储藏室,扔到了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之上。一起的,还有一整箱帝后画像,以及考古发掘时拍摄的照片。然后,在人山人海的围观,此起彼伏的口号声中,一把火,全部化为了灰烬。
现在的明定陵,所遗留下来的文物,也就仅有那些不易自然损毁的金银、宝石、玉器、瓷器,以及地宫中的石质器物。其他的物品,多数都已经损失殆尽,剩下的只有复制品。
原本明定陵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研究明代历史的宝库,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留下的却是更多的遗憾。所以,明定陵考古才成了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
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明定陵考古遭遇重大挫折之后,国家及时叫停了其他历朝历代皇陵的考古发掘工作,定下了不主动发掘的原则。这才保护了更多的历史遗产,免遭破坏。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吧。
考古队挖掘十三陵时,发生很多百思不解的“怪事”,为何至今都想不通?
提到郭沫若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近代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诗人,作为新诗奠基人之一,他还有不少诗篇被收录进了语文教材,比如《天上的街市》、《雷电颂》等都是不朽的名篇。除了诗歌创作外,郭沫若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考古学家。
1955年,郭沫若牵头向上级提交了一份书面请示《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在下方署名处一同签名的还有沈雁冰、邓拓等著名的文学家和新闻工作者。由于考古经验不足,这个申请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但经过再三考量后,上级还是同意了考古活动的开展。
明朝共存在了270多年,历经16任皇帝,其陵墓分处四地,北京十三陵是规模最大的皇帝陵墓群。同年6月,明长陵发掘工作准备动工,在考古队抵达遗址后,连续摸索了很多天也没有找到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地道。他们商量后只能放弃对长陵的发掘,转而将目标投向了明神宗的定陵。
在勘查定陵的前夕,天气突然大变,暴雨倾盆而下,连下了两个多月才停。在定陵周围的城砖上有一处出现了裂痕,考古队认为这里可能就是地宫入口。果不其然,在挖掘工作开展没多久后就看到了石砖上刻有“隧道门”的字样。
在隧道中他们还看见一块石碑,上面的文字表明此处离金刚墙还有16丈左右。但是找到了金刚墙上的梯形开口后却没有人敢第一个去拆掉墙上的砖,唯恐陵墓内有机关或者毒气。考古工作陷入僵局时,当地的村庄里也不平静。
自从考古队到这里来之后,村子里隔三差五就有人生病,自从上次暴雨过后,天气也总是不好,动不动就电闪雷鸣。长期见不到太阳,庄稼收成大大减少,百姓都觉得莫非是皇帝在地下知道了有人要掘他的坟,所以发怒了。
面对村民的猜测,考古专家们坚持自己信仰科学的立场,决定要对金刚墙进行下一步的挖掘。经过抓阄后,终于有人爬上梯子小心翼翼地去拆卸墙砖。第一块砖被取出时,顺着缝隙有一股黑烟慢慢渗了出来,伴随着一股奇怪的腐臭味。
地宫打开后,专家们还没进去,天空中就突然划过一道闪电,接着一声巨响,陵墓外的一只石狮子被劈成了两半。他们定定神继续走了进去,地宫内果然陪葬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丝绸书画,但是没过多久这些精美的文物就被氧化,有些东西直接化为了粉末。
万历皇帝的坟墓也在地宫中被顺利找到,棺材打开后他们取出了其中的珍宝,而金丝楠木做的棺材就被随意丢弃了。在考古队退出地宫时,才发现之前守在地宫外面的两个工作人员已经不省人事。
后来,考古队丢弃的棺材板被当地的一个老农捡回了家,他看这是上等的木料想用来为自己和老伴打一口棺材,谁知棺材刚做好,两人就双双离世了。还有一家人用皇帝墓里开采出来的木板做了一个躺柜,没多久家里的4个孩子全在柜子里窒息而亡。一时间,北京上下人心惶惶。
为了安抚民心,十三陵内所有的考古工作全部终止,但是怪事还是在接二连三的发生。据说当时参加定陵挖掘工作的负责人自杀身亡,摄影师也上吊了,许多专家都患上了怪病,没几个是健康地活到老,自然死亡的。
这些千奇百怪的灵异事件我们至今也没法解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考古技术落后,贸然对皇陵进行开采造成了大规模的文物破坏,这在整个考古历史上都是令人心痛的。所以如今我们主张不主动挖掘陵墓,只进行抢救性挖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
专家挖掘十三陵时,发生了什么千奇百怪的事情,至今难以解释?
因为一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明朝皇帝走进平常老百姓的眼中。人们对明朝的历史越来越了解,也对明朝的皇帝越来越熟悉。为了埋葬这些皇帝,明朝还修建了十三陵,其中那个在位45年的万历皇帝更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也是考古队唯一主动挖掘的陵墓。参加过定陵考古发掘的人员,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不幸,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考古队伍多从考虑,最终选定开发定陵
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中国考古队的历史却非常短暂。在1921年的时候,北京政府第一次组建了一支考古队,主要对北京的周口店进行了考古发掘。但是民国时期,国家动乱,也遭受到外国的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全国人民的重心是打击对外侵略,考古队伍的建设也就放慢了脚步。
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才被重新提上了日程,当时指导考古工作的是郭沫若和吴晗。在1955年的时候,郭沫若向中央提议,希望能够主动发掘皇帝陵墓长陵。虽然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央政府还是同意发掘长陵。
长陵是永乐大帝朱棣的陵墓。根据文字资料显示,长陵的规模非常大。但是考古专家一直没有找到通往陵墓的通道,所以就放弃了。
后来决定发掘朱棣儿子的陵墓献陵,之所以要挖朱棣儿子的陵墓,那是因为他的儿子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修建陵墓的时间比较短,也比较好挖掘。但是这一方案提出以后,就遭到郭沫若等人的反对,因为这么短时间建设的陵墓,规模不是特别大,墓葬中的随葬品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开发的价值并不大。
吴晗有建议要挖掘嘉靖皇帝的永陵,但是又有人认为,我们这是第一次挖掘大型陵墓,经验还不是特别丰富,如果第一次就挖掘大墓的话,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在多种权衡利弊之下,考古专家决定挖掘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
二、定陵挖掘过程,迷雾匆匆,惊险颇多
赵其昌带领着自己的考古专家多次考察定陵的位置,好不容易找到定陵的入口。天空就下起了大雨,这一场雨一直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对当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农业生产也大大减少。
而且当地的人民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发疯的非常多,生病的也特别多。因此当地人民就认为,这一定是考古挖掘惊动了皇帝,这是皇帝对他们的处罚,因此多次阻挠考古队进行挖掘,考古挖掘工作又一次进入了瓶颈期。
或许我们已经不再相信传说迷信,可是有些事情我们真的无法解释。考古专家在一次挖掘定陵的时候,他们没有盲目的去挖掘,而是请了一个算命先生去看。
这位老先生拿出一本书,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告诉考古专家说,定陵里面有生死河,这一条河不是一般人就能过去的,只有与万历皇帝生辰八字有缘的人才能过去,所以为了你们的安全,我不希望你们挖掘此墓。
老先生的这一段话一直在考古专家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谁也不敢轻易的去挖掘陵墓。但是当时正好是处于革命时期,每一个人都野心勃勃,而且这个时期的主要目的就是与陈旧势力作斗争。每一个人都说不要相信迷信,我们要相信科学。在这样思想的引领下,考古工作继续进行,继续对定陵进行发掘。
考古专家刚刚把地宫入口的一块砖敲下时,墓中就冒出了一股黑烟。这一股黑烟味道特别浓,气味非常的刺鼻,既能闻到尸体腐朽发出的臭味,还能闻到水银的味道,而且闻了以后还有一种恶心的感觉。当黑烟散尽以后,考古学家继续进行挖掘。
这一次墓室被打开了,考古专家进到了定陵内部。地宫的面积非常非常的大,有将近1200多平方米,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的优美,随葬品更是多的数不过来,总之处处显示着皇室的尊贵。
但是这些随葬物品,特别是丝绸以及绘画作品,由于长时间得不与空气接触,仍然保留了明朝时期的颜色。但是陵墓突然被打开,大量的空气涌入,一瞬间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就腐蚀了,并且再也没有修复过来,这也成为这次考古发掘的永恒之痛。
陵墓被打开以后,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正当人们感慨墓中的珍贵随葬品时,外面突然下起了暴雨,并且雷声特别的大,一个巨大的雷劈在了门口的石狮子上面,两个考古专家也因此失去了生命。
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这一次的考古发掘和原来的盗墓并没有很大的区别,考古队员只是把最值钱的东西拿走了,完全没有保护的意思,比如皇帝和皇后的棺材就是被强制打开的,并且只是把棺材里面的好东西拿走了,棺材就丢弃不用了。
三、定陵发掘多年以后,皇帝魔咒依然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次考古发掘的神秘事情也越来越多。参与过这次考古发掘的考古专家,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寿终正寝的,基本上是死于非正常死亡。有的是自杀了,有的得了老年痴呆症,有的因为飞机失事而去世了。
而且定陵周边的农民把考古队员遗弃的那几个上等的棺材板拿回家,希望给自己打棺材。结果棺材刚刚打好,自己就和妻子一起去世了。
还有一对夫妻把另一幅棺材拿回到自己的家中,看着这上等的木料,希望能够做一个非常精美的柜子。当衣柜做好以后,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衣柜闷死了。后来这对夫妻又生了一个儿子,也因为车祸而去世。
总之这一次挖掘定陵,不管是对考古界,还是对中央政府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此中央政府也决定,如果不是抢救性的挖掘,我们将不再继续挖掘皇家陵墓。就让它永远保持一份安详,不要随意去打破这份宁静。
十三陵埋葬的都有谁
十三陵埋葬的人分别是:
1、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2、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
3、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4、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5、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6、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7、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8、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9、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10、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1、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12、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13、明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扩展资料: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
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
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灵异事件之谜,挖掘陵墓的人无一幸免(棺椁诅咒人命)
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历朝历代,一共诞生了几百位皇帝,在皇帝死后通常要寻找一个风水宝地来厚葬。例如明朝时期就选在北京昌平燕山脚下,一共埋葬13位皇帝,这就是明十三陵。据说这座浩大陵墓总会发生一些怪异事件,下面我就来揭露一下十三陵灵异事件。
1、定陵事件 ,1955年12月时候,我国对长陵进行实地挖掘。在挖掘进行了三天之后发生了许多奇异事件,在附近的村庄一直雨水不断,村里的女性都发疯了,行为异常令人瞠目结舌。于是村民们都纷纷请愿停止挖掘定陵,无奈之下考古学家们又将挖掘对象转为定陵。
在挖到定陵地宫的时候,突然惊现了这样的怪事。只见天空瞬间电闪雷鸣,一个守陵石兽被一道闪电劈成一半,同时还劈死了两个守陵人。在挖掘过后,附近的村民在陵墓近处拾得了一些木材,准备将其打造棺椁自用。而然意想不到的是,这户村民在打造完后就死去了,至于死因无从得知。还有一家也是捡了一些木材来打造棺木,结果家中四个人也是一一死去。后来人们纷纷传言:这种东西是皇帝死后用的,寻常百姓用就会命丧黄泉。
2、绣花鞋事件 ,如今的十三陵建设的雄伟壮观,白天热闹非凡。然而随着夜色降临,这里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在晚上的时候你处在陵中顿时会感到一阵阴森恐怖气氛。虽然大家对于鬼怪之说是存在得到,但是发生的事件却是令人费解。在当地有一个部队名为七中队,是专门负责这座陵墓的。据说在一天夜里的时候,一位新兵在放哨的时候突然看见在大殿广场上惊现一双绣花鞋,当时将他吓得半死。后来这双绣花鞋得到了证实,不是地宫中的鞋子而是工作人员遗落下来的。
明十三陵是我国一座大型皇帝陵墓,这里发生许多怪事,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能深深感受到其中一丝丝恐怖氛围。作为地下陵墓还是不要去惊扰这些死去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