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死在太空的三位宇航员名字)

bj0012023-09-25奇闻异事0

1971年,苏联3名宇航员落地后死亡,为何现场众人说他们本不该死

1971年,苏联成功凭借礼炮计划,将三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而他们也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航天任务。

可就在人们都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正在返航中的宇航员们却陷入了痛苦的挣扎,等到落地之时,三位宇航员已经成为了冰冷的尸体,以至于 “礼炮1号” 落地后,现场顿时间陷入死寂。

“他们本不该死的。”

一句呢喃在空旷的场地中显得那么刺耳,以至于许多人顿时间就变了脸色。

众人的表情极为复杂,这次的航天计划中究竟有着哪些故事?为何人们又会说这三位宇航员 “本不该死” ?

1971年所发生的悲剧,是偶然的,但是同样也是必然的,因为早在1969年,美国就已经成功凭借阿波罗号登月成功。

这极大程度上刺激到了正与之展开军备竞赛的苏联,怀揣着满腔怒火的苏联,就这么仓促地修改了自己的 “太空竞赛预估” ,进而推出了著名的 “礼炮计划” 。

在苏联第1设计局和52设计局的共同努力下,1970年6月苏联“礼炮计划”前期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轨道舱、服务舱以及对接舱” 等片段组合,最终形成了直径4米,总重量高达18.5吨的 “礼炮1号” ,其也于1971年4月发射成功。

随着人类 历史 上首个太空站的胜利升空,苏联随即开始实施将宇航员送入空间站的计划,经过几次的失败,联盟——11号承载着苏联所有人的希望开始了它的创举,而不幸就就此开始。

在联盟——11号设计完毕、航天员准备就绪之后,苏联最终将这次发射时间定在了6月6号。

可就在航天任务正式开展之前不久,意外发生了,一名叫做库巴索夫的航天员身体出现了不适,以至于当时苏联面对两个选择,要么暂时推后航天计划,要么临时更换航天人员。

这个问题并没有让苏联航天局方面为难多久,很快新的命令就下达了,

“由沃尔科夫等三人取代原定航天员,开展本次航天计划。”

就这样,原先以为自己要跟这次航天计划失之交臂的沃尔科夫三人, “赶鸭子上架” 般地获得了出场机会。

刚刚登上太空的时候,三位宇航员都非常紧张,操作难免失当,再加上当时空间站的设计上也存在许多的小问题,以至于当时的几位航天员陆续面临了“空气过滤障碍”、“小火灾”以及“空间站晃动”等等麻烦。

好在这些麻烦最终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为时23天的航天任务中,几人不仅研究了长期失重下植物的生长状态等生物实验,还开创性的进行了许多方面的研究,最终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1961年6月29日,三位苏联宇航员终于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被批准正式返航。

怀揣着满腔的期待与思念,三位宇航员就这么重新踏入了礼炮1号飞船之中,可就在他们即将与空间站脱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原本应当依次打开的12个炸药导爆锁竟然同时运作,剧烈震动冲开了一位宇航员座椅下的通气阀门。

“不好,阀门打开了,氧气正在不断泄漏!”

“快,快关上阀门,否则一旦陷入真空,我们全部都得死!”

受过专业训练的宇航员们清楚氧气泄漏完毕的后果,也知道该如何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自救,只可惜空气泄漏的速度太快了。

仅仅34秒的时间里,返回舱的气压就接近到了真空状态,而那种情况下的通气阀门也根本就难以徒手关闭。

随着气压剧烈变化,没有穿宇航服的三位瞬间发出了哀嚎,他们身体内部的气压远远大于外部,所以他们的肺部和耳膜都被空气撑破了,连带着身体里的血液都直接沸腾、汽化。

悲剧发生之时,地面上等待航天员归来的人们还都在欢呼雀跃,航天局工作人员以及苏联的领导们也是满脸骄傲的面容,没有人知晓,就在100多公里的高空,有三条鲜活的生命就这么逝去了……

直到返回舱落地,舱门打开后却久久没有人走出来,察觉到不对的人群逐渐安静,这种安静最终又演变成了一阵阵浓厚的喘息声,人们的神色各异,有震惊也有痛苦,有悔恨也有恐惧,唯独不知从哪里传来了这样一句话,

“他们本来……是不用死的。”

是的,这几位宇航员本身的确是可以不用死的,他们甚至有过很多次活着的机会,只可惜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他们最终还是回归了死亡的怀抱。

首先,倘若苏联方面在原定宇航员身体不适后推迟行动,那么这三位宇航员就不用死。

作为苏联航天局千挑万选出来的“第一梯队”,原定的三位航天员水平上无疑比后来的三位更高。

三人中的带头者,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就不用说了,多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他是当时的最佳人选,至于其他两位也不逊色,库巴索夫和克洛金都是当时航天员中最顶尖的人才,他们的各项素质毫无疑问是要比沃尔科夫三人更为优秀的。

更关键的是,他们早早地就做好了航天的各种准备,不像沃尔科夫等三人,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都只能靠自己的临机应变。

如果不换航天员,原定的三位宇航员或许就会在返航时穿上宇航服,那么这次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其次,倘若苏联不是硬要在两人座的航天舱里安插三个人,同样可以避免这次悲剧。

在设计之初苏联给礼炮1号返回舱设定的“上限”就是两人乘坐,这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宇航员的安全和行动方便。

可是苏联方面为了能够提高效率、尽快取得成果,硬生生的在航天队伍里安插了第3个人,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返回舱里显得极为拥挤。

宇航员们为了正常开展工作,不得不在出发时和返回时脱掉宇航服,这也是后来酿成悲剧的根本原因。

最后,倘若能够等一等给这次航天实验更多的时间来准备,那么悲剧有很大可能性就不会发生。

我们前面也说了,苏联这次航天计划在前期虽然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同样也滋生了不少的小毛病。

比如说空气过滤器遇到了障碍,再比如说容易滋生火灾等等情况,这都证明苏联该航天行动的准备工作是不完善的,是有着一定风险的。

虽然这种风险很小,但是各种小风险堆积在一起,最终就成为了大风险,成为了航天员们死亡的缘由。

倘若苏联能够再多给航天局一点时间,航天局能够再多给宇航员一点时间,又何至于此呢?

再者说了,航天局的成员们在当时对返回舱的设计,真的可以说是漏洞百出,最简单的证据就是安全带的固定。

为了能够确保安全带不因为各种意外情况而脱离,航天局给安全带设计的极为复杂。

这就导致当返回舱中的压力闸门出现问题之后,坐在座椅上的沃尔科夫,既无法解开安全带,又没有办法够到位于座位底下的阀门,那真的是眼看着空气一点一点流失,自己的身躯逐渐忍受折磨,这无疑证明返回舱的设计有极大弊端。

纵然当时压力阀门没有出问题,出现问题的是其他部位,那么被牢牢锁在座椅上的宇航员难道就能够实现自我抢救吗?

所以说苏联航天局的设计人员实在是过于自信了,他们盲目地认为,他们的设计没有任何问题,却没想到他们的做法剥夺了航天员们在死境求生的最后一点可能性。

在该次悲剧发生后,苏联政府严惩了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人员,同时还对联盟号系列飞船进行了大规模改建。

也是从那时候起,苏联每次航天任务中,只会有两位宇航员出动,而他们在出发和返航的过程中还有必须穿好航天服,这也算是从事故中吸取了教训。

时代在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在航天领域的研究也愈发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被送上太空、完成了各种各样的任务,步入太空似乎不再像当初那样让我们感到恐惧。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对宇宙的敬畏,以最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航天工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当初那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牺牲的宇航员有哪些?

1、里克·哈兹班德(Rick Husband),男,45岁,昔日空军中校,徳克萨斯人。1994成为宇航员,机长。

2、威廉姆·麦库(William McCool),男,41岁,昔日海军司令员,三个孩子的父亲。1996年成为宇航员,机组成员。

3、麦克尔·安德森(Michael P. Anderson),男,43岁,出生于军事家庭,1994年成为少数黑人宇航员之一,有效载荷指令长。

4、卡尔帕纳·楚拉(Kalpana Chawla),女,41岁,上世纪80年代从印度移民到美国,于1994年成为宇航员,任务专家。

5、大卫·布朗(David Brown),男,46岁,1996年成为宇航员,任务专家。

6、劳瑞尔·克拉克(Laurel Clark),女,41岁,昔日海军军医,1996成为宇航员,任务专家。

7、伊兰·拉蒙(Ilan Ramon),男,48岁,以色列空军中校。1997年成为以色列首位宇航员,有效载荷专家 。

事故经过:

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执行完任务后准备从太空返回,但在进入大气层后的高空中突然解体,而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七名宇航员:里克·哈兹班德,劳瑞尔·克拉克,伊兰·拉蒙,威廉姆·麦库,麦克尔·安德森,卡尔帕纳·楚拉,大卫·布朗)

事故原因是在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升空时,外部燃料箱的一块泡沫材料脱落时撞击在了航天飞机左翼前部,导致隔热材料损坏,等到“哥伦比亚”号返航进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的巨大高温使左翼结构损坏,让高速飞行的航天飞机很快就解体了。

1971年苏联飞船返回地球,打开舱门却发现三名宇航员已经死亡

自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登陆太空,截止到2018年,共有38个国家的561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向地外太空 探索 ,发射航天飞船,运送宇航员到外太空是很多国家展现 科技 实力的手段。航天员在太空要面对很多未知的危险,因此航天灾难时有发现。美国航天史上就曾发生过3起巨大灾难,其中2003年2月1日发生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就造成了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但是截至到目前,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仅有一次,这就是1971年的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死亡事件,这起事件共造成3名宇航员同时死亡。

苏联和美国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太空 探索 的国家,自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一号第一次登陆太空,到1969年7月27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首次登陆月球,这两个超级大国便展开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继苏联、美国之后,其他大国,如英国、法国也很快加入了对外太空的科研 探索 ,但没有一个国家像苏联、美国这样投入巨大,结果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灾难中,有90%以上都发生在这两个国家。这些灾难共造成了42名宇航员死亡,地面死亡人数更是多达近200人。

在所有的航空灾难中,发生于1971年6月30日的苏联联盟11号宇航员死亡事件,是迄今为止唯一一起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此次事故共造成3名宇航员同时死亡。

苏联一直走在太空 探索 的前列,发生事故的联盟11号是苏联第三代飞船“联盟”系列,要知道那还是上一世纪七十年代,苏联的载人飞船都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1971年6月6日上午7时55分,联盟11号在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此次联盟11号的任务非常重要,它将与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长期在轨的空间站礼炮1号对接,并让宇航员进入空间站站内。

美苏太空竞赛中,苏联最初占据先机和上风,但随着美国下血本加码太空研究,终于是后来居上。1969年7月27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丹完成了人类 历史 上首次登陆月球的壮举,这大大地刺激了苏联人,苏联的载人登月计划遭到一系列重大挫折后,决定不再与美国在登月方面继续竞争,而是转而发展更有价值的空间站。

联盟11号的3人宇航员小组包括:指令长 格奥尔基·多勃罗沃利斯基,实验工程师维克托·帕查耶夫和飞行工程师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这三人都是苏联在全国挑选出的300名准宇航员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苏联当时最顶尖的航天人才。

联盟11号飞船发射升空后,于6月7日与礼炮1号成功对接。当日 10时45分,3名宇航员成功进入空间站。他们在空间站共停留了23天18小时22分,进行了一系列天文观测、植物在失重条件下生长的实验和一些医学实验,获得不少宝贵资料,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地面交给的各种实验任务。

6月29日下午9时,3名航天员没穿航天服就离开礼炮1号返回联盟11号。飞船离开空间站后飞行了4个多小时,并保持着同地面上的联系,一切看起来都非常顺利。

6月30日1时35分,飞船按程序启动制动火箭。在再入大气层前,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但连接两舱的分离插头分离后,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密封性能被破坏,返回舱内的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致使航天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悲剧发生的猝不及防,但这场悲剧的根源,其实是苏联人自己造成的。

宇航员在外太空的个人防护要做到丝丝入扣,这其中宇航服至关重要,但是这三名宇航员在回到返回舱后并没有穿着宇航服。这是为什么?当时正处于美苏太空争霸最激烈时期,苏联为了能领先,完成更多的科学实验,将原本只能容纳两名宇航员的空间,硬塞进3名宇航员。而要想容纳下3名宇航员,就只能不穿宇航服,挤出的空间正好可以多容纳一人,苏联采取了这种最危险的方法,付出的代价就是3名宇航员惨死在太空。

在距离地球168千米的太空,返回舱的密闭空间里存在着一定的空气,这些宝贵的空气一旦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人一旦暴露在真空中,其死亡过程是非常可怕的。 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后,密闭性能被破坏,空气开始逃逸,在短短的30秒钟之内,轨道舱内的空气全部丢失殆尽。尽管三名宇航员已经看出了事态的严重性,帕查耶夫甚至把自己从固定座位上解开,试图手动关闭真空管的进口,但最终失败了,而其他两名宇航员则只能坐在位置上,眼睁睁看着却帮不上忙,随着舱内空气的消失,处在真空状态下的三名宇航员,也迎来死亡的至暗时刻。

人一旦暴露在真空,除了严重缺氧,血管内的血液会逐渐产生气泡,氮气从血液中溶出然后积累到肺部,肺部会在氮气的充斥下膨胀直至爆裂,全身血管都开始产生气泡并大量堵塞血管,由于血管壁具有渗透性,大量的血液从器官组织溢出,造成全身各个部位大出血,整个人也会逐渐失去意识。

3名宇航员的死亡过程只有短短一分钟,随着气体逐渐排出体外,他们浮肿得像夸张的胖子,体积增大了1倍,等到气体排干净了,又像气球一样瘪下去,这个过程对于任何人来都堪称是痛苦不堪,他们的死状简直是惨不忍睹。

太空中发生的意外并没有导致返回舱着陆失误,相反的,返回舱在降落伞减速下最后安然着陆到地面。只是当人们打开舱门时,看到的却是已经遇难的3名宇航员的尸体。

这是人类航空史上唯一一起宇航员在太空中死亡的案例,虽然苏联在空间站的成就在当时已经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这一方面要落后于苏联,但这一起本不该发生的事件,却是苏联航空史上的耻辱。事后,苏联解除了航天负责人卡马宁将军的职务,推迟了苏联空间站的使用计划,将礼炮1号退回太平洋后销毁。

为了防止悲剧再一次发生,联盟号直到两年多后再一次启用,将乘员从3人缩减到2人,并 增加了1套生命保障设备,规定在上升、返回段必须穿上航天服。从这以后,航天员在太空因真空死亡的悲剧便再也没有发生过。

[img]

唯一一次宇航员在太空死亡,肺部炸裂、体液蒸发、40秒内窒息而亡

在远古人类把极高的天空称为太空。对于太空的高度以多少为界限,并没有准确的数据。如果按定性的角度,地球稠密的大气层以外的空间都可以称为太空。

人类如果直接暴露在太空之中,会发生什么呢?在近80年的航天史中,的确有人体验过暴露太空的感觉。

1965年,在NASA的载人航天器中心(现在更名为Johnson Space Center)一次真空舱宇航服泄露事件中,有一名受试者不幸暴露于近似真空下(压力小于 1 psi,即 1 磅/平方英寸)。他保持知觉的时间是 14 秒,这大概是氧气从肺部到达大脑所需要的时间。

他的宇航服中的条件大概没有达到极强的真空,而且 15 秒后人们就开始给真空舱重新加压。在大约相当于一万五千英尺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力下,被试者开始恢复知觉。后来被试者报告说他能感受并听到空气泄露出去,他在失去知觉前最后的记忆是舌头上的水开始沸腾。

1971年,三位苏联宇航员多勃罗沃里斯基、沃尔科夫和巴扎耶夫乘坐“联盟-11”号飞船在返回地球的时候,通气阀门被打开了,飞船内处于真空状态,当时宇航员并没有穿宇航服,在40秒内三名宇航员就全部窒息死亡,在回到地球的时候,三位宇航员端坐在座位上, 他们睁着眼睛,面无表情, 身体还是温热的,但是都已停止了呼吸……这也是唯一一次航天员在太空中死亡。

通过两次真实的事件以及科学家在真空环境下获得的数据,我们得以了解人类暴露在太空环境中究竟会发生什么?(本文数据来自1971年航天事故)

首先是缺氧,想呼吸却没有任何空气,但是不可以屏气,假如试图屏住呼吸,气压将立刻挤破肺部。不会马上缺氧昏迷,因为人的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可以供给身体15秒左右,10秒后人才会失去意识。

因为供氧不足,就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会使我们身体中掌握运动神经的神经元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运动神经失灵,所以,我们的身体会发生瘫痪和抽搐。

在这期间,我们人体的软组织和静脉中快速形成水汽,导致身体肿胀为原来的两倍,血液循环将停止。真空的环境会将人类身体中的空气“抽”出来。所以,如果肺部有空气,肺部就会首先爆裂,各器官也会破裂,眼球膨胀破裂。之后人体内的气体不断流失,水汽从身上的每个孔隙钻出,持续蒸发。

除此之外,体液在流失的时候,也在沸腾,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要知道,海拔较高的区域,气压会比较低,所以水的沸点也会比较低,当气压只有6.27千帕(相当于地表气压的6.2%,海拔19.2公里的气压)之时,水的沸点将会降为37度。而人的体温大约为37度,如果在气压为6.27千帕的低压环境中,体液就会达到沸点。

而太空接近0的气压下,水没有液态相,直接升华为气态。升华过程不断带走更多热量,不断降低内能来补偿升华热,直至其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平衡后,升华也就慢慢停止了,所以我们的体液会不断沸腾,最后汽化。

由于血管内的微气泡会膨胀,并且由于无处可去,而产生大量泡沫状的血液并堵塞血管。血管内的压力会升高,但是由于血管壁和其外的肌肉组织都具有弹性,所以不会爆裂。但是由于血管壁有一定的渗透性,还有毛细血管等位置会由于压力升高导致内出血。所以人体内的血液可能不会沸腾。

所以那名受试者才会感觉到舌头上的水开始沸腾,这种感觉就像舌头上有跳跳糖一样,我们的人体在边沸腾边流失的情况下,舌头和皮肤表面会像被煮沸一样,从起泡到破裂。

太空并不是一个绝对真空的环境,严格意义上讲,温度衡量的是原子和分子的运动速度。一件物体有温度,是因为构成它的原子和分子在加速运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热度。即便是“空空如也”的太空中,其实也有原子存在,因为有这样微量的原子——也可以说是有这种非常稀薄的气体,所以也是有温度的:大概是绝对零度以上3 。

体液在太空中沸腾,就有一些孤立的水分子处于气态,在真空环境下,这些微小的水蒸气会立即冻结,并变成冰晶,所以这种持续的蒸发会令口鼻温度降温到接近结冰点。身体其余部分也会降温。

不过,由于皮肤极富弹性,我们的身体不会爆炸,也不会被冻住,这是因为太空中的分子很少,接近绝对零度,不足以表现出“温度”的属性,既不“冷”,也不“热”。真空是一个良好的隔热体,暴露于其中的人,会因为体表水分蒸发而略微感到有一点点冷,但不会冻起来。

1分钟内,人就会因为心肌纤维震颤停止心跳。数小时后体内的水分蒸发殆尽。另外,太空中充满了宇宙辐射,所以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非常严重的烧伤,紫外线和其他高能射线又会反复穿透人体,可能超过人体能够容忍的辐射剂量,导致急性辐射损伤我,我们的DNA会遭到损失,细胞会全部死亡,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死了,所以这个影响不大。

因为太空近乎于真空环境,我们的的尸体不会腐烂,而是会保持原样,会保持一个姿势在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浮着,我们的尸体将会在宇宙中实现永生,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太空中实现了“永生”。

这也是为什么出舱需要配备专门的舱外航天服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舱外航天服技术难度如此高的原因,因为它必须要能把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离开来,并向航天员提供一个相当于地面的环境,同时提供氧气、正常气压,排放二氧化碳,维持舒适的温度和抵御宇宙辐射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条件。

航天史上的悲剧!苏联3名宇航员惨死在真空中

人类在 探索 宇宙过程中,在太空遇难的次数仅有一次,就是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这次事故造成了3名宇航员直接暴露在真空环境中惨死,他们在返回地球的途中死亡,所以遗体回到了地球,并未在太空流浪。如果这几名宇航员在太空舱外死亡,他们的结局就是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和许多太空垃圾一样环绕在地球周围飞速运动,人类很难回收尸体,尸体也不会腐烂。

苏联3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惨死,这起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是求胜心切才导致悲剧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是美苏航天争霸时期,1969年美国率先登上了月球,苏联做出回应,在1971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为了尽快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站内,苏联在设计飞船时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原本只能容纳2名宇航员的舱内,现在必须要挤进3名宇航员,这3名宇航员的职务是指挥长、科学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少一个都不行。这时苏联想到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办法,宇航员在舱内都身着宇航服,如果让这3名宇航员在舱内都不穿宇航服,岂不是2人空间就可以变成3人空间?大家都知道,太空舱内不穿宇航服也是可以的,因为舱内也能够提供氧气和抵御宇宙辐射,而在舱内穿上宇航服相当于双重保险,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宇航员可以大大提高生存几率。

或许是苏联心存侥幸,选择了让这三人不穿宇航服和空间站对接,这项任务起初进行地非常顺利,3名宇航员成功地从联盟11号飞船对接进入200公里高的礼炮一号空间站内,也在空间站内待了将近24天的时间,期间研究了失重状态下植物的生长,也对天体进行了观测,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任务。但当他们返回地球时,出现了重大意外。返回舱在和空间站分离过程中,压力阀门被内部气压震开,直接让返回舱内的气体进入太空中,3名宇航员就这样暴露在真空中,只用了短短15秒的时间,宇航员就意识模糊,身体内外的气压差会产生一种极为恐怖的减压病,就像潜水员从较深海域迅速上浮到海面是一样的。宇航员在真空环境中,血管内的血液由于减压作用开始产生气泡,氧气从血液中被压迫出,积累到肺部,肺部开始破裂,全身出现大出血,眼压增大导致失明,气压不断减小导致体液开始接近沸点,身体会膨胀变大1倍,60秒人就会彻底死亡。而这时苏联的全国人民都在盼望他们的英雄归来,当打开舱门的那一刻,媒体看到的却是3具死尸,医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但最后3人还是被争端为减压死亡。

按照原本舱内的设计,进入2名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员,这起事故就可以避免,宇航服可以平衡内外气压。事后,苏联启动了事故的调查评估,确认联盟11号飞船和空间站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类 历史 上第一座真正的空间站再也没有宇航员进入了,空间站仅在太空待了半年时间就受控坠毁到太平洋。

3位宇航员永远长眠在太空,只有他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以往,大家认为“嫦娥奔月”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自从1961年,东方一号顺利飞天,人类的飞天梦想,也得以实现。 但这只是人类实现航天梦想的第一步,如今大家对于宇宙,发起越来越多的 探索 。

要想 探索 宇宙,除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宇航员”。但宇航员们的“飞天航程”,并不是每一次都能顺利完成的。 历史 上曾经就有三位宇航员,因 探索 太空任务的失败,从而不幸牺牲。还有一位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宇宙的广阔、天空的神秘,这些都深深吸引着人类,为了了解其中的奥秘,人们开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 探索 。 但在向宇宙发起 探索 之前,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挑选合适的“宇航员”。只有对自己所 探索 的区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最大程度保证“ 探索 任务”的成功。

挑选好宇航员之后,他们还要进行长期专业的训练,以达到让自己的身体,完全适应太空环境的目的。 这样在“飞天”之后,既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又能够完成“ 探索 ”的任务。

但人在面对未知情况时,内心总是有着极大的不安全感。 所有的宇航员们,在起飞之前,都会事先预想到一切不好的情况。 对他们来说,已经做好了为航天的科研事业,牺牲生命的打算。

20世纪的苏联,就曾经发生过宇航员牺牲的“惨案”。 当时前苏联的三位宇航员,在完成任务之后,准备返航的途中,就不幸失去了生命。 因为当时苏联规定,宇航员们在返航途中,是不能穿太空服的。所以,在完成任务之后,那三位宇航员,就提前把太空服脱了下来。

但是当时飞船的压力阀门,突然出现了松动,这样就导致飞船内部的氧气,很快就被抽干。这样一来,三位宇航员就完全处在了真空环境中,没有氧气,人是很难维持生命的。 就这样,三位宇航员永远的长眠在天空。

虽然这只是一次突发的意外情况,但却让三位宇航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过,这仍然不影响人类,对于宇宙的 探索 。 所有未知的东西,总是会让人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即使牺牲生命,人类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将 探索 宇宙的“任务”,继续进行下去。

众所周知,太空探测器主要是用来 探索 宇宙空间的一种“工具”,它帮助人类获取了更多关于宇宙空间探测的知识。 不过,2006年美国的一台探测器,却“承载”了一名特殊的“旅客”,让他成功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这名特殊的“旅客”就是克莱德的骨灰。 克莱德从小就对 探索 宇宙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为了满足自己对于外太空的这种 探索 欲,他甚至自己动手制作了天文望远镜。

后来,这架天文望远镜,成为了他 探索 宇宙的主要工具。 他利用这架望远镜,成功观测到了木星和火星, 他的这一发现,也让当地天文台大吃一惊。于是,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联系到了克莱德。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下,克莱德由此进入了天文台工作。

对于克莱德来说,天文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钻研自己心爱的航天事业。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宇宙的奥秘。经他发现的小行星,高达14颗,这样的贡献,在天文领域,是史无前例的。

克莱德去世后,美国宇航局决定将他的骨灰,放入探测器中,让他在太空自由翱翔。克莱德的骨灰,也成为了探测器上的特殊“旅客”,如今已经载着他成功飘到了冥王星,即将飞出太阳系。

不管是那三位因意外去世的苏联宇航员,还是即将飞出太阳系的克莱德,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早日完成对宇宙的 探索 任务。

这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 探索 外太空这一方面,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越成熟, 几乎已经避免了所有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关于宇宙 探索 方面,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进步。

宇航员们每一次“飞天梦”的实现,都意味着人类对于宇宙的 探索 ,就又更进了一步。 每一次取得的成功,又极大的鼓舞着人类 探索 宇宙的决心,在这条路上,宇航员们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承受巨大的压力,其中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但对于他们来说,早在自己选择成为宇航员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飞天”是他们的个人梦想,而 探索 宇宙,则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他们愿意奋斗终生,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人类永远也不会停下对宇宙 探索 的脚步,这也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宇航员们,可以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到那时,人类也将揭开一个又一个关于宇宙的奥秘。

浩瀚无垠的宇宙,存在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了 探索 这些秘密,人类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但好在每一次的飞天,人们都能 探索 到以往所没有了解过的知识,这些未知的东西,也支撑着宇航员们,一次次的完成飞天任务,突破人类以往对宇宙的认知。

也许每一次的飞天,都避免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这就要求宇航员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前提下,也要提高解决突发情况的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不管在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处在“异常情况”下,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