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奇闻异事

奇闻异事

世界上最毒的鱼(挪威养殖三文鱼,世界上最毒的鱼)

bj0012023-09-24奇闻异事0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鱼是什么鱼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现在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世界上最毒的鱼吧,资料仅供参考。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鱼:老虎鱼

最毒的鱼是生活在印度一带的太平洋热带水域中的石鱼类,属于毒鲉科,特别是毒鲉。在人类所知的所有鱼类中,它的毒液腺最大,它鳍中的骨刺含有神经性剧毒液,直接与这种骨剌接触将致人于死命。毒鲉,英文名叫Synanceia verrucosa,又名老虎鱼,一般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因毒性剧烈,被列为“世界十大毒王”之一,位居第四位。背鳍上有毒刺,遇到人时,在根部会有毒腺分泌毒液,由毒刺流向对方,人类被刺到时会觉得呼吸困难。外形极丑,并有毒刺,眼睛与下颌突出,背鳍参差不齐。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沙群岛, 台湾等海域,其它分布于红海, 印度洋非洲南岸至太平洋中部, 北至日本。

毒鲉栖息的环境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的毒鲉,又称石头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的它,就爱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即使站在毒鲉的身旁,毒鲉也一动不动,让其发现不了。要是不留意踩着了毒鲉,那毒鲉就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毒鲉的脊背上那12-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人的鞋底刺入脚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毒鲉栖息的环境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的毒鲉,又称石头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的它,就爱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即使站在毒鲉的身旁,毒鲉也一动不动,让其发现不了。要是不留意踩着了毒鲉,那毒鲉就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毒鲉的脊背上那12-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人的鞋底刺入脚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世界上毒性最大的鱼:石头鱼

石头鱼(中文学名:玫瑰毒鲉;拉丁学名:Synanceia verrucosa)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强的一种鱼,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为给予人类最疼的刺痛。石头鱼产于菲律宾、印度、日本和澳洲等地,肉质鲜嫩,没有细刺,营养价值很高,有生津、润肺的药用功效。石头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喜欢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如果有人不留意踩着了它,它就会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鞋底刺入脚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石头鱼属毒鲉鱼族,学名“玫瑰毒鲉”,因其像玫瑰花一样长有刺,且有毒,故而名之。石头鱼形状恐怖,体貌甚丑陋,活像一块石头,蛰伏在海底石堆中,不易被发觉。

石头鱼光滑无鳞,嘴形弯若新月,鱼脊灰石色,隐约露出石头般的斑纹;圆鼓鼓的鱼腹白里泛红,尾部扁侧稍窄。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身体厚圆而且有很多瘤状突起,好像蟾蜍的皮肤。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复杂多变,象变色龙一样通过伪装来蒙蔽敌人,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通常以土黄色和橘黄色为主。它的眼睛很特别,长在背部而且特别小,眼下方有一深凹。

石头鱼类,卵生。6~7个月成熟,寿命4~5年,雄鱼身体细长,背鳍、臀鳍略长于尾鳍,末端尖。发情时胸部特别红。雌鱼腹部鼓,背鳍、臀鳍末端略圆,略短于尾鳍,胸部色淡于雄鱼。成对饲养于40~60×20~25×23(厘米)箱中,用4~5天的老水,繁殖水温25~26℃,雌雄鱼在无底花盆做的产床内钻来钻去,舔食花盆内壁,即要产卵。每窝产卵500~600枚,都粘在花盆内壁上。将带卵的花盆取出,放入与上述水质、水温相同的水族箱中进行人工孵化,2~3天出小鱼,3~4天游起来,喂灰水2~3天;喂小红虫3~4天能吃蜘蛛虫,20多天倒入饲养箱中(用4~5天老水),再过10多天又可产第2次卵。红、蓝宝石、桔子鱼、玉麒麟、红肚凤凰、马鞍翅等鱼类都用此方法繁殖。

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

世界上最毒的鱼可分为两类——有毒腺的鱼类和有毒鱼类。前者又可称为棘毒鱼类。

世界上最毒的有毒鱼就是纹腹叉鼻鲀。1774年有位詹姆斯·库克的船长在他的航海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那天他的助手从当地土人那儿买来一条鱼,形状有些像翻车鱼,脑袋又大又长又丑陋,由于时间太晚了,所以只做了鱼肝和鱼子尝尝新,但在早晨3点就发生了中毒症状,头昏脑胀,四肢麻木,另有一头猪则因吃了鱼内脏而死亡。这就是一次世界上最毒的有毒鱼——纹腹叉鼻鲀中毒的记载。这种鱼分布于红海的和印度、太平洋海域。它的卵巢、肝、肠、皮肤、骨,甚至血液中都含有一种神经毒素——鲀毒素。研究人员还发现:鲀毒素的毒力与生殖腺活性密切相关,在繁殖季节前达到高峰。如果在这个季节中不慎吃了这种鱼,2小时内就可能死亡。鲀中毒是海洋生物中毒中世界上最厉害的。

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鱼?

世界上最毒的有毒鱼要算纹腹叉鼻鱼屯。1774年有位叫詹姆斯·库克的船长在他的航海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那天他的助手从当地土人那儿买了条鱼,样子有些象翻车鱼,脑袋又大又长又丑陋,由于时间很晚了,所以只做了鱼肝和鱼子尝尝新,但在早晨3点就发生了中毒症状,头昏脑胀,四肢麻木,另有一头猪则因吃了鱼内脏而死亡。这就是一次世界上最毒的有毒鱼——纹腹叉鼻鱼屯中毒的记载。这种鱼分布于红海和印度、太平洋海域,它的卵巢、肝、肠、皮肤、骨甚至血液中都含有一种神经毒素——鱼屯毒素。研究人员还发现:鱼屯毒素的毒力与生殖腺活性密切相关,在繁殖季节前达到高峰。如果在这个季节中不慎吃了这种鱼,2小时内就可能死亡。鱼屯中毒或称河豚中毒是海洋生物中毒中最剧烈的一种。

[img]

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

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

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大家都知道鱼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为我们身体补充营养,但不是所有的鱼都是这样的,有些鱼是有毒的,我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1

一、毒鲉的外貌

毒鲉是世界上最丑陋最毒的鱼,它的外貌非常丑陋,长约三十到四十厘米,全身粗糙没有一点鳞片所以显得坑坑洼洼的,背部的鱼鳍长短不一且具有毒刺,毒刺数目大概十二到十四根,每一根都是非常的锐利,眼球和下颌部位较为突出,下颌部的`牙齿细小,毒腺分布在头部的棘突上和鳍棘的基底部。毒鲉从外形来看真是丑到家了,虽然说肉质鲜美,但是不少人看着它的样子就瞬间没有下嘴的欲望了。

二、毒鲉栖息环境是在哪里

毒鮋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沿海的水域,因为身长较短,所以经常会把自己藏身于一块礁石之下。因为外形的特点毒鮋能很容易的让整个身体看起来像是一块石头,然后就静静的等待食物上钩,即使站在毒鲉的旁边也很难把它与岩石分辨开来。潜伏着的毒鲉不动声色的等待着猎物的靠近,身体的颜色会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易被发现,一但有动物靠近它,就会被它快速的吞噬。

三、毒鲉的毒性怎么样

毒鮋的毒性十分剧烈,鳍棘沟前面的毒腺能产出很多的毒液。如果人类不小心触碰到了毒鲉,很快就会迎来毒鲉的反击,毒鲉会立即射出背上的刺,这十二到十四根刺能轻易刺穿人类的皮肤,毒素就会进入到身体,会感到剧烈的疼痛。不久后会有寒冷发热、呕吐的症状。待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轻者会心悸、血压会明显的下降;重者则会休克、轻微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

世界上最毒的鱼是什么2

1、石头鱼

到目前为止,石头鱼是最毒的鱼,外形极丑,并有毒刺,眼睛与下颌突出,背鳍参差不齐。它们的背上有13根毒刺,毒性非常大。它的毒液储存在它的腺体中,分布在它的13个针状背鳍刺的底部。一旦被这种鱼所伤它的毒素就会慢慢渗透到你的身体,起初只会产生疼痛感,几个小时候会引起休克或者暂时性的麻痹,甚至出现死亡。

2、吸血鲶鱼

吸血鲶鱼是世界上最毒的鱼,不要用它的外表评估,这种鱼来自南美,是一条满是尖刺的鱼。它会被血和尿吸引,它能很容易地从血液中游走,如果你在河边尿尿,恰好有这种鱼存在,那它很容易的随着你的尿钻进你的身体里,然后进入你的血液,从而进去你的脊椎里。

3、河豚

河豚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种鱼含有剧毒,但是它跟别的鱼有区别,它不具备主动攻击来注射毒素,实际上它的毒素是在于食用它而产生的,河豚的内脏、皮肤、卵巢等位置是含有剧毒。虽然河豚鱼是剧毒的,但它不能自己给其他生物注射毒液,实际上河豚的肉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地球上最毒的鱼是什么,到底有多么恐怖呢?

世界上最毒的鱼有多毒?毒鲉,学名:Synanceia horrida(Linnaeus,1766),又称石头鱼,毒鲉科毒鲉属的一种鱼类。外形极丑,并有毒刺,眼睛与下颌突出,背鳍参差不齐。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沙群岛,台湾等海域,其它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南岸至太平洋中部,北至日本。

世界上最毒的鱼

最毒的鱼是生活在印度一带的太平洋热带水域中的石鱼类,属于毒鲉科,特别是毒鲉。在人类所知的所有鱼类中,它的毒液腺最大,它鳍中的骨刺含有神经性剧毒液,直接与这种骨剌接触将致人于死命。

毒鲉,英文名叫Synanceia verrucosa,又名老虎鱼,一般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因毒性剧烈,被列为“世界十大毒王”之一,位居第四位。背鳍上有毒刺,遇到人时,在根部会有毒腺分泌毒液,由毒刺流向对方,人类被刺到时会觉得呼吸困难。

简述

硬骨鱼纲,鲉形目,毒鲉科(Synanceiidae)鱼类的统称。长约30~40 cm。体延长,侧扁。头高与头宽约相等或稍侧扁,常具凹凸和棘棱。第二眶下骨后延为一骨突,后端较宽大。体无鳞,常具皮瓣。上下颌牙细小。背鳍连续,鳍棘发达。胸鳍常具1或2游离鳍条。头部棘突和鳍棘基部常有毒腺,毒性剧烈。暖水性或暖温性底层食肉性鱼类。栖息于近海岩石间,摄食甲壳类、幼鱼等也有隐伏于珊瑚丛和海藻丛中,袭食其他动物。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水域。中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常见有单指虎鲉(Minous monodactylus)、鬼鲉(Inimieus japonicus)、狮头毒鲉(Erosa erosa)、玫瑰毒鲉(Synanceia verrucosa)等。这些毒鲉鳍棘剧毒,捕捉时应加小心。肉味美,供食用。

毒鲉外形

毒鲉类的外形极丑,并有毒刺,眼睛与下颌突出,背鳍参差不齐,所以让人觉得全身凹凸不平。背鳍上有毒刺。

栖息环境

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的毒鲉,又称石头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的它,就爱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即使站在毒鲉的身旁,毒鲉也一动不动,让其发现不了。要是不留意踩着了毒鲉,那毒鲉就毫不客气地立刻反击,向外发射出致命剧毒。毒鲉的脊背上那12-14根像针一样锐利的背刺会轻而易举地穿透人的鞋底刺入脚掌,使人很快中毒,并一直处于剧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因毒性剧烈,被列为“世界十大毒王”之一,位居第四位。

生活习性

毒鲉常隐伏在近岸珊瑚礁和岩礁间。在根部会有毒腺分泌毒液,由毒刺流向对方,静止在海底或岩礁处,等待猎物接近,体色依周围环境而变化,故不易被发现,等猎物接近时会敏捷地吞食。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西沙群岛台湾等海域。

其它分布:红海印度洋非洲南岸至太平洋中部,北至日本。

物种毒性

毒鲉,其鳍棘的前侧沟内有发达的毒腺,可分泌毒液。与其同科的虎鲉也具相同毒性的毒液,人被刺可引起中毒。刺后不久即可有恶寒、发热,伴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等,有时可持续数天高热。毒素吸收后有心悸、心率改变、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性损害及血压降低等心血管损害;重者有休克、惊厥、谵妄及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