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知网

首页 > 中国十大

中国十大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的简单介绍

bj0012023-09-24中国十大0

中国有哪些传统礼仪

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坐

之礼、饮食之礼、拜贺庆吊之礼等。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

行走之礼、见面之礼、入坐之礼、饮食之礼、拜贺庆吊之礼等。

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

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中国的传统文明礼仪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1、拱手礼

在胸前拢手,由前向后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视距离远近,可高,不能低于胸。 日常相见礼,送别礼。

2、揖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于日常行礼,敬长上,同学朋友互敬。

3、一拜礼(拜礼)

展臂,至胸前合,拢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 常规大礼。

4、两拜礼(再拜礼)

展臂,至面部前,拢手。躬身(45度)。手臂随腰部动,头不动。 用于向长上行大礼。一般行一个,叫“拜”。最多行两个,叫“再拜”。

5、三拜礼(再拜额手礼)

立定,挺身,庄重。 “双手附心。”双手附在胸腹之间,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叠并,两肘与手成直线。双手表示“与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刚健,大恒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载,大包容,大丰富,大付出。两德兼备而各有显。显德可以因时因境而变化。 “高揖。”双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额头前方,两臂伸直。 “行礼(拜)。”头、颈、手臂皆不动,腰部下躬,深躬(90度)。 “兴。”起身,双手升至额前。 “再行礼(再拜)。” “兴。” “额手。”双手贴向额头,再推出。 “三行礼(三拜)。” “兴。” “礼成。”双手复位,至胸腹间。 用于敬天地祖先先师,特定场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礼。 用于集体行大礼。 大礼站着行要行三个,叫“再拜额手”,相当于古代的“再拜稽首”。

6、叩首礼

古人因为席地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叫“踞”、“正坐”,行这个大礼很方便。 古人行的最大礼是“再拜叩首礼”。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离开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来。先行拜礼,行两个。拜礼的动作是,双手在额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随手臂前倾。行第三个礼时,两手下行,分开,手心向上。躬身,手背贴在侧前方地面上,额头叩至地面。第三个礼仪动作也可以双手不分开,额头叩至手心。这三个礼仪动作表示越来越敬。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个叩首礼。站着行就是“再拜额手礼”和“额手礼”。三,表示多,再多也还是三。 只用于特定大礼,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场合敬先师,特定场合敬亲生父母辈祖辈,结婚那一天夫妻对拜。不可以随便行。随便行是亵渎礼仪,亵渎对方。

7、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手心向下,长辈手心向上,长辈握住晚辈的手。长辈可以坐着,执晚辈之手。 家庭礼仪。结婚时夫妻礼仪。

8、交手礼

仅用于生向孔夫子行拜师礼时,师代孔夫子还礼。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这个还礼动作。双手在胸前交叉叠并,推出,平示。 师不能随便还这个礼。

9、鞠躬礼

垂手,躬身。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颔首、躬身,长者用于还礼。

10、附手礼

双手附胸腹间,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礼前站姿,升国旗站姿。表示诚意正心。 握手、挥手、摆手、招手、拥抱、起身、鼓掌、点头、躬身、应答、微笑、示请、示让,也是礼仪,属于“仪”、“貌”的范畴。 以上礼仪动作看似复杂,而平常只用朋友间平等对等的拱手礼和敬长的一拜礼。对方怎么行,自己怎么还,很简单。 礼的规则是有来有往,双向对等、有序有位。对方行礼,必须还礼。无论地位多高,辈份多长,都要还礼,否则就是失礼和无礼。应答、点头、躬身,都是还礼。 给天地祖先先师行礼,天地祖先先师不还礼。因为他们一直在对我们“施礼”,我们只是在还礼,报答。 礼仪动作根据礼仪的两个基本价值规则和礼义而生而定。以上只是基本规范。礼仪动作可以有变化。各地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礼仪动作也有差异。有基本定式,又有不同,才能区别,才能适宜。日本、韩国、其它儒教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保留有儒教文化传统,都是儒教文化的支脉。按自己的传统行礼,这样就有别有位了,适宜了。中国大陆地区,礼仪被君权弄到极端,如今业已中断,要回到周礼的本原,结合西方文化的成果,制定礼仪,接通古今中外。各地实行起来还可以有差别。 新礼继承古礼,礼仪动作拉开人的距离,使互敬。同时发展变化,顺应人心,拉近人的距离,增加“执手”礼,使互爱。通两得中合宜。 礼仪动作一改卑下之相,乾德刚毅正大,坤德典雅尊贵。行礼人乾坤合德。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1、周八珍

周代八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张完整的宴会菜单,记载于《周礼·天宫》“珍用八物”。

周八珍是8种菜肴的总称,分别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肝膋(liao)、熬、渍、捣珍。

其中炮豚是将小猪先烤、后炸再隔水炖;炮牂是用同法但以羔羊代豚。

淳熬是蒸稻米饭再沃以肉酱,淳母同法但用黄米饭。

肝膋是将狗肝切丝裹油网炸之。熬是以牛肉块熬煮而成。

渍是用小牛里脊肉薄切成片以酒、醯(xi)腌后生食。捣珍是把牛、羊、犬、鹿、猪肉等以石臼捣去筋膜后,成团煮食。

周天子食用的八珍,选料精良,制作复杂,不仅具备烤的技艺,还采用了烘干、腌渍、烹煮及生食加工等多种手法。尤其对调和五味的合理使用和多环节的加工,都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烹饪水平,其做法也被延续至今。

2、鹿鸣宴

乡饮酒礼是我国历史上流行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是一种礼仪性的饮宴活动。

而鹿鸣宴作为乡饮酒礼的一种形式,是古时地方官祝贺考中贡生或举人的“乡饮酒”宴会。

《鹿鸣》原出自《诗经·小雅》中的一首乐歌,一共有三章,三章头一句分别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in)。”

其意为小鹿发现了美食不忘伙伴,就像蚂蚁一样,发出“呦呦”叫声招呼同伴儿一块进食。古人认为此举为美德,于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请同僚及当地举人和地方豪绅,用此举来笼络士子人心,展示礼贤下士之古风。

饮宴之中必须先奏响《鹿鸣》之曲,随后朗读《鹿鸣》之歌以活跃气氛,比试才华。唐代王勃参加的滕王阁酒宴就有此遗风。

古人认为乐歌“用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伙,表示这是君子之风。据说春秋时孙穆子被聘到晋国为相,晋悼公办饮宴款待嘉宾,席间即颂《鹿鸣》三章。不过此宴只是在富裕地区才流行,穷困之地却不时兴。民国以后消失殆尽。

3、孔府宴

孔府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官府宴,位居中国官府宴之首,它既体现了古中国宴席高度的政治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最高的烹饪水平。

孔府宴主要是孔家在接待贵宾、祝贺上任以及在生辰节日、婚丧喜寿时特别制作的宴席。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级,有不同的规格。是当年孔府接待贵宾、袭爵上任、祭日、生辰、婚丧时特备的高级宴席,是经过数百年不断发展充实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风味的家宴。

至今,在山东曲阜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但好不好吃就不好说了。

4、唐代曲江宴

在众宴之中,最轻松豪放的当属唐代的曲江宴了。

曲江宴是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故又名曲江会。

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节之前,上巳节为唐代三大节日之一。这种游宴活动,皇帝亲自参加,与宴者也经皇帝“钦点”。

宴席间,皇帝、王公大臣及与宴者一边观赏曲江边的天光水色,一边品尝宫廷御宴美味佳肴。后来,曲江游宴发展的种类繁多,以至于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会,像今天的庙会似的,各类游宴,情趣各异。

这之中,尤以上巳节游宴、新进士游宴最隆重,在历史上的影响最深。

当年,考中进士乃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自然是要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亦即曲江宴。因为宴会往往是在关试后才举行,所以又叫“关宴”。

同时,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以后逐渐演变为诗人们吟诵诗作的“诗会”。

曲江宴按照古人“曲水流殇”的习俗,置酒杯于流水中,流至谁前则罚谁饮酒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 至唐僖宗时,也在曲江宴中设“樱桃宴”专门来庆祝新进士及第。

曲江宴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野宴活动,从唐中宗神龙年间起,一直延续到唐僖宗乾符年间黄巢起义军杀入长安城为止,历时一百七十多年。

只是,现在永远也没有像大唐这样的盛世机会享用了。

5、唐代烧尾宴

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

所谓“烧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的宴会。

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士人初登第或者升了官,朋友通辽都会前来祝贺,主人就会备下丰盛的宴席和歌舞来招待。唐代把这种宴席活动统称为烧尾,宴席随之也被唤作“烧尾宴”。

这一看来奇怪的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一说老虎变成人时,要烧断其尾;二说羊入新群,要烧焦旧尾才被接纳;三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

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烧尾宴。

6、元代诈马宴

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语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杀后,用热水退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

诈马宴始于元代。这一古朴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后来,宫廷诈马宴基本绝迹,烤全牛也已失传。

后来再恢复的烤全牛、烤全羊和当时的诈马宴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大宴展出蒙古王公重武备、重衣饰、重宴飨的习俗,较之宋皇寿筵气派更大,欢宴三日,不醉不休。赴宴者穿的礼服每年都由工匠专制,皇帝颁赐,一日一换,颜色一致。菜品主要是羊,用酒很多。

在这种大宴上,皇帝还常给大臣赏赐,得到者莫大光荣。有时在筵宴上也商议军国大事。

此活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它是古典筵席的一个特例。

7、袁枚的私家名宴随园菜

吴门随园菜和山东的孔府宴,北京的谭家菜并成为中国三大官府名宴,其实,随园菜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官府宴,只能说是私家宴。

随园菜得名于清代才子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这是袁老先生凭着自己对美食的强烈爱好,遍访名家名厨名吃,又结合自己的独到理解和观点而整理的一套美食体系,由于他也常在家中待客,后来,便被称之为“随园菜”。

袁老师的随园,既是花园,又是烹饪原料基地,据说是“除鲜肉、豆腐须外出购买外,其他则无一不备”。

随园菜上至山珍海味,下至一粥一饭,选料严格按要求。如选用什么肉好吃,鸡用什么鸡,竹笋要什么样的,好火腿买谁家的,都有要求,绝不凑合。这一点在他老人家的文章里都有清晰的记载。

所以,袁枚又被称为“食圣”。

8、满汉全席

要说中国古代十大名宴,不能不说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顾名思义,乃清朝时期的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满汉全席后来还发展成为相声灌口的保留曲目和经典教材,并因此被广泛传播。如今,有很多地方都在努力恢复“满汉全席”,但鱼龙混杂,有的大多只是个概念和噱头。很多传统中的名菜已经没法吃到,也不准吃了。

譬如:蒸熊掌,想想都脚疼。

9、千叟宴

千叟宴也是大清帝国皇宫里的大宴之一。

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

此宴因康熙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帝席间赋得《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千叟宴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农历三月,康熙皇帝玄烨60寿诞,他在畅春园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请从天下来京师为自己祝寿的老人。

首次举办的千叟宴,年65岁以上年长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到京城参加阳春园的聚宴。当时赴宴者有千余人,皆系耄耋长者,社会各阶层次人物皆有,从这次千叟宴的举办,各地掀起敬老爱老之风,可谓盛行。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其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如今绝迹,风尚不存,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太多了。

10、最后一个官府宴:谭家菜

在中国名宴历史上,谭家菜和孔府宴、随缘菜齐名。

谭家菜由清末官僚谭宗浚及其家人所创。

1874年(同治十三年),广东南海县人谭宗浚,殿试中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入京师翰林院为官。居西四羊肉胡同,后督学四川,后又充任江南副考官。

谭宗浚一生酷爱珍馐美味,亦好客酬友,常于家中作西园雅集,亲自督点,炮龙蒸凤,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翰林创造的“菜”自此发祥。

他与儿子刻意饮食并以重金礼聘京师名厨,得其烹饪技艺,将广东菜与北京菜相结合而自成一派。

如今,各地的谭府菜也有很多,徒弟带徒弟的,打谭府菜名号的馆子也有很多,但北京饭店总认为自家的谭府菜才是正宗的,所以,过去一直打了很多名分官司。

[img]

中国的十大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有以下几类:

1、行走之礼。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是“趋礼”。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2、见面之礼。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传统上行拱手礼。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3、入坐之礼。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4、饮食之礼。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宴饮之礼无论迎送都离不开酒品,“无酒不成礼仪”。宴席上饮酒有许多礼节,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如果要表达对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谢意,也可在宴饮的中间举杯向主人敬酒。

5、拜贺庆吊之礼。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中国的十大礼仪是哪十大礼仪

一.面试礼仪

见面时,要简短的进行自我介绍,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认真看后拿在手中。入座时,要等主考人请你入坐时再入座。侧身或者把座位稍稍偏离正向位,可消除地势的压力。在面试中,坐的姿态良好,给人自信的感觉。交谈时,应诚恳热情,表现出对所去对方单位工作的诚意。应答时要表现得从容镇定,有问必答,切勿信口开河、夸夸其谈 。当主考人向你提问或介绍情况时,应该双眼注视对方,并不时地通过表情、手势、点头等必要的附合,向对方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可巧妙地插入一两句话。求职者倾听时要仔细、认真地品味对方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微妙情感,以便正确判断他的真正意图。告别时,强调你对应聘该项工作的热情,并感谢对方抽时间与你进行交谈,表示与主考官们的交谈使你获益匪浅,并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再次得到对方进一步的指导,面试后寄上一封感谢信,信中再次感谢对方抽出时间来接待你,并对该单位表示一番敬意,重申自己对所谈的工作很感兴趣,并简要地陈述自己能够胜任该项工作。

二.宴席礼仪

就宴会而言,一般都要事先安排好桌次和座次,以方便参加宴会的人都能各就各位,也体现出对客人的尊重。通常,桌次地位的高低以距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定。首先,以主人的座位为中心,如果女主人参加时,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基准,近高远低,右上左下,依次排列。其次,通常要把主宾安排在最尊贵的位置,即主人的右手位置,主宾夫人安排在女主人的右手位置。再次,主人这方的陪客要尽可能与客人相互交叉,便于交谈交流,避免自己人坐在一起,冷落客人。如果碰上外宾,翻译一般都安排在主宾右侧。家宴的席次相对简单,主人与女主人一般相对或者交叉而坐,主人一般背对厅壁。

用餐时,不宜涂过浓的香水,以免香水味盖过菜肴味道。女士出席隆重晚宴时避免戴帽子及穿高筒靴。刀叉、餐巾掉在地上时别随便趴到桌下捡回,应请服务员另外补给。菜肴中有异物时,应保持镇定,赶紧用餐巾把它挑出来并弃之。切忌在妙语连珠的时候不自觉地挥舞刀叉。不应在用餐时吐东西。女士用餐前应先将口红擦掉,以免在杯或餐具上留下唇印,予人不洁。西餐礼节:就座时,身体要端正;正确礼貌的使用刀叉;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过多,在咀嚼时不要说话,更不可主动与人谈话;喝汤时不要啜,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辞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吃鱼、肉等带刺或骨的菜肴时,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轻轻吐在叉上放入盘内;面包一般掰成小块送入口中,不要拿着整块面包去咬。抹黄油和果酱时也要先将面包掰成小块再抹;吃鸡时,欧美人多以鸡胸脯肉为贵。吃鸡腿时应用力将骨去掉,不要用手拿着吃。吃鱼时不要将鱼翻身;不可在餐桌边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最大的禁忌,万一发生此种情况,应立即向周围的人道歉。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就餐时不可狼吞虎咽。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在进餐尚未全部结束时,不可抽烟,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结束时方可;进餐时应与左右客人交谈,但应避免高声谈笑;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客人可将外衣脱下搭在椅背上。

三.电话礼仪

当电话接通时,应以清晰、悦耳、吐字清脆的声音问候。打电话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切勿吸烟、喝茶、吃零食,要坐姿端正,这样所发出的声音也会亲切悦耳,充满活力。听到电话铃声,应准确迅速地拿起听筒,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如果电话铃响了五声才拿起话筒,应该先向对方道歉。在做电话记录时,要记录下何时、何人、何地、何事、为什么、如何进行。接电话时也要尽可能问清事由,避免误事,切忌只说“不在”就把电话挂了。挂电话时,一般应当由打电话的一方提出,然后彼此客气地道别, 说一声“再见”,再挂电话。另外,迟到、请假由自己打电话;外出办事,随时与单位联系;外出办事应告知去处及电话;延误拜访时间应事先与对方联络;用传真机传送文件后,以电话联络;同事家中电话不要轻易告诉别人;借用别家单位电话应注意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遇特殊情况,非得长时间接(打)电话时,应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和谅解。

四.衣着礼仪

一个人穿衣服要注重穿着整洁,着装要与身份、年龄相符,衣着与场合的协调,遵守不同时段着装的规则。商务场合的着装礼仪中,要忌过于杂乱、过于鲜艳、过于暴露、过于透视、过于短小、过于紧身。

区分场合:公务场合里,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注重保守,宜穿套装、套裙,以及制服。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长裤、长裙和长袖衬衫。在非常重要的场合短袖衬衫不适合作为正装来选择。社交场合里,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时尚个性,宜着礼服、时装、民族服装。社交场合一般不适合选择过分庄重保守的服装,比如穿着制服去参加舞会、宴会、音乐会等。休闲场合里,着装的基本要求为舒适自然,适合选择的服装有运动装、牛仔装、沙滩装以及各种非正式的便装,比如 T 恤、短裤、凉鞋、拖鞋等等。

遵守成规:穿制服时,因为制服体现着所在企业的形象,反映着企业的规范化程度,所以穿着制服最重要的一个禁忌,是制服便服混穿,随意搭配。穿西装要注意一是平整,不可有折痕;二是西装领要贴背,并低于衬衫领1厘米左右;三是西装长裤的长度要适中;四是西装口袋不要放任何杂物。女性穿着套裙时要忌讳穿黑色皮裙;裙、鞋、袜不搭配;光脚;三截腿。

五.馈赠礼仪

馈赠物品要注意时机与场合。到他人工作之处或到对方居所向其赠送礼品时,应在见面之处把礼物赠予对方。当自己以东道主身份接待来宾,通常是在对方告辞之前向对方赠送礼品,在告别宴会上赠送或到其下榻处赠送都可。

选择礼品时要注意馈赠时的礼品定位。 公司的主打产品,宣传画册,企业标志或建筑模型等都是很好的正式礼品。在重大活动中,以公司的名义正式向外界赠送礼品,要突出礼品的纪念性。

若选择送花,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品种。如:我国喜爱黄菊,但千万不要送给西方人,因为在西方,黄菊代表死亡。在日本,荷花也代表死亡。在我国广东,海南,港澳地区,送人金桔,桃花,会令对方笑逐颜开。而以梅花,茉莉,牡丹花送人,则必定会招人反感。(2)颜色。一般而言,红色表示热情,白色表示纯洁,金黄色表示富丽,绿色表示青春与朝气,蓝色表示欢乐,开朗与和平,紫色表示高贵。(3)数量。在中国,喜庆活动中送花要送双数,意即“好事成双”;在丧葬仪式上送花则要送单数,以免“祸不单行”。

在我国,看望病人不能送盆花,因为盆花有根;看望老人不能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友人之间忌送伞,因为“伞”与“散”谐音;乌龟虽然长寿,却有“王八”的俗名,也不宜作礼品相送。

六.出行礼仪

1、驾驶机动车、骑自行车时应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遇车队、非机动车或行人时,主动礼让。骑车进出有人值守的大门,下车推行,以示尊重。在允许或指定区域停放车辆。在没有明确禁鸣喇叭的区域,也应尽量少按、轻按喇叭。雨天驾驶过路面积水时,应缓慢行驶,防止把水溅至路人身上。夜间会车时,应主动转换成近光灯。

2、乘坐自动扶梯和电梯时应靠右侧站立,空出左侧通道,以便有急事的人通行;应主动照顾同行的老人与小孩。如须从左侧急行通过时,应向给自己让路的人致谢。

3、 乘坐火车、公共汽车、地铁时,排队候车,放置行李等物品要相互礼让,主动帮助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旅客。在车上,自觉维护车内环境卫生,垃圾投入垃圾箱内;车厢内禁止吸烟;不可长时间占用卫生间和盥洗间。乘飞机时按时登机,对号入座。主动关闭手机等无线电设备,不将超大行李和有异味的物品带上飞机。不乱用安全用品及设施。飞机未停稳时不抢先打开行李舱取行李,以免行李摔落伤人

4、行人应按照交通指示灯和标志、标线行走。应当请年长者、女士和未成年人走在离机动车道较远的内侧。多人并行应主动避让他人。不翻越道路交通隔离护栏,以免影响交通和发生危险。

5、向他人问路时,不可把他人招呼到自己跟前问路。宜主动到距对方适当的距离内,恰当地予以尊称,并对打扰对方表示歉意,然后清晰简明地说明自己的意图。得到答复后,表示谢意。如对方表示不清楚或不确定,也应表示谢意,并转问他人,不可纠缠不已。接受他人问路时,不可对他人问路不理不睬或漫不经心随意指,更不可指错路。注意倾听对方请求,指明交通线路或需乘坐的交通工具;如口头表达不清,可征得对方同意后带路。自己不清楚或不确定的,应致歉意,并代为请其他人予以帮助。

七.课堂礼仪

学生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欢迎老师授课。如果上课迟到,首先应在教室门口停住脚步叫报告!征得老师同意后迅速轻步走向座位,迅速集中精力听讲。上课认真听讲,不在课上做与该课无关的事情。老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老师允许后方可起立回答,表情要大方,声音要清晰。保持课堂安静,尊敬老师,有问题举手示意。

八.会议礼仪

(一)会议座次排定:一是环绕式。就是不设立主席台,把座椅、沙发、茶几摆放在会场的四周,不明确座次的具体尊卑,而听任与会者在入场后自由就座。二是散座式。散座式排位,它的座椅、沙发、茶几四处自由地组合,甚至可由与会者根据个人要求而随意安置。三是圆桌式。圆桌式排位,指的是在会场上摆放圆桌,请与会者在周围自由就坐。圆桌式排位又分下面两种形式:一是适合人数较少的,仅在会场中央安放一张大型的椭圆形会议桌,而请全体与会者在周围就坐。二是在会场上安放数张圆桌,请与会者自由组合。四是主席式。这种排位是指在会场上,主持人、主人和主宾被有意识地安排在一起就坐。

(二)会议发言人的礼仪:会议发言有正式发言和自由发言两种。正式发言者,应衣冠整齐,自信自强,发言时应口齿清晰,讲究逻辑,简明扼要。如果是书面发言,要时常抬头扫视一下会场,不能低头读稿,旁若无人。发言完毕,应对听众的倾听表示谢意。自由发言则较随意,发言应讲究顺序和秩序,言简意赅;与他人有分歧,应以理服人,态度平和。如果有会议参加者对发言人提问,应礼貌作答,对不能回答的问题,应机智而礼貌地说明理由,对提问人的批评和意见应认真听取,即使提问者的批评是错误的,也不应失态。

(三)会议参加者礼仪:会议参加者应衣着整洁,仪表大方,准时入场,进出有序,依会议安排落座,开会时应认真听讲,不要私下小声说话或交头接耳,发言人发言结束时,应鼓掌致意,中途退场应轻手轻脚,不影响他人。

(四) 主持人的礼仪:主持人应衣着整洁,大方庄重,精神饱满,切忌不修边幅,邋里邋遢。走上主席台应步代稳健有力,行走的速度因会议的性质而定,对快、热烈的会议步频应较慢。入席后,如果是站立主持,应双腿并拢,腰背挺直。持稿时,右手持稿的底中部,左手五指并拢自然下垂。双手持稿时,应与胸齐高。坐姿主持时,应身体挺直,双臂前伸。两手轻按于桌沿,主持过程中,切忌出现搔头、揉眼、拦腿等不雅动作。主持人言谈应口齿清楚,思维敏捷,简明扼要。 根据会议性质调节会议气氛。主持人对会场上的熟人不能打招呼,更不能寒暄闲谈,会议开始前,可点头、微笑致意。

九.会客礼仪

接送客人时应注意的礼节:针对客人的不同情况,主人要作些相应的准备,并事先要向客人打招呼。在接待客人时,主人应主动、热情,保持气氛的融洽;在招待客人时,应尊重客人的习俗,注意客人的要求。对于客人馈赠的礼品,主人应表示感谢,并适当回赠些礼物,不能对客人的好意不以为然。送客时,更要注意善始善终,与客人亲切道别。如果客人是远道而来,主人最好能送到车站,如果需要的话,为客人准备些中途吃的食品。

接待客人的礼节:自己要仪容整洁,居室要打扫清洁,招待客人用的物品要洗涤干净,招待客人的水果糕点也要购置妥帖,以尽可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通常,主人应请客人坐上座,由家人送上清茶。端茶时,一般应用双手。交谈中,要经常为客人添茶。盛夏季节,还要开启电扇,递上冷毛巾。在冬天,如果客人脱帽解下围巾、大衣,要主动上前接过挂在衣帽架上。与客人交谈时,其他家庭人员最好不要在旁聆听,更不要随便插嘴。大人谈话时,孩子也最好不要在场。用什么瓜果、糕点招待客人视情况而定。为了表示殷勤,主人可以亲自为客人削去果皮糖纸,但操作时要注意卫生。用点心和瓜果时,主人应陪客人同吃,不能只顾自己“闷吃”而不请客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要热情主动地留其住宿。

十.涉外礼仪

参加各种涉外活动,进入室内场所均应摘去帽子和手套,脱掉大衣、风雨衣等送入存衣处。在交际场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绍和会面时握手。但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时应稍稍欠身,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公共场合远距离遇到相识的人,一般举起右手打招呼并点头致意。涉外交往中,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谈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谈话时的距离要适中。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可待别人谈完;有人主动与自己说话,应乐于交谈;若谈话中有急事需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谈话时若超过三人,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同个别人只谈双方知道的事情,而冷落其他人。

在工作交际应注意:

各单位安排人员参加宴请活动时,应从对外工作需要出发,切勿为照顾内部关系而派无关人员参加。进餐时要细嚼慢咽;喝汤时不要呼发出噜声;饮酒量不得超过本人酒量三分之一。可以敬酒,但不要劝酒,绝对禁止酗酒。参加自助餐招待会,应在正式开始后方能取食物。在活动过程中,对招待食品的数量和质量不要议论或流露不满;离开时,严禁带走香烟等剩余物品。 参加活动前,严禁吃葱、蒜等有浓烈气味的食物。 严禁随地吐痰、抛烟蒂及火柴梗、扣烟灰、扔牙签。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把嘴捂住,剔牙时要注意捂嘴。要注意外事宴请活动场所能否吸烟,如未放烟灰缸,表示不能吸烟。